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文化史上唯一经久不衰的文明发源地。在远古时代,中国文化就与埃及、巴比伦、印度文化并驾齐驱;在中古时代,中国文化就屹立于东方,与西方希腊罗马文化交相辉映;欧洲自中古以后,进入历史上所称的黑暗时代,而中国文化却在漫长的中世纪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到了近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
面对现代化和西方文化体系的冲击,有关传统道德文化的承袭已经不是一个新的问题。本文尝试从文化心理图式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承袭传统道德文化的整体性和实用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中国伦理道德在近代的发展大致经历了酝酿孕育时期,太平天国时的准备时期、洋务派和改良派的中西比较、戊戌至辛亥的建立时期,它在中国近代产生了三次较大的转折,既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运动,表现为由物质化到制度化再到思想化,最终深入到道德化的逻辑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覃英  潘祖勤 《教育与职业》2008,(14):123-124
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教育思想,如把德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德育工作要遵循规律,强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注意义利关系教育,积极教导与防治并重等,这些教育思想对今天的学校德育工作仍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的德治思想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主要内容,阐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说明进行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印度与中国面临着众多的相同国情,两国也都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印度学校德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公民教育、IT德育、宗教教育、传统价值教育和环境德育,具有很强的传统性、宗教性和多样性。它启示我们学校德育内容应与时俱进,方法应多样化,并应始终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7.
学校德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和要求,但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适应上。吸纳传统道德中的有益成分,建构与市场经济具有同一性的新道德体系,是教育工作者无法推卸的职责。  相似文献   

8.
刘艳萍 《现代教育》2012,(Z2):86-88
学校德育必须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变化和要求,但不能停留在简单的适应上。吸纳传统道德中的有益成分,建构与市场经济具有同一性的新道德体系,是教育工作者无法推卸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对当代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在道德教育的地位、内容、方法和机制上均有其鲜明特色,借鉴传统道德教育的优良传统,对加强和改进当前的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的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上对传统文化的破坏、社会风气的不良影响、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导致传统伦理道德在中小学德育课程中失去了该有的地位,因此,要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学科渗透、德育活动课程等方面对中小学生进行传统伦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学校德育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方的化背景不同,社会结构不同,从而导致其学校德育也存在着诸多差异,透过这种差异分析,可以更为清晰地认识到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借鉴国外经验,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国的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12.
当今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综合国力人大增强,但是与此同时,人们也纷纷感叹世风日下,物欲横流,社会道德水准日益下降,有些人甚至达到丧尽天良、失去人性的可怕地步。就连最纯净的校园也难逃此劫。校园内暴力事件层出不穷,高考舞弊案纷纷曝光,男女同学非正常交往更是司空见惯,吸烟、喝酒、赌博成为部分男生的时尚,青少年犯罪率节节攀升,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民族的未来为什么处于这样一种病态状况?  相似文献   

13.
新加坡学校德育具有鲜明的特色,德育目标突出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培育,德育内容凸显多元统一性、渐进性和创新性,德育方法注重多样性、生活化和实践性,德育环境具有政府主导和"四位一体"的特征。我国应学习借鉴新加坡学校德育的经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学校德育,不断创新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营造全民德育环境,切实增强学校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4.
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仁智统一"的贤人、君子,并且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纵观我国学校德育,在内容、方法上存在很多弊端,而且只关注学生的在校表现而忽视了家庭、社会的影响,致使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吸收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学说的合理成分,对于解决学校德育低效问题,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伦理道德传统述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批判继承古代有关人生哲学和伦理道德的理论和经验,为我们今天的伦理道德教育所用,是当前伦理道德教育科研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在人生哲学方面,儒家关于天人关系、人我关系、生死关系、苦乐关系、荣辱关系、义利关系等思想,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可以为建立新的人生观服务;在伦理道德方面,古代家教和学校教育的有关论述和读物,特别是其教育的基本经验,于当前的道德教育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不应忽视其历史局限性,要做到去粗取精,并与时俱进地加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儒家传统道德教育主张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仁智统一的贤人、君子,并且在教育的内容、方法和途径上形成了较完备的理论体系。纵观我国学校德育,在内容、方法上存在很多弊端,而且只关注学生的在校表现而忽视了家庭、社会的影响,致使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吸收儒家传统道德教育学说的合理成分,对于解决学校德育低效问题,培养青少年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刘欣 《教育教学论坛》2011,(15):205-206,165
人性问题是中国伦理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存在很多分歧。而伦理学研究在道德上的善恶,与主体上的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道德是人的道德,道德教育要以人性为基础。因此,新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应在全面理解人性的基础上,从德育目标的具体化、德育内容生活化、德育方式双向性几个方面加以改革,使学校德育得到更加人性化、完善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校德育的发展及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隋月英 《教育探索》2004,(12):90-91
日本学校德育的发展经历了纷争与融合及多次反复,最终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德育的内容、方法、途径和目标都有新的发展。认真研究日本学校德育的经验,对于强化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效性,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教育观对学校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最为流行、最具影响力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后现代教育观强调差异性、多元性,主张偶然性、开放性、平等性,其特征为创造性地发展我国学校德育教育提供了众多启示。本文结合后现代教育观的特征,有助于拓宽我们当代学校道德教育的视野并重新审视我国的学校道德教育,从而为更好地推进我国的道德教育改革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