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其词集以号命名。毛晋曰:“请名胜词集删相半,独小山词直逼花间,字字娉娉袅袅,如揽嫱、施之袂,恨不能起莲鸿、蘋云起红牙板唱和一过。”(《汲古阁本小山词跋》)沈家庄先生也指出:“小山词具有翩翩美少年的特有风姿。”(《论晏几道及其词》)从两者的高度赞赏中即可看到,小山词向来为人喜爱,具有迷人的艺术魁力。而小山词为什么如此迷人呢?如果在两者直观描述的基础上继续深究,就会发现,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小山词情真、情美。  相似文献   

2.
清壮顿挫小山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山是北宋小令派词人的重要代表.在一些评论者看来,他的《小山词》多是抒写个人恋情和哀愁之作,无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可言.作者在仔细研读《小山词》和其生平资料后指出,小山并非只是流连歌酒的花间词客,而是密切关注国势兴衰、关心国家命运前途的有识之士;小山词在构思、抒情、用词造语方面都有着"清壮顿挫,能动摇人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晏几道《小山词》为其毕生文词荟萃与存集,其风格婉约清愁,感怀伤物,托情脱俗。小晏词作自成体系,卓然宗派。周紫芝自云:“予少时酷喜小晏词,”其代表作《小山词》收录了晏几道词作的传世之作,晏几道与北宋初期诸人“各尽其才力,自成一家”(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语)。小山词作的风格素称清新宛转,惯用与借物托情与意象手法,所摹写物事与表达的思想内容之间具有蕴涵与衬托写照的笔法联系。  相似文献   

4.
晏几道《小山词》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几道(1030?——1106?),字叔原,号小山,宋初词坛代表人物之一。其父晏殊既为一代名相,亦为填词高手。小晏承乃父之灵襟秀笔,不但词与晏殊齐名,成就犹且过之,可算是宋初词坛的一个后劲人物。小晏有《小山词》一卷,约存词二百余首,大多是感伤沉郁的抒情小词,一般说来,小晏的词作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重大的社会意义,题材也比较狭窄,但他的词清新俊逸,感情秾挚,在艺术技巧上也臻于妙境,佳句秀段,俯拾即是。如小晏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等等诸句,千百年流传不衰,读者无不为之倾倒击节。小晏的词作屡受词评家盛称。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云:“北宋晏小山工于言情,出元献(晏殊),  相似文献   

5.
晏几道令词时空表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令词的创作发展中,“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的温庭筠是将令词导向成熟的作者,南唐后主李煜则以其人生悲欢离合的抒写使今词“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而晏几道的创作则“把令词推向顶点”。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与其父  相似文献   

6.
晏几道,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太平宰相晏殊第七子。世称"晏小山""小晏",存世有《小山词》。古人有云:"人间自是有情痴",我们的词人晏几道也是一位痴情的文人。有人说:"痴情方许说红楼",  相似文献   

7.
自古以来,梦和醉都是历代文人满腔悲痛最主要的消解方式,晏小山也不例外.在晏几道的《小山词》中,他创造了独立的意象群,其中最典型的莫过于“梦”意象了.晏几道梦意象的成功运用,为我们展示了他细腻而丰富的内心世界.以小山词中的“梦”为主体,可从小山梦词的多元表现、多重美感、多层原因三个方面探讨关于梦意象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8.
通过统计和细读的方法,本文对含有今昔对比抒情模式的小山词中的关于天气状况的描写展开了研究。在探讨今昔对比抒情模式的内部结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情感,将今昔对比词细分为梦回往昔、睹物思人、故地重游三种类型。进而分别对三类词中天气描写的特点、功能等展开相应的分析研究。本文尝试着从天气描写的角度,对晏几道今昔对比词的内涵做进一步的发掘,以期深入地把握晏几道人生逆境中的情感心态与其独特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9.
《柳州师专学报》2017,(4):52-55
晏几道在词作中大量化用前人的诗句入词。《小山词》以令词为主,使用的词调多为五七言的句式。晏几道将诗之句法及借鉴技巧引入词中,使诗体和词体互相交融涵摄,其中"截取诗句字面""化用诗句句意"最为常见,与黄庭坚所主张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若合符节,为传统的令词开拓了新的风貌。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词史上,相隔600余年,均以小令独擅胜场的晏几道与纳兰性德相似多于相异。他们性格一致,多情而笃于友谊,真挚而忠于爱情,词作凄清委婉,“绮梦”含蓄。《小山词》和《饮水词》好象两个才华横溢、多愁善感的灵魂。本文试从作家所处的时代和他们的生平、思想以及作品的实际出发,对两位词人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1.
元好问的词学理论同样体现在其遗山词之创作中,通过对元好问词序(题)的分析,可以看到其词体创作的完备、“以词存史”理论主张的实现、“诗词一体”观的自觉实践。  相似文献   

12.
有人把李善注阮籍《咏怀诗》语误为颜延之注者。《诗品》称颜延之注阮籍《咏怀诗》"怯言其志","怯言",或指颜延之怕说错及有所穿凿而不言,或指颜延之身处易代之际不敢言不愿言。沈约之注则借释典故说出阮诗之"意"。把阮籍诗作与时事附会起来讲,始作俑者是注《文选》之"五臣"。阮籍当年事以"得意忘象"之玄学思想方法作诗,我们亦当以"得意忘象"之玄学思想方法来解诗。  相似文献   

13.
在宋词题序的发展过程中,苏轼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扩大了题序的内容,赋予了词更加开阔的现实空间;开创了较长词序之先河,并注重文辞的琢炼,使其宛如一篇篇抒情蔓文;突出和强化了词序的记事功能。表现出浓郁的传奇色彩。苏轼使词的题序的创作更加成熟、完善,并成为其词独特性成果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14.
自1986年以来,日本就开始关注莫言.日本的学界、媒体以及普罗大众都围绕莫言及其作品进行了大量的评价,尤其是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后.日本各界的评价状况真实地反映了莫言在日本漫长且曲折的接受过程,也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日本对以莫言为代表的中国当代文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严复对外开放思想的形成、开放思想的理性色彩、开放思想的内容及其评价等四个方面对严复的对外开放思想作了较系统的论述,阐明在救亡图存的理念下,严复积极主动地放眼世界,其对外开放思想博大精深,卓尔不群,在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方面的贡献无人能出其右,大大提高了中国近代对外开放的层次,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独特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晚唐五代时期诗风与词风相通,韩偓香奁诗的面貌与词接近,在相当程度上具备了词体的审美特质,以至被后人误认作词。在香奁诗的阐释过程中,也出现了与解读词体相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1.对郑振铎、孙楷第、马廉、王重民和刘修业等在“前《型世言》研究”中的书名、内容、篇数、章回之异同,进行比较研究。指出:书贾出版《幻影》、《三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别本时,用源自《型世言》的篇章,有的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动。2.《型世言》是1987年法国科学研究中心陈庆浩在韩国汉城大学奎章阁“发现”的。出版后在中国的大陆、台湾以及韩国展开了《型世言》研究的新纪元。3.中、韩、日各国研究者在学术会上或出版物中的论见,超出陈庆浩在《型世言》台湾刊影印本的《导言》和本人的文论者甚微。  相似文献   

18.
纵有笙歌亦断肠——论正中词的寄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延巳是五代时最优秀的词人之一.他的词深挚缠绵、郁悒怳,后人常以为别有寄托之意,但史书又往往对其人行事品格多抨击指斥之词.这里就此一矛盾现象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同时,正中集内那些令人兴家国人生之思的作品,大致可分两类一是因时代及政治因素的确有意以寄托人词;一是在描写离别相思的作品里无意流露自身的惘然之情,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  相似文献   

19.
叶嘉莹先生有多种词学论著,其《迦陵论词丛稿》更是萃集精华之作。叶先生的词学研究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为词的研究拓宽了视野。而其研究方法融合中西,既立足于国学传统,又融入了西方现代批评理论,在研究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20.
~~颜师古在口语词研究上的贡献@张金霞$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古籍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