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从工具性价值取向到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变迁进行历史考察,工具性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为:过于强化人的"工具性",弱化人的"目的性";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特征;压抑个性发展,缺少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实践活动中,要克服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局限,始终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代教育发展中,大学生的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需要彰显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转向智能时代的交互、呈现社会劳动的功能性、指向教育的精准评价,在两者功能发挥紧密联系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功能耦合。但在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的融合过程中产生了五育并举视域下的教育取向不平衡、数字媒体时代下的教育生态解构、就业内卷现象下的行为理念偏颇、日常实施中的教育评价弥散等问题。需以形成“五育并举”的格局、营造教育生态、优化内容建构和提升育人评价的举措实现功能耦合,从而使大学生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内在统一,不断健全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机制建设,实现劳动教育与就业价值引领在育人层面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赵艳平 《当代教育科学》2003,26(15):14-15,18
本文基于教育价值视角,对当前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认为工具性价值取向已充斥整个教育。集中表现为:功利主义—外在目的对内在目的的僭越;理性主义—科学理性对人文关怀的凌驾;人力主义—人力资源开发对“成人”教育的代替。作者认为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性要求建立“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以实现教育的育人性和超越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经历了以探索教劳结合为中心的政策萌芽起步阶段、促进工农业生产的政策发展初期阶段、偏向政治化的政策偏执发展阶段、促进经济建设的政策转变阶段、体现个体价值的政策发展阶段。呈现出以社会需求为主要推手的劳动教育政策形成机制、以兼顾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为导向的劳动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以政府为主导的政策过程保障、以经济学话语为主导的政策话语规则。新时代劳动教育政策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政策形成机制、以育人为主继续倡导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共存的政策价值取向、加强资源开发与师资建设的政策过程保障、民众参与的政策话语规则,建立起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70多年来,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探索、特殊发展、革新、深化和新时代构建五个阶段.其成就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成效显著,课程内容与社会历史发展结合紧密,课程人文性价值取向逐渐加强,"五育融合"发展的课程育人体系逐步构建.面对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育人的全过程,拓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融入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建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及植入劳动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核心问题在于“为什么建”“建什么”“怎么建”,逻辑旨归在于走向跨界融合。在价值层面,应以人全面发展为价值基础、以具身化发展为价值取向、以立德树人为价值目标;在认识层面,表现为由确定性到关系性的新思维、由五育并举到以劳育人的新视角、由边界课程到跨界课程的新话语;在实践层面,需要建构全息育人的课程目标、组建异质交互的课程主体、整合横纵交叉的课程资源、推进开放交融的课程实施、实行动态生成的档案袋评价。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全面重视劳动教育的背景下,活教育思想对幼儿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方法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以成都市Y幼儿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为范式,活教育理论启示我们:以目的论为导向,强化劳动育人的目的;以课程论为基石生成系统的劳动课程;以方法论为指导,凸显幼儿在劳动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劳动的能动性;联动多方资源,协同开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树立劳动教育教学新理念、构造劳动教育教学新模式、建设劳动教育教学新文化、完善劳动教育教学新机制,是新时代推进高校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凸显劳动教育综合育人价值的有效途径,对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欢欢 《江苏高教》2021,(11):39-44
劳动教育是中国新时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关于高校劳动教育的方针与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关于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进行梳理,揭示了建党百年来中国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变迁的五个主要历史阶段,表现出以下特征:从教育的内涵而言,表现出从狭义的"小劳育"再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大劳育"的过程;在教育的功能定位上,经历了从培育大学生生产劳动技能提升到劳动素养培育的功能定位;就教育立场来看,经历了从社会本位、政治本位,再到个人、社会和国家发展并重的全面育人取向.高校劳动教育价值取向百年嬗变给高校的启示:超越劳动技能培育为主的"小劳育",走向关注劳动素养的"大劳育";超越高校单一劳动课程,形成立体化、全方位高校劳动教育协同育人格局;超越"专长"的技术教育,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劳动教育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工具,具有权力性;作为满足人的发展需要的方式,具有权利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力性与权利性分别决定了其工具性与目的性价值取向。改革开放前,由于新中国建立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政治权力处于中心地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采取工具性价值取向。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推行,权力逐渐向权利偏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也发生转换,即由工具性向以人为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自1978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价值取向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即:政治价值转向育人价值阶段;坚持育人为主,偏重适应市场的需求阶段;注重规模扩张,提高人才素质阶段;注重质量提高,偏重社会需求价值阶段;注重教育和育人质量,实现人才强国目标阶段;健全与完善高等教育育人、科研、社会服务的均衡发展阶段。高等教育教育价值取向在改革开放背景下已经迈入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是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体现,也是映射高等教育最本质的精神与理念。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在教师教育变革由“增量”转向“提质”和夯实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基础的关键期,“国优计划”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为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带来新机遇,助力在遴选对象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培养方向等方面实现创新,体现教师教育变革在人才类型、培养模式、来源结构等方面的价值转向。建议通过增设研究取向课程,实现理论实践双向构建;强化跨学科育人实践,培育拔尖创新人才师资;构建“国优计划”共同体,发挥协同育人机制优势;推进严格筛选和评价制度改革等策略保障“国优计划”政策落实效果。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全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提升精神品格、提高实践能力、推进人的社会化发展等独特的育人价值。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场域中,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目的工具化、课程边缘化、实施形式化和同质化、评价单一化等异化倾向。为了充分发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本真育人价值,实现适然回归,必须纠正工具化目的,回归劳动教育的育人本位;摆脱边缘地位,构建系统多元的劳动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意蕴,创造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实施形式;完善评价体系,探索过程本位的增值性劳动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14.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对劳动教育重新进行定位,改革势在必行.研究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劳动教育,发现其具有结构开放和多维互动两大基本特征;蕴含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劳动素养为价值根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内涵.但同时其也存在诸多生态病理:智能工具泛滥应用导致劳动育人的价值理念失衡;劳动教育内容最适度原则部分失效;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单一阻碍劳动教育发展;劳动教育的场域窄化导致教育生态链联结脆弱.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了应对策略:坚定劳动育人的精神旨归,合理运用智能工具;遵循最适度原则,创设和谐的劳动教育生态环境;多元协同、全面客观地评价劳动教育质量;践行心行合一的教学实践,巩固劳动教育生态链.  相似文献   

15.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影响着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长期以来,我国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也要看到,近年来一些小学生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如何在小学生中加强劳动教育呢?通过在高滩岩小学七彩劳动项目学习课程体系下开展劳动实践教育,进行多渠道全方位整合,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使他们知劳、懂劳、勤劳。  相似文献   

16.
"以劳育人"是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命题.马克思主义对劳动概念的阐述为"以劳育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从人的实践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劳动;从人的交往视角出发论述了人类在劳动中所缔结的交往与联系;从人类解放视角出发论证了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劳动.与此相应,"以劳育人"的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历史维度劳动使人的发展得以明确和坚定;实践维度劳动使人的品格得以塑造和丰满;价值维度劳动使人的价值得以彰显和实现.新形势下,需要廓清劳动教育的范围界定,不断阐释"以劳育人"的丰富内涵;应对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深入发掘"以劳育人"的独特优势;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始终坚持"以劳育人"的教育原则,方能凸显"以劳育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17.
劳动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关键一环。新中国成立开天辟地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劳动价值观发生重大转变,劳动教育政策发展历经探索、发展、调整、再探索、再加强五个阶段。在政策变迁中表现出:以社会需求驱动发展的动力机制;在摇摆和断裂中曲折发展的变迁形态;将劳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贯穿始终的发展线索;以政府为主导自上而下的推进过程保障。未来我国劳动教育政策发展要坚持方向性: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先导引领劳动教育发展;要唤醒内生性:挖掘劳动教育丰富的育人价值;要注重系统性:构建涵盖大中小幼的劳动教育政策体系;要凸显地域性:强化劳动教育地方及校本特色;要彰显时代性:融入新时代劳动教育方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阶段,劳动教育十分重要。一方面,小学阶段的孩子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他们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价值取向;另一方面,以劳动为载体,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运用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论证了劳动教育对小学生整体素养的重要影响,强调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劳动教育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创新策略,为小学劳动教育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对于推动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本分析法回顾1949年以来小学劳动课程的发展历史,发现了以下规律:劳动课程地位经历了受重视与被忽视的多次反复过程,课程价值取向由社会转向学生,课程内容由单一转向综合,课程要求日渐完备。新时代,劳动教育受到普通重视。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课程的变迁可提供以下启示:课程设置应立足广域课程的视野,课程目的应兼顾劳动价值观的培养与创造性劳动素养的养成,课程内容应兼顾优良传统与新劳动形态,课程要求应全面兼顾课时、师资等。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作为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面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要求,高校劳动教育要适应由简单化劳动向复杂性劳动的智能转型.实现劳动育人的价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以大学生智能化数字素养为核心统整劳动教育目标体系,以信息技术与劳动教育融合为手段创新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