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湖北省9所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问调查法等方法对湖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和消费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针对大学生体育消费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高校大学生科学地进行体育消费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访谈、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河南省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与研究,并对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水平、意识、动机等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为尽快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武汉市重点高校调研数据基础上,深入剖析了当代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基本特点与影响因素,归纳了高校体育消费行为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采取强化体育运动与消费的宣传、倡导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增加体育设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等对策,对于当代高校体育消费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哈尔滨市12所普通高校四个年级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意识、心理动机、结构和水平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哈尔滨市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动机主要集中在健身要求和消遣娱乐选项,对体育消费花钱方面是很认同的,男生比女生的认可度高,体育消费以购买体育服装、鞋、帽等实物消费为主.其最主要影响因素为家庭经济条件.其次为体育兴趣爱好、体育价值观等。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孙雷 《体育与科学》2004,25(4):78-80
通过对江苏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调查研究,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家庭所在地、不同专业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的目的、内容及水平,发现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淡漠、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而提出建议,尽快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调整体育消费结构,增强大学生体质,提高个人、家庭、国家文明程度。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体系较为全面,“体育为健康”这一理念在大学生中初步形成;广州市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概念认识比较清楚,对影响形成体育锻炼习惯的因素选项和对体育课及体育锻炼的作用认识上有着较大的趋同性;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合理,男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在整体上要高于女大学生;广州市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观逐年出现分化,适度的“需求消费观”在未来一段时期会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有近75%的广州市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出现过对商品的不满意情况,体育类商品质量差成为他们不满意的首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唐东阳  刘京昆 《湖北体育科技》2013,(11):1000-1002,980
湖北省大学生乒乓球运动首选消费动机主要有学习需要、身心健康等;总体消费水平不高,但相差较悬殊;大学生乒乓球消费结构主要分为实物消费、信息消费和劳务消费,其中实物消费较多。影响大学生乒乓球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大学生的经济条件、乒乓球运动专业器材价格等五种因素。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运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及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作了调查分析,旨在通过对高校体育消费现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建议,推动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建立,促进大学生合理的健康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法计等研究方法,对山西省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现状、内容、意识、行为和结构五方面进行调查,分析认为,山西省大学生体育消费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文章建议改变体育消费观念,增加体育消费的意识,端正体育消费动机,以期为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为体育消费在全国形成市场做准备。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广东省肇庆市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今大学生体育消费意识的结构不合理,提出了制约当今体育消费发展的因素,引导大学生良好的体育消费习惯,引导体育市场正确合理前进。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以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认识、动机、水平、类型以及影响他们网络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等方面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结论表明:益阳市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是节约时间,消费水平以低、中级消费水平占主体等,并结合体育消费和网络消费的相关研究,得出影响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包括经济情况、消费观念、个人感知风险等。客观因素包括体育商品的价格、体育商品品牌、网络平台、商家诚信度等。通过本研究促进大学生网络体育消费的健康发展,为网络体育消费的经营者提供可参考的经营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2.
张金 《体育科技》2011,32(4):95-98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河南省90后大学生体育消费支出尚处于初期水平,整体水平较低,体育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消费方式中处于从属地位。体育消费内容结构主要以实物性消费为主,就总体而言许多90后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还不够积极,对体育缺乏整体性、全面性的认识。90后大学生消费时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多数大学生体育消费时表现出明显的“趋同心理”;少数学生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以表现自我、宣扬自我、炫耀自我。在他们体育消费过程中,求实、求廉、求便与求新、求美、求名心理并存。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上海不同社会阶层居民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上海居民体育消费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但与全国水平相比,体育消费群体的阶层结构更显合理;上海的中层体育消费群比例要明显高于全国水平,中间消费群体的雏形正在逐步形成;经济条件仍是影响居民体育消费决策和消费分层的主要因素,而消费项目的文化内涵或消费品味则成为影响体育消费分层的另一重要因素;实物型体育消费在目前上海居民的体育消费中仍占据重要地位,但参与性体育消费支出增长明显,且表现出随社会阶层的提高,消费比例逐渐增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沈阳市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体育消费信息来源、体育消费水平和体育消费结构及影响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对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休闲体育消费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价值取向及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部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及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等问题作了调查分析,旨在通过对高校体育消费现状深刻了解的基础上提出科学的建议,推动高校体育消费市场的建立,促进大学生合理的健康体育消费。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对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动机及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调查表明: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普遍较低,但体育消费观念已形成一定规模;体育消费主要以实物为主,使用货币的投资性消费水平较弱;经济能力低和场地设施相对缺乏是最主要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王健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19(10):18+29-18,29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体育锻炼意识、习惯和消费行为等方面研究,分析其消费的特点、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促进高校体育的发展,体育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影响福建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 ,就影响我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诸多因素 ,进行了调查研究。其目的在于 ,有针对性的分析影响我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 ,为推动体育产业开发 ,提高我省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 :影响我省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有 :对体育的兴趣程度、空闲时间、同学的影响、体育运动技术的掌握和场地器材等  相似文献   

19.
研究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及其选择,推动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逐渐走向成熟,对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稳定发展,促进高校体育改革的深化,为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体育消费提供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湖北体育科技》2019,(4):372-376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的人群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大学生具有一定经济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已成为体育消费人群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其中,女大学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与男大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是整个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中比较特殊的群体。本文以本科在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影响女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理论模型与假设。通过回归分析,部分假设得到验证:个人收入和体育消费形式与体育总费用呈正相关关系;个人收入和信息渠道与体育消费时长呈正相关关系;安全和信息渠道与体育消费倾向呈正相关关系。并据此针对性地提出了开发女大学生体育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