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每一种语言经过不断地演变发展,和该民族的思维模式、思维特点都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此广告语言也明显地带有传统思维模式的痕迹。本文试图从传统思维模式的具象性、整体辩证性、模糊意会性、经验性等方面来探求其对广告语言的影响和制约,从而认识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创作出既符合广告语言表达原则,又适应中国人传统思维特点的、人们易于接受的广告语言。  相似文献   

2.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一个显著特性,对模糊语言进行深入科学的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国内外学者对模糊语言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从人类思维的模糊性特点来进一步研究语用模糊问题,认为语用模糊主要是由模糊思维造成的。全文主要从模糊分析,模糊综合,模糊体验和模糊联想等模糊思维的四个方面来探讨了言语交际中语用模糊策略的使用和理解,并分析了相应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英汉数字模糊语义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由于客观世界包罗万象,而表达概念的语言则相对滞后,所以人们表达的语义不可避免地具有模糊性,它是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人们正常交际对这种模糊性的需求在语言中的反映,模糊语言学的诞生为语言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数"是人类思维发展到一定阶段,为适应社会生产活动的需要,在符号的帮助下产生的.数字,作为语言的一部分,在赖以形成和发展的文化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下,已失去其精确的指称意义,向模糊语义转化.本文从模糊语言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英汉数字语义模糊性的对比分析来进一步探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数字的转换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思维与语言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进而揭示出模糊思维与模糊语言产生的原因源于人类主、客观世界的限制,二者的关系体现在模糊语言是模糊思维的产物,模糊语言表现模糊思维,从而借助二者的实用价值即模糊思维促使言语交际成功、模糊语言的调节与和谐作用,为人们的言语交际提供便利,取得最佳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5.
赵佩玲 《天津教育》2005,(12):33-34
西方文化素以追求确定性、精确性见长,因此,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必然是以精确思维为其主要特征;而以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为代表的东方民族文化,长期以来保持着较浓厚的模糊特征,这一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影响民族思想和科学文化兴衰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人类社会的日益进步,模糊性,这个颇具诱惑力的人类认识之谜,正以其特有的魅力,越来越引起世人的普遍关注和浓厚兴趣,人类思维模糊化机制也重新受到人们的青睐,模糊理论也就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的审美情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童兆升  方英姿 《黄山学院学报》2004,6(1):119-121,124
模糊语言的出现由来已久,其存在发展的客观根源在于现实世界中事物界限的不确定性以及由止引起的人类思维的模糊性,主观根源在于人类交际过程中有目的地使话语言外有义。模糊语言有其审美特质,本文主要分析了模糊语言作为审美客体所带给审美主体的模糊朦胧美、精确美、以及得体美和幽默。  相似文献   

7.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共同现象,英语无论是其中的概念还是意义与生俱来就存在着模糊现象。模糊现象包含着积极的修辞效果.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交际中.人们运用趋利避害的原则有意识地使用模糊语言.使之更好地为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8.
模糊是相对于精确(或言明晰)而言的,它们都是世界上客观存在的固有的东西。而若依照形式逻辑来看模糊语言,则是与精确语言相对的,它是模糊思维的一种物质外壳,也是人类思维的一种自然属性,故而,模糊语言也表现在课堂教学当中,有着奇妙的性能和功用。  相似文献   

9.
由精确理论向模糊理论的发展过程不仅是现代数学的发展历程,而且也是人们对思维的认识过程,因此导致了对在此基础上产生的一系列理论的重新认识,包括数学教学。所以这里讨论模糊思维在认知过程中的几个特点,以及它们在数学教学中的体现,希望给予读者一种教学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一、语言模糊性和口译概述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人类自然语言体系中客现存在的且难以避免的一种基本属性。1965年,美L.A.Zadeh教授发表的论文《模糊集》,使模糊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形式化、数学化,模糊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客观事物各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紧缺规定的界限这一事实。语言的模糊性源自人类思维和人子的不确定性,包括认知的局限性,语言环境的变化,以及口头语言的随机性和松散性。人们交际过程中离不开模糊语言。模糊语言具有独特的语用功能,巧妙地使用模糊语言可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它不同与其他艺术形式。它所表现出来的音符的间接性、音响的流逝性和音乐的混沌性等特质使欣赏教学有了特殊的需求。如果教师以原有的教学法,“精确”地解释、描绘出音乐“唯一”的情境,让学生在认识上、赏析上达成“共识”,是不符合音乐作为艺术带给人类的多元化内涵的精神实质的。而模糊教学法的实施旨在发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宽音乐思维的空  相似文献   

12.
王珍 《考试周刊》2010,(11):37-39
模糊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及自然语言中。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札德首先提出模糊理论,随着语义学的发展.近年来许多学者对模糊语义都更加关注,对其进行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对模糊语义理论的研究一直有许多争议.本文试图对模糊语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进行阐述.由于模糊语义在实践中的重要性,我们有必要对模糊语义研究有一些了解,从而更好地促进我们的交际。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模糊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人们已逐步地认识到模糊语言是思维的自然属性。它与语言的明确性一样,都是语文本质属性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14.
谈语用模糊     
语用模糊是模糊语言学的必然发展,国内对模糊语言的研究渐渐地重视语用阵地.因为模糊语言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人们灵活地对其运用也是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模糊语言本身没有褒贬意义之分,只有运用恰当与否.公堂之上,高明的法官常是语用模糊的高手.  相似文献   

15.
王烨 《教师》2011,(36):68-68
人类的思维活动要求精确性,但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模糊性;人类的自然语言应该具有精确度,但同时也必须具有一定的模糊度。人类的思维活动和语言活动具有高度复杂性,因此不能片面强调高精度而导致简单化,而应该给模糊性思维以一席之地。模糊数学、模糊逻辑、模糊美学等学科的兴起与发展,给我们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新的启示:语文教学在运用精确性思维的同时,还要运用模糊性思维,二者应该相辅相成,形成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16.
模糊语言主要是指由模糊词组所产生的,表示概念的外延难以确定的语言.在生活中,当人们无法具体或精确地确定思维对象的范围时,语言就带有模糊色彩。一般来说,模糊语言语义不清,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从而产生模糊结论。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言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自然语言的客观属性,是人类思维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广泛存在于人类语言交际中的语言现象。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不仅可使语言在交际中更为委婉、含蓄,而且可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及灵活性。本文利用一些具体例子.分析了模糊语言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沈茂德 《江苏教育》2023,(15):93-94
真实的学校管理要防止“一刀切”和“简单化”,学校管理者应适当地、智慧地运用模糊管理。模糊管理的本质是改变传统的管理思维。模糊管理不是消极管理,而是校长及团队对每个教师的性格和工作常态有深刻了解,对学生群体行为有清晰判断,进而不断追求目标达成的一种更理性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在人类实践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而人们的思维能力和方式必然随之变化和创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时代背景下,人们不断对前一代人的思维方式进行传承和创新,这对于创新型社会发展极为重要。思维创新既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根本需求,也是推进人类认识自身发展的重要途径。依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原理,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创新进行分析,对于人们现有的思维方式特征进行阐述,对创新思维的目标进行思考、分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的思维创新方法和途径,对人类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毛慧君 《考试周刊》2010,(16):41-42
语用学和模糊语言学都是语言学中最近几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年轻有活力的学科。很多学者不仅多角度地研究过模糊语言学,而且研究了模糊语言学在很多领域,特别是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意义。然而从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来系统地分析模糊语言的文献还几乎没有。因此,本文试图从语用学中的语境理论分析语用中的模糊语言,说明模糊语言需要人们从认知心理等各方面理解其在不同交际场合的作用,从而有助于人们在言语交际中正确理解和使用模糊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