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客是鲁迅小说中独特的形象,鲁迅通过对看客的描写与刻画,暴露了国民的病态,揭示了国民病根之所在。文章用扫描的方式研究和探讨了它的存在方式,外在特征和精神特征,从而揭示出看客存在的历史根源和深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
看客是鲁迅小说中独特的形象,鲁迅通过对看客的描写与刻画,暴露了国民的病态,揭示了国民病根之所在.文章用扫描的方式研究和探讨了它的存在方式,外在特征和精神特征,从而揭示出看客存在的历史根源和深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3.
鲁迅小说善于从特殊的社会场景,如酒店的柜台和茶馆的桌面上来透视社会及国民心态.本文主要以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为例,探究其中"看客"形象的悲剧美意蕴.  相似文献   

4.
鲁迅收入《呐喊》、《彳旁徨》的25篇小说中几乎三分之二的小说都着墨不同地勾勒、描写了看客的形象。鲁迅以其敏锐的眼光窥探到了我们民族的病根,捕捉到了国民的恶习,揭示了深刻的悲剧意蕴。分析鲁迅笔下的看客,对于处于当代社会中的人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安诗歌具有浓郁的悲剧性。在动荡现实面前的忧郁与恐惧、静思后的悲哀与欢乐是诗中的悲剧情感,已经隐含着诗人的悲剧意识,醇酒与音乐带来的疯狂、民歌与神话引发的冲动展现了诗人的悲剧性格,形成了敢于直面人生的悲剧精神;险恶的环境、神秘的气氛与阔大的境界融合成诗中的悲剧情境,使诗歌充满了悲剧的情调,赋予了建安诗歌深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6.
“看/被看”是鲁迅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情节、结构模式,从而构成了“看/被看”的二元对立。鲁迅通过“看/被看”的二元对立,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地白描、勾勒“看客”形象,从中揭示国民的劣根性和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7.
鲁迅的小说,向以高超的典型人物塑造艺术享誉中外,祥林嫂、孔乙己、阿Q这三个人可谓是清朝末年社会最底层的代表,他们的悲惨遭遇直接昭示了这一群体命运的悲剧性。但是,就在这三个典型形象的周围,为数不少地生存着这么一群人——“看客”,他们以咀嚼别人的痛苦为乐事,以赏鉴别人的不幸来自娱,更以回味同类的呻吟为满足,这一群体形象的本质包含了更为深刻的悲剧意蕴。在“看客”的逼视下,孔乙己、阿Q、祥林嫂等都走向了绝境。  相似文献   

8.
《九歌》原是楚国南部流传的民间祭神乐歌,后经屈原的艺术加工与创作而流传下来。在遭受政治上的打击和迫害之后,屈原所抒的是请缨无路、报国无门的悲哀和怨愤,从而使《九歌》具有独特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具有丰富的悲剧意蕴,这些悲剧意蕴主要表现在以"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悲剧旨归;以悲喜剧混杂为形式的悲剧范式;以凸圆人物为中心的悲剧性格;以奇幻世界为基础的悲剧现实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鲁迅小说善于从酒店的柜台和茶馆的桌面上以及特殊的社会场景,来透视这个社会的保守、愚顿、麻木和奴从的国民心态,写尽“病态”和“不幸”的社会世相。本文主要以中学教材中鲁迅小说为例,探赜鲁迅小说中“看客”形象的悲剧美意蕴。  相似文献   

11.
苏童的中篇小说《另一种妇女生活》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的更深层次的悲哀和更绝望的挣扎。本文试图运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窥探文中几个处于男权社会中的悲剧女性的内心世界,开掘出潜藏在小说叙述表层之下的精神世界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对于悲哀苦痛的感受和反应,中国文学艺术中的悲剧性意蕴以及中国悲剧的思想根源,似乎都可以上溯到先秦思想中有关悲哀情感控制的一些基本命题。作为基本存在方式,悲哀原则以时间、空间和一定的度量,形成悲而有时、悲而有地和悲而有节的外部规定性。其内在根源乃是主体人格情感三大依据,即由人生的悲哀导致恻隐之心的形成,由道德的悲哀导致是非羞恶感的形成,由理想的悲哀导致浩然之气的养护。从悲哀原则的基本存在方式,引申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美学精神;从人格情感的塑造,进而讨论哭泣之哀、吊者大悦的审悲心理的形式;把人格情感和存在方式两者结合起来,再归纳出声音之道与政通的艺术哲学。  相似文献   

13.
汪曾祺的小说弥漫着浓浓的悲剧意蕴这悲剧意蕴中体现着鲜明的民间色彩。汪曾祺的悲剧意蕴并非悲观主义 ,相反是乐观积极的。他的目的主要是对缺失的一种形象凸现 ,以引起人们一同关注悲剧意蕴的深层内涵 ,以期寻到精神的诺亚方舟  相似文献   

14.
<正>"看客"这一形象经常在鲁迅先生的作品中出现,它包含了丰富的意蕴。《孔乙己》中每个看客代表了不同的阶层和每个阶层的思想状态。鲁迅先生借"看客"形象来揭开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透过"看客"看社会。鲁迅在《孔乙己》中塑造了一群经典的看客形象,代表着不同的阶层的特点,透过看客我们看到了社会中人们心灵被荼毒的程度,透过看客向我们展示了当时的社会万象、人间冷暖。  相似文献   

15.
《大连大学学报》2022,(1):14-18
“看客”是鲁迅小说文本中的主要意象,意象特征、启蒙意蕴、角色特征是其在叙事中的三个重要方?。看客蕴含鲁迅先生对启蒙与革命的深沉思考,暗结鲁迅先生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尼采狂人式的批判精神。他以速写的方式勾勒看客之形,塑造看客形象,通过剖析看客的精神和心理,揭示看客文化存在的普遍性,呈现看客文化深广的影响,突出“写意”目的,凸显角色典型化特征,以更直接的笔触实现“为人生”而艺术的启蒙主张。  相似文献   

16.
略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红是一位有着自觉的的主体意识和强烈悲剧意蕴的作家,她的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不幸的婚姻以及看待生活和人生的独特方式是形成它悲剧意蕴的重要原因。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主要表现在:一、对人生存意义的思考;二、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三、锁定下层劳动妇女悲惨的命运。  相似文献   

17.
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形象鲜明生动,感人至深,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悲剧意蕴,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悲剧女性的典型.本篇将着重讨论其现实性和悲剧的意蕴层面,从中窥探关汉卿创作中的悲剧特色.  相似文献   

18.
悲哀美:时代苦闷与女性苦闷的绝叫者庐隐游友基庐德说;“我无作则已,有所作必皆凄苦哀凉之音”,“我简直是悲哀的叹美者.”①悲哀美成了庐隐创作的基本美学形态.“悲哀美属于悲剧美的范畴,悲剧美包括悲壮美,悲哀美,乃至颓废美……悲壮美具有积极向上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9.
宗尧 《家教指南》2003,(11):10-10
读了本期“家教误区”栏目中报道的几则相关材料,令笔者既惊诧、又感叹!小小少年,何以竟残忍到亲手毒杀双亲、殴伤无辜,对同伴的求生挣扎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我悲哀这悲剧制造者的人性泯灭,但我更悲哀于中华民族道德教育的苍白无力!!六个人———十二颗非昏非盲的眼睛,居然视生命如草芥般的冷漠,早已被鲁迅先生痛斥的表现民族劣根性的“看客”们,竟然又出现在今天社会主义的土地上!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如果让孩子心灵的沃土始终是一片荒漠,从不播撒仁爱的种子,那么这里只能生长出冷漠的荆棘,而永远不会绽放善良和友爱的玫瑰!因此,…  相似文献   

20.
邱媛 《文教资料》2014,(30):78-80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形象大多带有浓郁的悲剧意蕴。在小说《半生缘》中最具有悲剧性代表的莫过于顾曼璐这个人物形象,她的整个人生都充满了悲剧性:亲情悲剧;爱情婚姻悲剧;人性道德悲剧。研究其人生悲剧对于探讨人物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