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评价无疑会对课堂教学改革起导向和促进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把评价改革作为新一轮课改的六大具体目标之一,明确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纵观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标志着课程改革进入崭新时代。《纲要》是关系今后几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的重要文件,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纲。2001年上半年,教育部已经作出了加快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决策。每一个从事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教师,都必须认真学习,深入钻研,切实把握《纲要》基本精神,深刻领会《纲要》中突出阐明的、系列的教育观念,并作为自己的行为指南,这样才能跟得上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步伐。时代呼唤着我们: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  相似文献   

3.
"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教师是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转化者"。教师教学行为作为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方式,其教学行为的高效性是影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2010年4月教育部《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第六条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把教学改革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使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为此,加强对中小学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对提高基础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4.
黄滨 《宜宾学院学报》2003,3(4):80-80,85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基础教育领域课程改革的总要求,为适应新课改。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现。本文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现应突出学生主动地进行知识建构、强调在问题情境中学习、强调师生的交往互动。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转变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本文结合笔者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体会和中学教学的实际状况,谈谈课程改革中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与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师范教育作出积极应对,就师范学校的课堂教学而言,其中主要包括教材的处理,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地位的变化以及教学手段的更新等重要方面。■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的处理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现行师范学校各科教材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实际需要,为教师“教”和学生“学”而编选的范本,也是构建现代师范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依托。教师在进行教材处理、教学方案设计时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明确学科的目标要求。师范教育必修课教学的共性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7.
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区域实验当中。这给我们的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教师本身的素养能否跟得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从根本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我们学校围绕这次课程改革,结合所承担的省级实验课题《在学科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验与研究》、市级实验课题《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与研究》,开展了以转变教师教学行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内容的探索与研究,现将我们的粗浅做法与大家共同交流: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开展,广大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这场深刻的变革中。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对新课改理念、《课程标准》、教材体系把握不准,课堂教学出现许多误区和失误,若不及时加以澄清、纠正,势必产生负面效应,挫伤教师课改的积极性,影响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现行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构建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简称《标准》)提倡教师改变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由偏重接受知识、被动地训练变成主动地认识科学现象,通过科学探究去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0.
信息专递     
〔编者按〕今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中提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新任务,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给学校和教师的学习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本刊本期摘辑了一组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访谈稿,希望能帮助学校领导和教师更好地领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和实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首先确定的培养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