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玄章 《大学生》2013,(10):58-59
正新入职场的大学生在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或多或少地会抱怨一些"不公平":为什么别人推动工作可以得到公司上下那么多支持,而自己却总是阻力重重孤立无援?为什么别人在会上发表意见很容易得到大家的响应,而自己却总是被反驳?为什么领导会把最重要的工作分配给别人,而自己却总是分到无足轻重的内容?为什么别人在公司内外会受到尊重,而总是鲜有人和自己打招呼?在这一连串"为什么"的背后,往往有一种神秘的东西在起作用:个人品牌。  相似文献   

2.
且美且独立     
正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我们喜欢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断句,自然是"春江、花月夜"——这江,当然是春天的江了;这夜,当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天的江多澎湃多深情啊,花香月明的夜多浪漫多合时宜啊。我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台湾美学大师、作家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一书中认为,"春江花月夜"应该断为"春、江、花、月、夜"。  相似文献   

3.
帮助别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呢?"那个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给自己照路,而是为别人提供光明,帮助别人.我手里提上灯笼,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身上,这样就可以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相似文献   

4.
我常常听到教师总是轻易地就对一个孩子"盖棺定论":"你们是我教过的最差的一届学生!""你要是能考上大学,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托马斯·曼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不要为别人不能成为你所希望的人而愤怒,因为你自己也不能成为自己所希望的那个人."真的,请骄傲地做你自己,而不要小心翼翼让别人定义你."我就是我",而非别人盼望中的"我".  相似文献   

5.
<正>我们总是担心这世界美得还不够,于是我们喜欢锦上添花,比如"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断句,自然是"春江、花月夜"——这江,当然是春天的江了;这夜,当然是花香月明之夜了。春天的江多澎湃多深情啊,花香月明的夜多浪漫多合时宜啊。我却倾向和欣赏另一种解读。台湾作家蒋勋先生,在他的《说唐诗》一书中认为,"春  相似文献   

6.
有一盲人,晚上出门总是提着一盏明亮的灯.有人问他:"你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点灯? "盲人笑而回答曰:"我点灯当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为了给别人照明,让他们能看见我 ,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相似文献   

7.
“嘲笑”说     
格拉西安说过:"世界上一半的人在嘲笑另一半的人,其实他们全是傻瓜。"嘲笑别人的人自以为很聪明,其实嘲笑别人正是他愚蠢的证明。真正聪明的人,不嘲笑别人,也小心处在不被嘲笑之中。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总是能够看到别人的长处、自己的短处,善于取长补短,充实自己。  相似文献   

8.
学习善用赏识与批评,胡萝卜加大棒,是家长对孩子进行人格塑造的必修课。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人总是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中了解自己,同时在不断的体验反思中对自己定位。  相似文献   

9.
孙莉颖 《宁夏教育》2007,(11):77-77
不要暗示:"我儿子怕羞""我女儿是我们家最胆小的一个""他是一个胆小鬼"等语言只能起到副作用,会令孩子害怕做事或做错事。多鼓励:羞怯的孩子总是从别人那里或自己潜意识里受到批评。当害羞孩子失败时,他们确信是自己没有做好,从而加深其害羞的心理,这里家长就要多鼓励并帮助孩子分析其他方  相似文献   

10.
或许因为受"谦虚是美德"的教导,或许总是害怕别人的讥讽嘲笑,生活中,我们常常卖力地为别人喝彩,却忘了或不敢为自己鼓掌叫好.  相似文献   

11.
减肥     
<正>我很胖。我去游泳的时候,别人老是叫我"肥仔"。肥胖给我带来许多不便之处,比如:我做各种运动的时候,总是很不方便,跑步也总是比别人慢一些,所以我很想让自己瘦一些。  相似文献   

12.
"汗!为朋友两肋插刀本没有错,可为什么最后受伤的人总是我?!"其实,为朋友付出一些本不应该叫苦,但是,如果将很多事情都变成自己的烦恼就没必要啦!如果常常和自己对着干,听一听,你的心也在呼唤:"你怎么总是把自己出卖?!"本期我们特意安排了这个小测试,就是要为那些总是容易"出卖"自己的小读者们讨个公道。让大家知道,你为别人做了很多,但是,又有多少是自己百分之百心甘情愿的呢?  相似文献   

13.
投射效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自觉地把自我的心理特征(如个性、好恶、欲望、观念、情绪等)归属到别人身上,认为别人也具有一样的特征,如:自己喜欢说谎,就认为别人也总是在骗自己;自己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非常出色……在心理学上,这样的现象叫投射.如我们常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相似文献   

14.
有这样-则故事:有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只明亮的灯笼。人们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盲人说:"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路,同时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又保护了自己。"  相似文献   

15.
“生活本身的目的就是获得幸福,追求幸福,让众生殊途同归。”美国安妮·弗兰克如是说。是啊,人生在世,就应该追求幸福!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帮助教师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应该是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做好奠基工作。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热切祈求着拥有幸福人生,热切希望着能为孩子们的幸福人生奠基。而我,深深明白一个道理:这世间没有救世主,要帮助别人,我们得先学会帮助自己。只有自己内心充满阳光,才能把阳光洒向学生。  相似文献   

16.
托物且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怎样在作文中运用托物言志手法呢?同学们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寻找要托之物 并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相托的,同学们要认真比较筛选,选出最能表达自己"志向"的事物.优秀的古典诗词作者在创作托物言志这一类作品时,总是能够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悉心的体验,进而准确地寻觅出能表达自己思想情感以及作品主旨的客观对象,即找准言"志"之"物".而我们则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来寻找:  相似文献   

17.
快乐是什么?快乐就是自己觉得满足与幸福.既然快乐是"自己"觉得满足与幸福,那么,快不快乐是你自己的事,与别人无关.然而,一些白领却总是在等待别人给自己施舍快乐.  相似文献   

18.
且行且歌     
序:我们在这里与你分享本期主题,也欢迎你推荐主题,让你的执着成为杂志的焦点。旅行,是个说来就觉得潇洒的字眼,哪怕仍有苦旅的存在。飞机起飞的晕眩,火车穿越隧道的呼啸,轮船踏浪的颠簸——每一次启程和到达,都让人心有戚戚。人类翻山越岭、跋山涉水、不辞万里,只为去往一个"别处",摆脱原有的生活轨迹,让灵魂轻盈地脱离地面,以为生命的意义总在他方。人生本是一次旅行,一路上我们且行且歌,饱览别样风景,但诗人会说"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旅行当然是一种别离,只是这种别离会让我们感到畅快,因而我们往往不会悄悄进行,而是恣肆放歌。而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关于人生的旅行与别离,意味着一分一秒消逝着的自己,就  相似文献   

19.
我就不生气     
《高中生之友》2008,(20):46-46
卓玛:考进中学时我是第一名,公认的"一号种子",可现在成绩一再下坡,都滑到了第三十名。我为自己着急,想要改变自己,可每次都以失败而告终。由于成绩不好,坐在我身边的人会嘲笑我,但我是个喜欢宽容别人的人,我有个好脾气,所以并不容易生气。我经常找不让自己生气的理由:"我成绩确实差,而且这种嘲笑,以后在工作上也可能遇到,总是生气岂不是会气死自己?"可是我的理解别人,到头来却变成了别人伤害我的武器。七彩乐阳  相似文献   

20.
我爱读书,常常情不自禁地凝神遐思;我更爱读着书的学生,他们专注的眼神,分明是对真善美的无限渴望。文学大师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文学的目的就是要人变得更好。"且歌且行,我珍惜这份师生共读的书香情缘;且歌且行,我理性地带领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