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航图是一门承载了大量的多样化航空专业信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围绕工程能力培养的目标,对航图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实施方案进行探索,提出"理论讲解实例化,实践环节项目化"的教学模式,设计了国内、国际航线制作以及讲解服务等课程项目,在教学中以项目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积累工程实战经验打下基础,贯彻"学以致用,突出能力培养"的工程教育思想精髓。  相似文献   

2.
在半导体、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推动下,智能制造专业先进制造课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为此,文章从教学理念与目标、知识结构和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讨论本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课程教学理念以新兴产业发展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课程知识结构以工程应用和工艺创新为导向,覆盖了超精密切削、激光加工、增材制造等先进制造工艺。课程教学采用问题导向法、创新实践和案例分析法,以半导体芯片制造案例分析为主线,贯穿课程大纲的各个知识点。  相似文献   

3.
以高职"管道工程识图与施工工艺"课程为例,探索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综合课程为基础、以实践技能学习为主体的工程实践类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4.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高职课程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的主要任务,而课程教学又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关键。在"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指导下,提出"以工作过程为能力主线,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双师团队为课程保障"的课程建设方案。实践表明,该课程方案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苏州大学结合冶金工程学科校企合作的优势,系统设计和构造满足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要求的"全程化、五模块、四层次"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课程实验、校内实习、校外工程实践、创新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构成的循序渐进的五模块的实践并且增加比重,学生依次在"基本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实践创新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四层次的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最终培养成未来的冶金工程"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6.
针对软件工程学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本文分析探讨了课程教学模式如何支撑专业能力培养,提出一种强化能力培养的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借鉴国际先进的CDIO、OBE工程教育思想,融合"案例导向教学""研讨式教学""做中学"等课程教学方式,强化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能力培养。在本校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教学实践应用中,该教学模式有效地提升了专业能力培养成效,其实践经验对同类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7.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方针,坚持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强调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和开放性,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综合素质教育相统一的课程教学体系。建构高职文秘专业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符合现代秘书职业特征、与国际接轨的"1 X 1"式优质核心课程群,以此带动专业群建设。  相似文献   

8.
工程案例导向教学模式以具体工程实际案例为背景,突出"教师为指导、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教学思想,注重"理论、实践和方法",是与工程类专业教学目标一致的教学模式。它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导向思想转变为"教师为指导、项目为导向、学生为主体"的核心思想上,以工程实例提出课程核心任务,将教学模式划分为三个模块的实施。该方法在"矿井瓦斯防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学生掌握并建立连贯的知识系统网络,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能很好地培养出面向复杂的、科学的工程问题的专业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以培养食品安全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依据食品安全学课程的性质与特点,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努力构建"前沿、互助、实践、双语"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展了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懂专业会管理的食品安全复合型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0.
德国教育专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倡导的项目教学理论,是当今国际教育界十分流行的教学法.项目教学是一种培养实用型人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中职的培养目标是面向职业岗位,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为了积极实践"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我们把项目课程的实践研究推到职教课程改革的前沿,以此吹响中等职教课程改革的号角.  相似文献   

11.
工程教育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为切实提高学员“数据库”课程的工程实践能力,针对课程案例式教学中不同章节案例相互割裂的问题,构建了贯通式教学案例库,并开展了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贯通式案例教学实践;针对期末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不充分的问题,应更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导向。通过改变课程综合设计的汇报方式,促使学员真正参与综合设计工作,优化期末理论考试的内容与方式,更加突出对学员综合分析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8,(6):9-10
本论文探讨了案例教学在"水处理高级氧化技术"研究生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论文以案例库的建立为基础,提出了案例的选择原则与来源;以"案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重点,对案例教学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任务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强化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开阔了学生专业学术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协同提升。  相似文献   

13.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得以贯彻实施的落脚点,也是各参与单位面临和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土木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土力学为例,以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为目标,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创新训练和双语教学等方面,以及从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对土力学课程开展系统的教学改革,以实现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创新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培养学生系统能力为目标,开展计算机系统相关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主要内容包括:开展了以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深层次的教学改革;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系统观为目的的"软硬件贯通"的课程体系;设计了以精简型计算机系统设计为目标的综合性实验项目;探索了以实际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科研相结合的新途径。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课程组教师的教学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定位环保设备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以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为原则,以通识教育为基础,构建科学、系统、先进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基于"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联合组建卓越教学团队,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环保设备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技术》2016,(7):51-56
为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的、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文章以主体参与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的思想为指导,利用网络远程技术开展"亚洲经济"课程跨国、跨校的教学改革实践,构建了中外高校远程合作教学模式。文章指出,该模式实现了中外高校教学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国际交往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钟胜奎 《教育教学论坛》2013,(30):101-102,77
苏州大学严格按照卓越工程师要求制订冶金工程的培养计划,构建了合理的通识课程平台、基础课程平台、特色课程平台、选修课程平台的课程体系;对实验教学课程的建设、实验教学课程内容的改革、开放实验室、实验教材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验教学改革;加强了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推进冶金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的非学位课程"交流电机的绕组理论"为例,探索全日制研究生非学位课程的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以加强能力为导向的个性化教学大纲,运用重点突出、案例教学、实践导向等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从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专题论文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重点突出实践能力。总结课程与实践教学的主要做法、经验与特色,分析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研究成果对引导研究生建立实践与理论的紧密结合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教学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教育教学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是一门机械专业的本科生专业课,本文以该课程为例,通过改变教育教学模式,变"知识的传授"为"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本门课程理论与应用结合紧密的优势。本文通过借鉴美国专业认证标准EC2000,从课程教改与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三个方面之间的关系入手,对于应用型大学本科生教育,提出以能力的培养为导向的专业课教改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就教育硕士而言,其实践能力结构包括教学能力、管理能力、教育研究能力、课程开发与设计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五个方面。从"是否有学校教学工作经历"和"是否师范专业本科毕业"两个维度,可以将教育硕士研究生分为"有经历师范生""无经历师范生""有经历非师范"和"无经历非师范"四类,他们对硕士阶段的理论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皆表现出不同的反馈与诉求,需要从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的设计上做出区分以进行分类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