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作文教学中,要重视预习,教师在写作前指导学生定向预习,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写作教学的预习主要是有意识地采集材料。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调查、阅读、回忆五种途径来有意识地采集材料。  相似文献   

2.
在常规的小学高年级段语文教学实践中,预习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重视预习中操作策略研究,可为高年级学生学习语文提供技巧上的帮助。本研究着重探讨"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中预习的操作策略",以为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基本策略有:一是指导预习方法;二是学会收集资料;三是注重品读感悟;四是倡导同伴互动;五是鼓励质疑问难。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与复习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事半功倍。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预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实施和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与复习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果.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事半功倍.本文阐述了初中语文预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初中语文预习教学策略,希望能够提高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并且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其中,让学生掌握预习的方法,养成自觉预习的习惯,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水平。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积极完成预习的任务,从而在课堂学习中有更多高效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倡导"先学后教",注重学生的先学,是提高课堂质量、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主动性的主要途径。先学,应改变简单的看教材、做练习的单一模式,应加大探索性预习的力度,有效指导学生探索性预习。  相似文献   

8.
预习作为一种传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也是重要的环节,地位凸显。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预习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抓住语文学习的积累特点和渐进性,可引导学生初探文本内核。预习还能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联系性,实现多方面的链接。但要注意学生学习水平的层次性,从而缩小两极分化。  相似文献   

9.
凡事预则立,预习是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一环。小学高段学生已经具备课前预习能力,让他们在课前预习,促使小学语文高段教学"未成曲调先有声",就需要而今迈步从头越,让小学语文高段教学真正实现"有备而来",真正实现"满载而归"。  相似文献   

10.
<正>对于初中生来说,对文本的分析理解能力不仅仅来源于教师自身对于学生的授课的教学,还包括了学生自身在课前的预习工作。而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是以教师为主导,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只要负责听和记好笔记就可以了,学生始终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对于很多学生而言,由于对课前预习不重视,在课堂中跟不上进度从而与其他学生在知识的理解能力方面产生差距。笔者通过对预习在教学中的策略研究提出一系列的措施,用以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语文教师参与探讨如何引导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总书记在 1998年出席中科院第九次院士大会的讲话中说 :“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无疑 ,面对 2 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 ,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神圣而又艰巨的使命 ,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当务之急。笔者认为 ,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可谓方法多多 ,但具体到教学实践中 ,诸如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等等 ,…  相似文献   

12.
孙忠胜 《语文天地》2010,(12):35-37
前年冬季有机会和几个语文老师一起去杜郎口学习.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语文课堂展示,真是“万紫千红春满园”,然而,同去的语文老师跟笔者有同样的感受。我们的课堂准备得再充分,在讲台上讲得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很多学生就是听得不知所云。两眼茫然。我们面临着“老革命碰到新问题”的无奈。语文老师该如何指导预习呢?是不是应给学生提供一个完  相似文献   

13.
俞翔 《小学语文》2010,(4):24-26
模仿是学生学习写作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范文引路也一直是习作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可是由于对范文选择、出示方式和出示时机等的处置不当,造成一些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比如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等。  相似文献   

14.
黄青辉 《广西教育》2013,(13):21-21
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许多变化:学生的被动接受少了,主动探索多了;机械记忆少了,合作交流多了;冥思苦想少了,操作演示多了。那么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如何对操作环节做好引导,提升操作的品质呢?本文结合实例简单加以剖析。  相似文献   

15.
金孟权 《现代语文》2005,(10):74-75
高中新教材第三册中诗词占了三个单元,如何完成诗词教学任务,成了该册教学的重点.诗词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作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诗词中的美学因素,和学生共同挖掘教材内容本身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这里就诗词的形象美、声韵美、含蓄美、意境美四个方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审美情感与体验在诗词教学中的渗透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学习中常常需要借助具体形象完成思维过程,但部分操作活动由于教师的指导失策,致使操作的价值体现不到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训练操作常规,示范操作程序,点拨操作关键,引导学生反思操作过程,使操作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桥梁。  相似文献   

17.
陈彩红 《教书育人》2013,(13):52-53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关注预习。预习不仅仅是让学生做好了上课前的知识和心理准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的过程,获得自主学习的经验以及基本的思想方法和技能。预习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更是课堂学习的铺垫。然而,目前存在着有的教师不加指导地布置预习,对预习内容不加选择,将预习当作是完成习  相似文献   

18.
<正>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楼大厦平地起,需要工人提前备料,提前规划;五谷丰登粮满仓离不开农民的备耕;所向披靡一统江山需要厉兵秣马,粮草先行。学习语文也是如此。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要"备学",这就是预习。《现代汉语词典》将"预习"解释为"学生预先自  相似文献   

19.
严继同 《考试周刊》2010,(42):188-189
古人曰:“凡事预则立,小预则废。”好的预习有时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所谓预习就是在上课之前把要学的知识先学一遍,达到对知识有个大致的了解,以便在正式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在课堂上更容易掌握主动。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说,大致可分为三类:课前预习、阶段预习、学期预习。预习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的重要环节之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是学法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突出地强调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确实,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不能靠简单的告诉、反复的训练及理性的规范,更多的应该是学生自己亲身地反复地在语言实践和运用中才能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