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孩子爱到放弃自己的事业,甘心退入厅堂、课子为乐的母亲,我们见过不少。然而爱孩子爱到要为之去进修深造,并孜孜不倦地将爱的心得、爱的知识延伸到开班授业、与人分享的母亲,却是难得一见。本栏目推出的专栏作者林欧阳婉玲女士便是母亲中最独特而专业的一个。欧阳女士不是简单地演绎母亲的天职,她是一位专业的教育心理顾问,是美国高等教育管理博士DonBleckerby先生“重拾学习的乐趣”教学法首位华籍特许培训师。她于2000年创办香港“和孩乐”重拾学习兴趣启导中心,倡导“与孩子分享欢乐,以童心去重拾人情,活得和谐称心”。中心切合教师、家长和中小学生的需要,举办各种讲座、课程和启导等活动,助展亲子教育,提升自我价值。“一位受祝福的女人,一位好学的家长”,这是人们对她的亲切概括。作为本栏目特邀专栏作者,欧阳女士衷心期望通过与内地家长的沟通交流,和父母们同行,实现共创和睦家庭和愉快童年的理想。  相似文献   

2.
江苏刘晓玲女士来信说:“我6岁的女儿该上小学了,我们很着急,该送她到什么样的学校去上学呢?是不是去重点学校更利于孩子的培养和个性成长?我们实在拿不定主意,请专家给以指点。” 为了解答读者的问题,从本期开始我们开设“博士信箱”这个栏目,欢迎您来信。 刘晓玲女士的问题,我们请北京家庭教育研究会的王文雄先生回答,并且请了一位家长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暑假家访,跟一位原本成绩比较糟糕的学生的家长谈她的女儿。这是一位豪爽的母亲,此刻她笑逐颜开,让我想起她不久前的忧心忡忡。她的女儿是我带的学生,是个喜欢成天在田里抓泥鳅捉黄鳝却对学习不“感冒”的野丫头。她母亲第一次来找我时,承认她以前对孩子太不负责任了,认为爱孩子无非就是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等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幼儿学习的教学目标和具体内容,掌握更多的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更好地实现家园同步教育,我班开设了《快乐家园》家长专栏,它是我和家长互通信息、互相帮助的渠道之一,很受家长欢迎。《快乐家园》包括了“课程单元说明”、“一周教学计划”、“育儿知识”、“孩子学会了”、“感谢与分享”、“请您帮助”几个栏目,每个栏目都充分发挥其实效,使我班家长工作的顺利开展事半功倍。“课程单元说明”是让家长了解孩子每月学习的主题内容和对内容的具体分析,让家长在了解其主题实质的基础上给予孩子丰富…  相似文献   

5.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中的《四十自述》。作者写的是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之下成长的往事,字里行间突现了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爱和严格的教育。选文一开始即写道“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母亲不准作者和其他孩子一块儿玩,一方面是基于作者身体弱,另一方面是担心作者和这些“野蛮”的孩子一起会学“坏”,母亲对作者的爱已可见一斑。更让人感动的是,作者害了眼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当母亲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她竟真用舌头舔作者的眼,母爱何其伟大!母…  相似文献   

6.
王书伟 《家长》2013,(Z1):37
爱孩子,就要把孩子放在第一位,千万别把家长的意愿放在首位。给孩子舒服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孩子,孩子才能快乐地成长。公交车上,一个七八岁大的男孩脸上挂着泪花,他的母亲在一旁低声呵斥他。从这位母亲的话语中,知道她这是带着孩子去学琴,孩子不愿意去,于是哭着闹起别扭。公交车开到少年宫站后,母亲扯拽着孩子下了车。望着这对母子下车的背影,我心中不免生出许多感叹。想起女儿小的时候,也带她学过电子琴,也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故事     
这个故事写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死神把母亲的孩子抢走了,但她追到天边也要找到他。她终于找到了死神。死神让她看了看孩子的“整个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仍然是为了爱,母亲最后只有放下自己的孩子,向死神祈求:“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  相似文献   

8.
周榅玉 《早期教育》2005,(11):36-36
一位从德国回来的女士谈及她在国外亲身经历过的襄一个星期天,她领着五岁的儿子到公园玩,儿子用一架纸飞机换回了德国小朋友的一辆玩具小汽车。这件事使她大吃一晾。因为那架纸飞机只值五美分,而小汽车少说也值二十美元。开始时她以为是儿子在撒谎,当她找到“汽车”的小主人和她母亲时。那位母亲说:“小汽车是属于孩子的,该由孩子做主。”她还说:“你儿子喜欢,小汽车就归他了。过一会儿.我会领着孩子去商店,让他知道那辆小汽车值多少钱,能买多少架纸飞机。”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一位母亲想到自己有一个幼小的孩子,为了让孩子更优秀,就要请他们到自己家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三人中只能去一个。希望你考虑一下,再作选择。”母亲想了一会儿,决定把“爱”请回家。可奇怪的是,当“爱”进门时,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门。那位母亲惊讶地说:“不是说只能选一位吗?你们两位怎么也来了?”那两位笑着答道:“哪里有‘爱’,哪里就有我们‘智慧’和‘成功’!”看了这个故事,我受到很大的教育。我想:如果那位母亲请了“智慧”回家。那么孩子一定会得到很多知识…  相似文献   

10.
最近我接连碰上几位幼儿家长叹苦经。一位母亲说,她夫妻俩晚上常常有工作,还得搞点进修,于是费了很大力气将孩子送进了全托幼儿园。开头他们照老规矩,星期六下午接孩子回家,星期一上午送孩子入园。后来老师告诉她,有些家长星期三下午也将孩子接回去,第二天早上再送来。当时她还不领会这话的“精神”。不久,孩子回家后埋怨越来越多了,发展到不答应星期三去接他,他就哭着不肯回幼儿园,因为  相似文献   

11.
开栏语: 每位家长无不祈盼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而将孩子培养成社会与时代的英才是本刊和广大家长的共同目标。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更好地服务家长,本刊新辟了“精英成长复盘”这一栏目。“复盘”本是棋类术语,意为下完棋后再把每个棋子从头到尾重摆一遍,仔细分析每一步的成功与不足。我们借用这个术语开栏,意在从古今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运动员、艺术家、企业家以及政治家等等各种类型的人物中遴选出类拔萃的人物,以教育学和人才学的视角,采用棋类复盘的方式追寻他们成长的足迹,理性地分析他们成长中的一些事情对他们日后成才的影响,而不是简单地用文学语言记载他们成长的轨迹。为了办好这个栏目,我们诚邀青年教育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发现母亲》一书的作者王东华先生为本栏专栏作者。希望这个栏目能对为人父母者教育孩子有所裨益,也望读者能为这个栏目的改进提出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本栏目主持人婴音我很高兴地约到了儿童文学作家余通化先生的稿子,他谈的是关于家长不应该去欣赏孩子的不良行为这个话题。我想,这个话题应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孩子的天真可爱,欣赏他们的聪明乖巧并不等于去欣赏赞同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欢迎来信来稿共同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3.
梁实秋先生说:“父母的爱如天降甘霖,霈然而莫之能御。” 新加坡的陪读妈妈们就是在用自己的艰辛编织着孩子的美好前程。这些母亲是值得我们尊敬和记述的,在这里,我们采访了其中的一位陪读妈妈。她向您讲述了她在新加坡生活的苦与乐。  相似文献   

14.
咨询老师叫家长写出孩子的10个优点,有的家长竟然一个也写不出来。平时对孩子的“关心”集中在学习上,一不满意,对孩子非打即骂……这是江苏省妇联儿童教育专家日前在进行家庭教育咨询时发现的问题。一名40岁左右的中年女士一脸焦急地询问如何让孩子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她说自己上初二的女儿太贪玩,不思学习,真担心她将来考不上大学,无法立足社会。接着就数落了好几条女儿的缺点,诸如顽皮、自尊意识太弱、追星等。家庭教育专家叫她想想女儿的优点,在纸上写下来。可这位女士还没想就脱口而出:“她没有优点!”另一位母亲的儿子正上三年级,她说孩…  相似文献   

15.
作者是宣传战线上的一位老同志,离休后致力于家庭教育研究,自谦钻研的是“哄孩子”学问,学习“父母之道”。从本期始,我刊辟专栏将他关于儿童素质培养的“三五秘笈”奉献给广大家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从今年的第一期开始,我们在《校园内外》栏开辟“学习辅导”小专栏,目的是通过母女之间自然放松的对话,让母亲给女儿作一些有效的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培养孩子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教给孩子一些阅读方法,提高其阅读能力。杨明明老师是一位有40年教龄的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她认为提高孩子语文素养的关键是培养阅读兴趣及提高阅读能力。她希望家长能够指导孩子及时总结学习规律,她也愿意为家长朋友提一些可行的建议,以便于家长在指导孩子时参考。家长朋友有什么需求可以给编辑部写信、发电子邮件,我们会转交给杨老师。  相似文献   

17.
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嫉妒心理肖峰在一次家教咨询活动中,有位母亲向我说起了她刚上小学的女儿。她说其女儿聪明伶俐.因而深受老师的喜爱。于是老师做什么事都爱叫她,动不动就表扬称赞她一番,弄得她成了老师的“小红人”。按说自己的孩子得老师的宠家长应该高兴才是,可这...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孩子都有被爱的权利: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内向的还是活泼的,也无论是穿戴整齐的还是邋遢的……凡是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特殊的,是拥有独立个性和价值的。老师不应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孩子去“爱”,而应视每个生命都同样珍贵,给每个孩子以真挚的爱。爱孩子是无条件的,特别是对于推行素质教育来讲,这是关键因素之一。曾经有一位家长对我说:一个孩子遇上什么样的老师,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她最怕老师不爱孩子或只“爱”一部分孩子,老师的业务水平倒在其次。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位家长的话。只爱一部分孩…  相似文献   

19.
“孩子爱翻包”恐怕是许多家长司空见惯的平常小事。但是多数家长不能从这种现象中,分析出孩子隐藏着的有价值的需要。有的家长甚至从不好的方面去想,表现出一种厌恶、斥责的态度。而这位家长却是能从“女儿爱翻包发现了她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20.
经常听到家长对我说:“老师,我家孩子只听你的话,我们说的话根本不听。”原来我还不太相信。上学期一位母亲带着孩子到学校与老师对谎就已然让我诧异,这学期一位母亲更是让我惊讶:她的女儿连吃饭、穿衣、刷牙、睡觉、周末作业都喜欢拖拖拉拉,她无奈到竟需要打电话给老师求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