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新闻短的问题.新闻老前辈陆定一、李普、穆青曾大声疾呼新闻要短,特别是消息要短。可是,现在的新闻仍是越写越长了。新闻文章化,消息文章化。翻开机关报,长文比比皆是,特别是党报头条消息,一个很好的消息成了一篇长篇报告,一版只能登两三篇稿子,版面就都被占完了。这个问题普遍存在。写得那么长,谁有时间看呢?谁又有时间读得下去呢?报纸校对最苦,得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其他人甚少关注,就是领导干部也无暇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去读。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通常的采访方法已不能适应它的要求,笔者对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作了一些初步分析,觉得其采访的“特异”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突破思维定式提高应变能力记者的采访,一般是在掌握了一定的报道线索后进行的。采访前,对新闻事实已有了大体的了解;在采访过程中,对所要形成的新闻作品的基本  相似文献   

4.
嘉兴日报党报热线栏目创办十年来,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宗旨,关注热点,求证疑点,解决难点,是嘉兴日报第一个获“浙江省名专栏”称号的栏目。栏目善于从民生着手,“以小见大”,挖掘新闻最大价值,凸显党报的公信力、影响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5.
按说,文无论长短,要写得精彩、惹人看,都必须真实生动,都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因短新闻的积累更容易为人忽视,以为三五百字,千把字,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用不着什么积累,故有特别议论的必要。有一则故事,说山东人与江南人对对子夸耀家乡。江南山青水秀,才子如云,江南这位仁兄捷足先登,出了“多山多水多才子”的上联。囊括了最佳最美的事物,看你如何应对?山东的老兄也不含糊。略加思索  相似文献   

6.
找到了好的新闻题材后,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选取合适的切入点、选择典型的新闻事实去反映主题的表现方法问题,这在优稿创作中也十分重要。在新闻采编实践中,对于重大题材我们不难表现,但更多的是对那些看似平常的普通题材反倒觉得无从下手,其实,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有利于这类题材主题的深化和表现,也更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7.
按说,文无论长短,要写得精彩、惹人看,都必须真实生动,都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因短新闻的积累更容易为人忽视,以为三五百字、千把字,灵机一动,信手拈来,用不着什么积累,故有特别议论的必要。有一则故事,说山东人与江南人对对子夸耀家乡。江南山清水秀,才子如云,江南这位仁兄捷足先登,出了“多山多水多才子”的上联。囊括了最佳最美的事物,看你如何应对?山东的老兄也不含糊,略加思索便对出“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下联:“一山”,  相似文献   

8.
新闻摄影作为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有它的特殊性,选题宜“以小见大”就是特性之一. 小中有大一张新闻照片是很难表现一个大主题的,尤其是那些理论性的大题目.相反,那些具体而形象的新闻却容易用新闻照片来表现. 1985年,北京密云国际游乐场建成正式接待游人.它占地600亩,设有十七项大型游乐设施。在试运行时,我先后两次去采访,所拍摄的翻滚过山车的照片由于求全而显得平淡无味(图一)。在  相似文献   

9.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因此,者用通常的采访方法和技巧是难以取得最佳效果的.笔者分析了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的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觉得其采访的“特异功能”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拓宽思维方式提高应变能力采访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记者掌握了一定的报道线索后进行的.采访前,对新闻事实已有了大体的  相似文献   

10.
谈谈“炒”新闻孙世恺近些年,“炒”字盛行,“炒”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甚至在新闻界也出现了“炒”新闻。“炒”新闻之风越刮越盛,已经成为一股不正之风。它影响舆论的正确导向,破坏新闻的一些原则,损伤新闻工作者的形象,给读者造成很坏的后果。(一)所谓“炒”新闻...  相似文献   

11.
12.
最近,在《文汇报》上看到一个“观点新闻”专栏,栏 内的新闻稿别具风致。它们不是纯客观的叙述,而是掺和着记者的认识,读起来很有厚度。它们传导给受众的不仅是一桩具体的事,而且还揭示出这些具体事中蕴藏的义理。譬如一篇报道王选的新闻,它的主题是:“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脱离了第一线却连续三年拿了三个院士头衔”。记者摆脱了传统的新闻叙事方法,叙中夹带着记者的观点,“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体现在他的头上很厉害…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就是权威,就是代表,…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工作中,颇有些人轻视“简要新闻”。由于简要新闻字数不多,在报纸版面上占用的篇幅又不大,因而被称之为“豆腐干”新闻。有的人甚至不屑一顾,很少涉笔。这种看法和态度,笔谓之;界内人士对新闻报道的自我摧残。  相似文献   

14.
新闻采写中的以小见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举 《青年记者》2012,(6):58-59
为什么要重视运用以小见大 1.以小见大,是新闻写作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 具体地讲,就是将日常工作、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体现党的方针政策的小事写成新闻稿件,刊登在报纸等新闻媒介上,给读者以政治、思想、道德上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改文风,呼唤新闻短下来。究其实,"短下来"只是第一步,更高的要求,应该是又短又好。好的短新闻,不仅仅是指篇幅上的短,而是有思想、有内涵、有韵味的短。短文未必没有深度,短不意味着浅。正如深度报道不是长文的代名词一样,肤浅的报道也不是短文的代名词。如果"短"只体现在形式上,而行文思想干瘪,内容空洞,读来乏味,那就失去了短的意义。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文短不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到好的理论宣传效益,恩格斯对“宣传”提出了四项要求:“更多的智慧,思想要更加明确,风格要更好一些,知识也要更丰富一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304页)实际上,这四项要求同样是对新闻评论提出了审美的要求。在形形色色的新闻评论快速发展的时下,从审美诉求的角度探讨评论的距离提升、氛围营造、逻辑力量、话语构成等不仅是现实的急需,而且是新闻学“与时俱进”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7.
现场短新闻的重要特色之一是有较强的现场感。现场感从何而来?来自对现场环境、新闻人物及主要情节的绘声绘色、惟妙惟肖的细节描写。舍此而求它,则无异于缘木求鱼。细节,本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术语,它是具体地形象地描写环境、刻划性格、展示情节的最小组成单位。细节虽小,但它对深化主题、丰富情节、突出性格、烘托气氛却有着见微知著、窥斑见豹的作用。现场短新闻不是文学作品,但它可以借助文学表现手法进行细节描写。只要如实描绘,不虚不夸,同样具有以小见大、撼人心弦的作用。1956年  相似文献   

18.
现场短新闻除了应具备上述“现场”二字的五个条件外,还要具备“短”的特征。短新闻也有自身的规范和定义,它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凝炼、短小的报道”。它就像现代武器库中的轻武器,短小、轻便,迅速、及时,读来方便,是新闻报道中最受受众欢迎的一种文字。然而,这种受受众欢迎的短新闻,在我们新闻工作者中倒常遭冷遇,往往看不到短新闻的应有作用,说它是“江米条”、“豆腐干”,没有生命力。其实,短新闻自有短新闻的威力,一般比长新闻更具有可塑性。它不仅因  相似文献   

19.
一、事件新闻抓本质。抓本质就是抓主要矛盾。只有把事件的主要矛盾抓住,事件的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在新闻要写活写短的呼声中,中宣部将“现场短新闻”的报道方式,作为深化新闻改革的一方面加以提倡。而今,“现场短新闻”犹如春风吹又生的小草一般展露于众家报纸的版面上,深受读者的喜爱。 然而,笔者却发现一些报纸对“现场短新闻”的概念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