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能充实人的内心世界、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素质.通过以牛津高中教材中的一些素材为例,从美学角度剖析英语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引导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达到以美激爱,以美示真.以美启善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崇高的道德情操和完善人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把美渗透到政治课教学中,以美的知识陶冶人,以美的语言感染人,以美的行动带动人,以美的教态共鸣人,进行有效的美的教育,多方位地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美育认识发展的历程来看 ,由以美为工具的“借美育人”的美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立美育人”的美育———美的教育 ,是美育认识发展的升华 ;从教育理论发展的规律来看 ,由“以知识为中心”的“真”之教育和“以儿童为中心”的“善”之教育到“以美为灵魂的”美的教育———美育 ,是教育理论历史发展、逻辑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4.
杨彦 《新疆教育》2012,(18):30-31
美育在铸造人的灵魂和提升人格层次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是当代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追求美、感受美、欣赏美,为美而陶醉、痴迷。因此,正确引导审美,是新课程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以实现美学教育。  相似文献   

5.
左铁峰 《滁州学院学报》2024,(1):108-114+131
美育是审美教育与美感心理及造美能力教育的结合。高校美育教学若实现王国维先生所言的造就“完全之人物”目标,可以“课程美育”与“美育课程”两种不同维度的课程体系予以实施。其中,“课程美育”是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是将某个学科专业的各类课程与美育同向同行,并以此形成的协同育人效应;而“美育课程”则是指高校基于美育的育人目标诉求而针对性开设的以艺术类课程为主体的系列课程。由“课程美育+美育课程”形成的“长短匹配、点线结合”的高校美育课程体系,是以彼此相异且互为补足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着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润心、以美培元的美育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6.
美育的功能主要是引导人们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是实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育功能可以培养人们心灵美、行为美,提高思想境界,发展道德情操。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达到内心的平静,本文通过对音乐中所蕴含的美育功能来分析音乐美学是如何帮助人们塑造诗意人生的。  相似文献   

7.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总和,具有时代特征.完善、健全的人格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美育是人格塑造的根本途径。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并在实践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完善人格形成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8.
人的生命节奏是构造“主体之美”、感受“客体之美”的基础,因而也是现代美育应该研究的重要概念。综合节奏感的培养,是现代美育的现实起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这种学说认为,美育以培养和发展人的审美能力为目的,故从价值功能的角度,把美育看作是提高教育功效的有力手段和重要工具。其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立美教育”的新概念,即美育要发挥育人功能,展开审美活动,就必须先建立美的教育形式。“美的教育形式”是教育自身之美的存在方式,是对教育规律能动运用、自由创新的产物。并非如以往的美育观所认为的那样:美育不过是对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艺术美等外在美的简单照搬和借用。这一观念的“向内转”,标志着对以往美育研究的新突破,为一种崭新的美育观、教育观的出现打开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一般人的意识里美育是美术老师的专职,但在现代教育理念里,美育无处不在。英语教学中的美育更有其独到的色彩。在以下论文中笔者将结合仁爱版英语教材和教学实际,在剖析什么是美育及其对教育的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阐述了为什么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最后进一步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英语教学中渗透美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徐红梅 《华章》2007,(7):120
篮球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单纯的提高技术,增强人的体质,同时也造就人的心灵,篮球教学中美育的实施具有鲜明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它以美辅德、以美益智、以美促教,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遵循以美促教的教学原则,篮球教学才能健康、顺利地实施美育,才能培养出学生感觉美、理解美、实践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篮球教学中实施美育,是培养学生成人能力和学生外在美、精神美和内在美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美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大学生就处于从模拟实践、虚拟实践向亲知实践、现实实践转化阶段。高校美育应遵循揭示人类活动的审美本质,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强化掌握世界的多种方式之间的沟通与转换能力,帮助大学生建立生命意义美的内在向度,以解决心理感性的实现问题;同时,还需要延伸生活实践之美、艺术之美、自然之美、科技之美等外在向度,以唤醒生命的丰富实践感知力,拓展人掌握世界的丰富方式及敏锐力。  相似文献   

13.
审美是人本身的需要,学生爱美、求美之心非常强烈,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在作文教学中,“寻美——颂美——创美”是三个密切相关的怀节。只有发现美,对美的事物感受愈充分,想象就愈丰富,表达美才会淋漓尽致。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学生创造美的才能,这是我们作文中审美教育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该文回避"美是什么"这一理论难题,重点思考美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之间的统一关系,并阐述对审美主体的差异以及美育的重要性,审美活动之于人的价值这些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人们崇尚美、呕歌美、追求美,使美成为人的一种精神动力,成为人的本质力量,尤其是青少年学生,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比成年人更甚。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美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殊功能,把美育切实渗透、贯穿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使其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相似文献   

16.
该文回避"美是什么"这一理论难题,重点思考美与人以及人的活动之间的统一关系,并阐述对审美主体的差异以及美育的重要性,审美活动之于人的价值这些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相似文献   

17.
历史是人类生活和生活的记录,充满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瑰宝。历史本身就是一个美的宝库。历史教育过程应该是发现美、鉴赏美的过程,培养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是历史教育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纵观人类文明史,就是人类追求美、创造美、享受美的历程,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和科学美无不在历史中流光异彩。历史学科的美育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发现和感受历史的美,发挥其内在的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我国教育方针曾一度规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把美育教育作为人的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提到了与德、智、体并列的地位。美,是人类在生活中向往和追求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神秘的宇宙世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美无处不在,无时不被创造和产生着。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是国家教育方针的执行者和实施者,是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应该科学地认识美,鉴赏美,运用美。作为一个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感受美,欣赏美,传播美,收获美。  相似文献   

19.
骆月秀 《广西教育》2004,(9A):28-28
爱美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美可以使人身心愉悦,精神振奋;可以使人产生兴趣,获得享受。语文教材中充满美学元素。例如:课文朗诵的节律感和旋律美,汉字形态的结构平衡与形态美,写景内容描绘出来的自然美,好人好事体现出的心灵美、行为美,以及历史名人坚毅自信的人格魅力和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的朴实美等等,真可谓美无处不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隶,合乎教育心理,教书和育人并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琴 《新课程研究》2010,(2):140-141
语文教学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而古诗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首古诗就是一篇美育教材,可以满足人的精神享受。在教学中可以从古诗的“四美”——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形象美入手实施审美教育,充分挖掘古诗中美的内涵,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受美、领悟美、构造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进而完善自身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