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评价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奖惩性教师评价制度,在实践中,这种制度暴露出了很大的弊端.本文阐述了高校教师的特点是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依据;探讨了我国高校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意义;提出了我国高校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建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科学、有效的高校教师评价制度是保证高等教育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面对目前高校教师评价存在的重奖惩和区分,轻促进和发展;重科研,轻教学;重"事"轻"人";重他评,轻自评;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的现状,高校有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评价制度,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  相似文献   

3.
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教师评价制度的比较,结合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理论,针对中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发展的特点和实际,文章提出了对如何构建符合中国高校特点的教师评价体系的思考和建议,认为采用发展性评价为主的教师评价体系应是恰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大学教师发展在国外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课题,在国内还是一个新概念。本文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下研究我国地方大学教师发展问题,探讨建立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改革高校师资人事管理制度、培育大学教师文化、提高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对高校教师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建构教师个人学术职业阶梯平台等高校教师发展的基本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师发展在国外已经是一个较为成熟的研究课题,在国内还是一个新概念。本文在比较研究的视野下研究我国地方大学教师发展问题,探讨建立专门的教师教育机构、改革高校师资人事管理制度、培育大学教师文化、提高大学教师教学专业化水平、对高校教师实施发展性教学评价、建构教师个人学术职业阶梯平台等高校教师发展的基本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校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已成为国际教师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但现阶段我国高校推行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还面临着理念偏差、法律保障、理论薄弱、实践不足等问题。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校建立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制度的基本对策:一是完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内在制度;二是培育旨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7.
唐善梅  裴育 《继续教育》2010,24(6):61-63
文章通过分析美国教师评价研究的文献,思考中国高校教师评价制度,获得如下启示:在评价的目的上强化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上强调多元化;评价方法上重视量化与质化的结合;开发区分性的教师评价标准;重视评价制度的伦理性标准;以制度促进教师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高等学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建立一个适合高校办学目标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的设计是其关键。目前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中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无法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平衡,评价的导向结果与预定目标的初衷存在差距。基于教师绩效的特性和发展性评价的理论基础,本文从教学、科研、服务、师德四个方面出发,设计了一套综合的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供高校人事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为突出高校本科教学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鼓励全体教师特别是教授、副教授重视并参与本科教学,制定高校本科教学业绩考核办法具有积极的导向性意义。一、构建教师本科教学业绩考核指标体系的理念对教师教学业绩进行考核首先必须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价。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目前主要有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国外高校为我们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奖惩性教师评价是以奖惩为最终目的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制度被视为管理控制教师的手段;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促进教师…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多维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发挥教育评价对人才培养的发展功能,本以推进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为出发点,对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进行多维度分析。本重点阐述了发展性评价的研究动因、运作机理和本质特征,应用多学科观点增强发展性评价对高校教师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并以个案研究方法对高校教师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具体实施及其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英语教学改革日益深化。教育部对全国高校开展了系统且深入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设置个各种学习体系与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了大学英语教学后续教学体系,更能满足高校日益多元化的英语学习要求,也更能满足当下高校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几点理论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学督导是近年来高校出现的一件新生事物 ,它对加强教学管理、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初步显示出重要作用。本文从督导理论与实践两方面阐述了高校教学督导的性质和地位 ,分析了教学督导的职能和发挥的具体作用 ,提出了在督导实践中 ,要正确处理和协调好四个关系 ,以便完善教学督导机制 ,使它在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对大学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构成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大学教学管理队伍人员构成中不包括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的界定是不切实际的、不合理的,不利于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应该将大学教学管理队伍分为教学管理队伍和教务管理队伍.  相似文献   

14.
民族院校的教学与教学管理工作,既有与普通高等学校相一致的方面,又有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区别的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民族院校教学与教学管理必须与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发展趋势相一致,必须为国家的安定团结和政治稳定服务,必须成为我国民族地区物质明和精神明建设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网络教学是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是改革《计算机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网络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师资紧缺问题,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不仅存在普通高校所面临的种种弊端,且因学时限制、生源结构和教师特点等原因教学效果更不理想.普通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路和本土“洋大学”的成功范例给高职英语教学带来了启发,指明了改革的方向:(1)重视需求分析,合理定位,突出职业英语教学;(2)考虑个体差异,优化教学要素;(3)重视英语学习策略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4)合理利用社会考试发挥考试的正面反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较全面地了解高校外语教师的专业认同的水平与特点,采用量表法对311名高校外语教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整体水平较好;性别、学校类别变量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发展影响不显著;民办院校的外语教师专业认同高于公立院校的教师,省会城市高于地级市;随着年龄的增长、教龄的增加和职称的提升,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也相应提升;具有本科、硕士学历的外语教师专业认同水平高于博士学历的外语教师;高校外语教师专业认同的水平没有随收入的增加而提升。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高校中文专业外国文学教学的整体现状,以本校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试探讨中文专业《外国文学》课程创新教学体系的构建,包括:一、探索双主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追求教学双边活动中的系统效应;二、重视课外教学拓宽教学空间,调动学习主体的积极性;三、改革考试形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旨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师是高等学校发展的主体,高校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高水平师资的竞争。为此,对高校教师进行积极、有效的激励就显得尤为重要,从建立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入手,着眼于如何建立完善的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20.
Evaluation of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has drawn much attention due to the need for greater accountability and improvement in student learning. Our review of literature on Student Evaluation of Teaching (SET) surveys suggests that considerable controversy and criticism have surrounded its use, fairness, and validity. Yet, many universities in Hong Kong are depending primarily on student feedback in SET surveys to provide evidence for thei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for their decisions made on teachers' pay-rise and tenure. If universities are to continue to use SET surveys as the main source of mechanism for measuring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eachers will have to understand and be aware of its purposes. But how much do we know about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consequently, their opinions of using SET surveys as the primary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mechanism of teaching for promotion and tenure and for teaching effectiven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