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在重大疫情应对中,必须根据重大疫情的实际影响、不同主体的防控责任、疫情防控的整体需要等,积极改进和创新思想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原则。根据重大疫情的实际影响,通过加快信息引导教育、普及医疗救治知识、疏导社会不良舆情、加强心理干预疏导等内容创新,引导公众进行自我教育、缓解非理性情绪;根据不同主体的防控责任,通过强化党员宗旨教育、提高政府责任意识、开展基层特色教育、进行反面典型教育等方法创新,有效推动疫情应对措施的落实,坚定公众攻坚克难的信心;根据疫情防控的整体需要,通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塑造正确价值观念、树立依法治国思维、提振经济发展信心等原则创新,推动“后疫情时代”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疫情防控需要重视社会教育,这是社会教育发展史留给我们的重要经验。从教育视角来看,许多疫情灾害都与民众的愚昧、长期的恶习、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缺陷有关。从近代历史经验来看,社会教育起源于“解决社会问题的教育对策”,发展社会教育,有助于“开启民智”、有助于“化民成俗”、有助于“得民心”、有助于改良家庭和学校的“大弊”。推动社会教育立法、推动社会教育统一行政管理、推动社会教育进行专业与学科建设是解决教育问题、预防疫情灾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将疫情防控正能量转化为教育资源,在教会学生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对待生命、如何理解责任,这涉及生命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等等,是每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课。  相似文献   

4.
目前,做好疫情防控和在线教学是各高校的首要任务。这除了要压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巩固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局面,还要求学校及时向师生传达有关疫情的通知,以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同时,学校还要及时掌握疫情防控动态。  相似文献   

5.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永和县教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科学、扎实、有序推进,稳步进入"战时"状态。一是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扛起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永和县教科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疫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疫情防控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  相似文献   

6.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后疫情时期,大学生面对大量国内外疫情信息、学校防疫封校带来的诸多不便,难免会出现紧张、烦躁和焦虑等情绪,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后疫情时期,高职院校通过加强心理教育队伍建设、关注新生适应性教育、关心毕业生就业、关怀特殊心理问题学生、构建全员服务体系等,给大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与援助,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如果新冠疫情防控是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那么对教育而言则是关于信息化治理的一场大考。疫情发生后,为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教育部连续发布多道政策,部署延期开学和在线开课,并就信息化保障工作提出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8.
青年是伟大复兴的生力军,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后疫情时代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有三重逻辑,一是要构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筑牢国家认同的思想根基,厚植爱国情怀;二是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党性教育和党史教育,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同感;三是要构建大学生责任意识,培育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的奉献精神和责任担当精神,凝聚大学生在疫情防...  相似文献   

9.
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肺炎疫情,17年时间,发生2次重大疫情,可见疫情离人们并不遥远.疫情,不仅仅关乎人民的健康与生命,还关乎国家的政治、经济及社会稳定.对教育而言,当疫情发生时,如何正确认识疫情?如何科学防控疫情?如何守护师生的健康?不仅是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也对打赢这场全民战争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在疫情时期,如何高效、客观地报道疫情,充分发挥和展现新闻媒体的责任担当,是摆在新媒体面前的第一要务。新媒体传播具有交互性强、重视多元群体、信息成本低的特点,在疫情时期及时全面地披露疫情相关信息,为全社会共同抗疫提供了信息快速发布与交流的平台,在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也出现了传播把关不严、信息泛滥影响公众情绪,自媒体和社会大众借助新媒体散播谣言,公众隐私被暴露等问题。因此,在后疫情时期新媒体传播应净化信息以正视听、增强公信力,要紧跟疫情防控节奏,注重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丰富报道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