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家、社会、学校与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我国各地区的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较快且取得一定的可喜成果.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国不少的心理学工作者开始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由于工作不断地推广与发展,学生家长与学生个人也逐渐重视心理健康标准,尤其是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家长更是急切地想明白"什么是心理健康"、"怎样去衡量孩子是否心理健康"等问题.本文对心理学者所界定的心理健康标准进行分析,同时探讨了心理健康标准的内涵.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关注的话题。但在人们热衷素质教育的同时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处于素质教育内容框架之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当然,我们也不必悲观。因为毕竟是有人在竭力地提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课堂;毕竟心理健康教育从无到有地出现在人们  相似文献   

3.
马顺芳 《班主任》2001,(3):36-37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地发展,教育改革不断地深入,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国家"八五"重点科研项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实验课题组的专家、学者对万名学生进行心理检测后发现,约有32%中小学生存在心理异常现象.还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北京一所著名医院的一位心理医生近年来接触了许多到心理门诊就医的中小学生.这些心理异常的学生多表现为厌学、考试紧张、人际关系恐惧、单相思、出走等轻度的心理障碍,严重的甚至想自杀.  相似文献   

4.
针对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前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寻找推进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策略。个人认为,农村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先可以借助点面结合,三"进"制的方式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横向铺开;再依托团队,"时""时"关心,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地纵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正>陶行知先生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历久弥新。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大教育体系,恰到好处地与现代教育模式和体系互相糅合渗透,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独辟蹊径,不断得以完善和提高。一、分析:"生活教育理论"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1.活的教育生活教育的精髓是活的教育,按照学生的需要,在读懂学生心理需求的基础上灵活地展开教育。"教育儿童和承  相似文献   

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它对英语教师提出了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与技术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让他们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变化也相适应有所改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也随着大学生的健康教育而受到了重视,只有勇于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办法,才能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得到解决"问题"的导向与效果,从而建立起全新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既是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印度作为人口大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尤为关注。文章介绍了印度心理健康教育的政策与实践探索,包括推出支持和保障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政策,特别是开始重视女性心理健康教育;将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发挥社区的重要作用;依据各地区发展情况,并结合大数据手段,因地制宜地探索并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实践。目前,印度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在面对问题和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然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青少年面临学习、就业等问题,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仅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谈如何能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希望能引起人们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金虹艳 《考试周刊》2014,(79):113-114
<正>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正如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指出的:如果没有健康,智慧就难以表现,文化无从施展,力量不能战斗,财富变成废物,知识也无法利用。20世纪9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解释为:"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和道德等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概念不断转变,已从原先的不生病就是健康扩展到从生理、心理、社会角度认识和评价。新体育课程标准把"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作  相似文献   

11.
陈建梅 《考试周刊》2014,(43):140-140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渗透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的竞争压力也日益增大,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本文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简短分析,并分析学校、社会、家庭等因素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形成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提出应建立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社会的和谐发展依赖于构成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生活安定和职业的良好发展,而每个社会成员安定和发展的关键在于其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行为的不断提高。因此,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完整和协调,能顺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及经济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的社会现象中,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进而出现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缺少爱和温暖,因此,容易出现一些社会问题。而美术教育是保障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因此,将通过美术教学浅谈如何改善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竞争日趋激烈,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取向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现实诉求。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尤其是针对大学生群体的。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多重压力,所以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心理问题。同时,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结构、家庭氛围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呵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全方位的辅助,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其心理机能,促进他们全面发展,有必要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个体的自我知觉可能存在着各种认知偏差。适度积极的自我知觉偏向是个体心理健康和良好社会适应的基础,消极的、过度积极的自我知觉偏向则会导致各种人格障碍,影响个体心理健康。只有辩证地认识自我知觉偏向的心理健康意义,才能够正确对待自我知觉偏向,也才能有效地调节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促进个体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引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心理健康则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应该是广义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主要从学习、人际关系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活动、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其标准如下:(一)心理健康与学习。智力发展正常是青少年学生能  相似文献   

20.
"心理健康的人无往不胜"。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青少年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建功立业的重要条件,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人的发展是以必要的心理发展为前提的。因此,学校教育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须的。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语文教学中,促使学生健康地成长呢?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