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教育的隐喻中,有人曾经把教师比作导游。2013年教师节前后,新浪微博疯传一篇学生作文,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老师到底应该是园丁还是导游?""我希望老师像导游……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桠,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这段文字,出自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叫作《园丁与导游》。小作者质疑"园丁"真的适合老师这个职业吗?在小作者看来,如果孩子  相似文献   

2.
种子·园丁     
<正>孩子是种子,教师是园丁。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颗种子能够按期开花结果,园丁的责任是了解种子的需要,在适合的时候调节阳光、空气和水的供应。种子在萌芽时不需施肥,只要干净的水就够了,因为每一颗种子都带来自己萌芽所需的养分。教师是调节学习环境的园丁,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常把教师比做“园丁”,但说者和听者不知是否意识到,“园丁”其实是很可怕的。你看园丁面对自己的工作对象——那些树木花草,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一把剪刀,他们总是用一把尺子、一种划一的标准来要求树木花草,凡不符合他的眼光和标准的树木,都会“咔嚓”挨一剪刀。经过园丁的修剪打造,树木花草们从园丁的角度看,是整齐了、好看了,满足了园丁的审美要求。但从树木花草自身的天性和成长需要看,这种整齐划一,却是以长得高、长得快的枝叶被伤害、被摧残为代价的,对它们而言这完全是灾难。  相似文献   

4.
徐敏 《上海教育》2013,(30):52-52
教师像辛勤的园丁,这样的比喻在我们心中已根深蒂固。而宁波一名六年级学生,写了一篇题为《园丁与导游》的作文,引发了人们对于教师角色与定位的思考。文中写道,“我希望老师像导游,带领我们去游览各种美好的风景,  相似文献   

5.
张郑伟 《文教资料》2014,(21):89-90
文章从当前社会各界对教师职业属性存在的不同认知和盲目的排斥入手,结合当前教师实际处境分析了不同时期教师被赋予蜡烛、春蚕、园丁、导游等角色的利弊。指出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党和国家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和需求,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完成"园丁+导游"的"进化",向教师专业化不断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经常听到家长或者是教师的抱怨.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怎么就那么“调皮捣蛋”不让人省心呢?孩子调皮捣蛋好不好,要不要管.现在存在很大的分歧,一种认为,不管还不乱了套:一种认为,调皮捣蛋是孩子的天性,不用管;第三种.应该鼓励并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7.
薛梅 《教育文汇》2013,(5):42-43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这种天性离不开老师的呵护和引导。  相似文献   

8.
孩子的天性是好动,运动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运用适当的方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既要尊重孩子爱玩的天性,也要让孩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户外体育活动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在保证幼儿安全的同时,引导幼儿在玩耍中学习成长。  相似文献   

9.
尹建锋 《中国德育》2013,(20):58-58
“他们带我们去参观一个地方,或许,我看见树,你看见鸟,他看见草地,每个人所发现,拍的景色都不一样……我希望老师像导游……而不像园丁。”浙江省宁波市一名六年级的小朋友一篇《园丁和导游》作文,引起了广泛热议。  相似文献   

10.
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小学生在玩中学作文,效果很好。近年来我带过几个作文班,改变原来教师出题学生写的方式,采用了一种新的形式———利用孩子的“玩”心,有意识地引导、点拨,让学生在玩中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一、在“玩”中积累写作素材小学生作文最难的问题是“写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从学生生活入手。因此,我首先让学生在玩中寻找写作内容。开始,我让学生自己说会玩什么,然后要他教其他同学怎样玩。在学生玩的时候教师有意识地引导观察玩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写玩的片段。例如:学生玩拍洋画。很多孩子手中有各式各样的洋画。有“三国…  相似文献   

11.
文学神秘且美,而孩子天生具有与文学的亲和力。中学语文教师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鉴赏方法,引导孩子从文学世界中汲取可资未来发展的精神营养,是一个重大而迫切的课题。该文从文学审美和孩子的天性切入,在对文学欣赏要素的剖析中,为教师的文学鉴赏课指出了明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大教育家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等都曾经表示过这样的意思:教育的本质应该以活动为中心,教师要善于观察孩子的天性,激发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天性,这才是教育根本意义所在。正  相似文献   

13.
学习是儿童天性,如果教育环境适宜、教育措施得当,没有儿童不热爱学习。然而,现实中许多孩子却厌倦学习,这与我们提供的教育环境不适当有很大的关系。怎样才能有效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怎样才能引导孩子进入“追蝴蝶”的学习状态?本文从五个方面就如何精心创设教育环境,引导孩子快乐学习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凌河 《教育文汇》2013,(20):14-14
“我希望老师像导游,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叶,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这段文字,出自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叫作《园丁与导游》。今年教师节当天,这篇作文被班主任老师称为一份特殊的“礼物”。  相似文献   

15.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艾莉森·高普尼克写了一本书《园丁与木匠》,呼应了我们文化里把孩子比作祖国的花朵,而教师和家长是园丁的隐喻.木匠从实用观出发,把孩子当作木头,制作成桌椅;我们则期待自己像园丁那样,根据不同花朵的特性去培育,帮助孩子茁壮成长.在面对诸多"别人家的孩子"以及剧场效应下,我们不可避免地被全民焦虑的时代所挟持.这...  相似文献   

16.
学习是人的天性,人有这一天性的需要,才出现了家庭教育,家长盼望孩子学得更好一些,便引导孩子学爬、学站、学走、学跑,更大一些便学说话、学识字……  相似文献   

17.
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充满了对色彩的好奇。美术教学中也会发现,经常有些孩子喜欢画些黑黑的太阳、灰色脸的小人、黑暗的森林等有很多想象不到的灰暗色彩。孩子的画其实是反映他们心理状态的一面镜子,能体现其内心的想法。教师应当通过此来判断其性格,分析其心理,启发孩子自然流露内心真相,积极加以引导,使儿童绘画的天性得到充分的满足,让孩子的心灵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周海燕 《考试周刊》2011,(7):223-223
有人说无论男人女人都是一本书.我认为孩子也是一本书,虽然要读懂这本书并非易事,但要成为一位出色的教师就必须去读它,并且打算读一辈子。有人说,儿童是花木,教师是园丁,园丁悉心照料着花木,但需要尊重它们自然地成长。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我发现,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也不是诗人,不能用优美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  相似文献   

19.
正曾经,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引爆了舆论界。"我希望老师像导游…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媒体及教育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在惊叹小学生的文采之余,更惊讶于她的教育视角。一时众说纷纭,在热评过后,我们不禁掩卷沉思…,新时期老师的定义到底是什么?教育工作者究竟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园丁乎?导游乎?其实,不同时代对教师的定义有不同的解读,但任何历史时期,都要求教师必须扮演好他们合适的角色。今天,  相似文献   

20.
幼儿的创造思维处于萌芽状态,以新、奇、异想天开为特点,在活动中教师要保护孩子的天性、心性、个性,三性合一。鼓励孩子大胆探索,积极操作材料,允许孩子在活动中有不同的想法,正面评价,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