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导入 师:我们年级每学期都开展“亲近文学,走进经典”阅读活动.现在,老师特别想知道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读过哪些名著.请同学们分享一下. (生分享交流.)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阅读哦!大家在阅读名著时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呢? (生分享交流.) 师:同学们真有妙招.今天,我们就一起上一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导读课,学习由读节选到读整本名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第一篇文章,题目是—— 生(齐):蝉. 师:咱们班的同学谁的字写得好? (生举手.) 师:那就你来写一下课题.还有谁的字也写得好?不敢举手了吗? (生举手.) 师:好,你俩比比看. (生先后上黑板写课题.) 师:好,请回.哪个课题写得好? 生:右边的.  相似文献   

3.
一、整体把握情感 师: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同学们先别坐下,我们一起站着恭恭敬敬地读一读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我的母亲. (师生读题目.) 师:经过预习,哪位同学能说一下对于文中“我的母亲”有什么了解? 生(杂):慈爱、勤劳、平凡、可爱、能干、很早就去世.  相似文献   

4.
一、巧用数字,导入新课 (屏显“12”.) 师:大家看到屏幕上的数字“12”了吗?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是您的上课序号. (生笑.)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呀!因为这个号码,我们现在相遇在了一起.其实,这个号码背后还有一个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停顿,制造神秘感.) 师:那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里12次出现了课文的题目——“狼”. (师板书“狼”.) 师:这篇《狼》讲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了解吗?  相似文献   

5.
一、解题目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清塘荷韵》. (师板书“荷”.) 师:荷花大家太熟悉了吧? (生点头,微笑.) 师:美丽的夏日之花,一到夏天,我们学校就被荷花所围绕,荷花朵朵,荷香脉脉.荷还有另外的名字,大家知道吗? 生:莲. 师:对,莲,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相似文献   

6.
一、检查预习,捕捉学情 师:今天我们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同学们课前都预习过了吧?是怎么预习的? (生分别从生字词认读、美词佳句积累、疑难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写作背景知识收集、作者详细信息整理等方面谈预习方法、收获和疑问.师相机引导点拨.) 二、拈精撮要,暴露矛盾 师:现在,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要读懂《老王》这篇课文,哪一句话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7.
一、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相互依存"关系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唱首歌好吗? 生:好! (文体委员站了起来,准备起音,老师请他坐下.) 师:今天能不能由老师点歌,老师点什么,你们就唱什么?  相似文献   

8.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一则启示. (屏显.) 招标启事 请根据《端午的鸭蛋》一文中的相关内容,为高邮鸭蛋设计产品包装(文字及图案),设计费面谈. xx特产公司 2015年5月 师:同学们有没有能力投标啊?能中标可是有设计费的哟! 生:有! 师:食品包装我们见得多了,无论盒装的还是袋装的,上面都印制一些什么内容啊? 生:广告、产品介绍、图案. 生:产品名称和注册商标. 生:还有保质期.  相似文献   

9.
[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上册中"图形的旋转".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案例:螺旋桨、摩天轮、时钟等) 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几种物体的运动,请观察大屏幕,这些是什么运动呢? 生:旋转. 师:是的,这些物体都在做一种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旋转,请大家仔细观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想一想,这样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生1:他们都绕着一个点在旋转. 生2: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不变. 生3:他们旋转时绕了一个圆圈. 师:同学们的眼力真好,一下子看出这么多特点来,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类似的运动吗? 生1:电风扇. 生2:风车. 生3:转笔.(同学们笑.师追问:能演示一下吗?学生演示).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歌《大风车》,你们想不想学啊? 生:想! 师:有表情地范唱歌曲. 生:分组学习歌词,自学歌曲. 师:组织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重点分析出现的附点音符节奏. 师:组织学习反复学唱歌曲至熟练. [案例二] (听《大风车》进教室、按半圆型坐好、教室内布置各种风车.)  相似文献   

11.
一、直接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从三只虫子说起.这三只虫子是由散文家刘亮程带来的.同学们能响亮地说出它们的名字吗? (师板书“虫子”.) 生:八条腿小虫、蜣螂、蚂蚁. 二、三只虫子——明确走向的目标 师:非常好.这三只虫子就是我们今天“走向”的目标所在.好,下面我们开始走向它们吧. (屏显.) 三只虫子有怎样的表现呢?请结合文章,具体描述其中一只虫子的活动经历.  相似文献   

12.
(课前播放《幽兰操》,生自由读课文.) 一、解题识文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一本书有关.这本书叫—— 生(齐):《论语》. 师:同学们,《论语》中“论”的意思是“整理、汇编”.“语”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说话”的意思. 师:课文里面有哪些人在说话呢? 生:孔子、曾子、子夏三个人. 师:这些人的名字中怎么都有一个“子”呢? 生:古代称呼男人“子”,表示对其尊敬.  相似文献   

13.
一、遇见上帝:理解内容,感知人物形象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要一同认识一个人.这个人是—— 生(齐):植树的牧羊人. 师:大家说,应该抓住题目中的哪个中心语来分析课文呢? 生(齐):牧羊人. 师:看来,同学们很善于学习.那我们就从分析人物形象人手吧. (屏显.) 请用三个词语分别从不同方面概括主人公艾力泽·布菲这一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师: 同学们, 你们旅游过吗? 生:旅游过. 师:谁能说说你们都去过哪些地方?给你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言论……) 师: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好地方. 老师真想有机会也去看一看. 那大家想不想知道老师都去过哪些地方?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生:想! 师:为了这节课,老师特意把自己去过的一些名胜古迹、游览区等部分景点的纪念门票拿出来供同学们欣赏.(出示纪念门票,学生欣赏.) 师:其中有世界名迹:长城、故宫,有我国著名的秦皇岛、海底世界等等.对于这节课表现突出的同学,下课后老师将把它们奖励给你们. 同学们有信心得到它们…  相似文献   

15.
授课时间:2015年12月17日 授课地点:重庆市丰都县第二中学 一、初步感知,了解学情 (师生问好.)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一篇课文——《老王》.我想知道同学们之前有没有读过这篇文章.你读了几遍? (师询问身边的一位学生.) 生:三遍. 师:三遍之后你的感觉是什么?给大家说一下. 生:收获很多.老王虽然没文化,但很善良.我们不能歧视这种没文化但是很善良的人. 师:好,这是读了三遍的同学的感受和感悟.读了两遍的请举手.  相似文献   

16.
一、操作引入,明确长和宽的比决定图形形状 1.操作活动,画出桌面. 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能举个例子吗? 生:数学书的封面是长方形的. 生:音箱的面也是长方形的. 师:挺好,看看课桌的桌面. 生:四个角不是直角. 师:能不能把它看成近似的长方形? (生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师:那咱们估一估,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 (屏显刘禹锡介绍,配乐《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关于诗人的情感. 生: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关于背景.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板块一:以读悟诗 (屏显.)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师: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以读悟诗. (师板书“以读悟诗”.) (一)字正腔圆地读 师:朗读古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即要读准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一下.  相似文献   

18.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平均数"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又长高了不少.谁愿意告诉大家自己的身高? (五位学生汇报身高:149厘米、146厘米、136厘米、132厘米、142厘米.) 师:根据这些数据,你能估计一下五名同学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吗? 生1:我估计可能是142厘米.因为平均身高应该接近中间身高.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片段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德的一篇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生齐读)师: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发现?  相似文献   

20.
一、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斜塔上的实验》.这是一篇关于伽利略的人物小传.请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这篇人物小传的内容. (生浏览课文,陆续举手.) 生:这句话是“伽利略用实验证明了他的理论”. 师:同学们找的也是这句话吗? 生: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