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鲁杰 《顽皮娃娃》2008,(15):I0009-I0010
纠纷现象:越是在一起玩的小朋友越窖易发生纠纷。 孩子间相互争吵、打架是家长最头疼的事。孩子们不见面时想得不得了,刚见面时亲得不得了,可没过多长时间就打起来,同龄的孩子打,年龄差很多的也要打。家长呢,一方面怕争吵时打架,伤害孩子;另一方面怕伤了和气,所以往往以训斥自己的孩子而结束争吵。  相似文献   

2.
由于年龄的局限,孩子间常会因这样、那样的原因发生争执甚至打斗,家长如何处理,将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产生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孩子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就意味着开始独立地进入社会群体。在这个群体中.孩子怎样处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尤其是孩子在受了欺负、受了委屈以后。家长和老师应该怎么做。这是我们经常遇到而又必须及时处理好的一个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4.
孩子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和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一起度过的,一起游戏,一起读书,一起玩玩具,孩子们在分享快乐的同时却也免不了磕磕碰碰,有点小摩擦,有点不愉快。"宝贝,今天和小朋友玩得好吗?"这几乎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今日教育》2006,(10):41-42
朝阳老师: 你好!我的孩子不愿意和人交往,不会与别人交往,就愿意自己玩。真不知道怎么才能让他愿意跟小伙伴一起玩?[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杜青芬 《教育导刊》2007,(12):54-55
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对于孩子的认知、情感、行为、社会性等方面的形成和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一些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存在着一些错误的观念和做法,影响着良好沟通  相似文献   

7.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会孩子与人正常交往也是一种能力,家长应该懂得孩子与人交往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孩子与他人交往,帮助孩子掌握交往技巧,家长自身要克服交友的一些思想误区,共同构筑起与人交往的桥梁,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顾盈 《教师》2012,(1):36-37
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家长良好的教育和培养密切相关,而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人交往,善于合作,并从中得到相处带来的快乐非常重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对于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要求别人接受;对于自己不想干的事情,也不要要求别人去做。  相似文献   

9.
引起宝宝嗓子疼的原因很多,我们只是取了常见的几种类型。幼儿的表达能力有限,通常都不能说出具体哪里不舒服,这就需要家长仔细观察,不同原因引起的嗓子疼,症状也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正>和往常一样,心情愉悦地快步下楼,预备送孩子们出校门。刚到队伍前,柚子就涨红了脸,一副憋屈的样子迎上来。原来是奶奶送给她的生日礼物——小手链断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呢?我赶紧安慰道":没事没事!坏了妈妈再买个新的。"没想到,柚子还是红了眼圈。一见她这小媳妇模样,我就动气,忍不住瞪了她一眼,厉声道":这有什么关系呢?"这下可好,柚子的眼泪终于夺眶而出……竭力遏制住想训她的冲动,我还是缓和了声调,好声好气劝  相似文献   

11.
帮助幼儿养成乐于与人交往、互助、合作和分享的品质,是我们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其中关于分享的话题备受家长和老师们关注。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争执和冲突往往是因“分享”问题而发生的,他们自我意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独生子女”的地位使他们缺少了“分享”的天然土壤,他们的社会经验还很缺乏,所以他们有时看上去霸道任性,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少已经是独二代。他们是家庭中的"太阳",享受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待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他们身上,尽一切可能为他们铺就一条健康  相似文献   

13.
夏美萍 《父母必读》2010,(1):124-124
不管大事小事,孩子都要告状。他还常常当着别的小朋友家长的面,“揭发”人家的“糗事”,这让你很尴尬。  相似文献   

14.
与人交往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内容。任何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活,就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早期社会交往的经验将影响他后来对别人的态度和人际关系。因此不失时机地地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帮助幼儿学会与人交往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会与人交往呢?一、营造关爱氛围家庭氛围的营造不是父母施爱于孩子,它涉及到每一个家庭成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夫妻关系。不同的夫妻关系营造了不同的家庭氛围,同时也给孩子造就了不同的心理环境。充满了温暖、关爱、体贴、尊重的家庭环境不仅避免了孩子与人交往中紧张…  相似文献   

15.
刘玲 《今日教育》2009,(7):37-37
在日常生活中,当孩子不小心做错事时,教师或家长的一贯做法是把孩子“痛斥”一顿。而面对教师或家长的厉词,孩子会因害怕而显得手足无措,他们感受到的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而是一种对成人权威的恐惧。幼儿园新《纲要》中明确提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宽容、关怀、接纳、尊重也意味着教师要善待幼儿因“不小心”造成的错误。  相似文献   

16.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当今,对于大多数独生子女的中国家庭来说,很多父母辛辛苦苦地为孩子付出,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甚至还总是引起孩子的反感。究其原因,既有家长方面的原因也有孩子方面的原因,要从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入手。  相似文献   

17.
前不久,我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早操活动时,老师正忙于组织幼儿做操前准备,一位幼儿因为双臂向前伸却伸不开。便推了前面的幼儿一下,这时站在不远处的家长便冲了上去,又寸着后面的幼儿扇了一耳光,并怒气冲冲地说:“你为啥打我的孩子。”几乎同时,被扇耳光的幼儿家长也冲了进来,双方家长立刻大吵起来。  相似文献   

18.
每学期、每月、甚至每星期,我们总要给孩子们写一些简短的评语,以此来与家长沟通,告知家长孩子在幼儿园的一些表现。可以说,它是孩子学习的“缩影”,是孩子生活的“镜子”,也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中介。应当说:适宜的、及时的、富有启发式的评语有助于家长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以增强幼儿改进学习的信心。因此,如何写好每一次评语,对我们老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写“评语”,写评语又有什么艺术昵?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王志 《宁夏教育》2007,(10):77-77
检查自己干涉的初衷。在你出手干涉孩子与他的朋友交往之前,先问问自己不喜欢那个孩子的理由。是因为这个孩子真的给你的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还是他喜欢冷嘲热讽,还是他喜欢玩危险的游戏?不管你因为什么干涉孩子的交往圈子,你毫无道理的横加干涉只会让他在与人相处时变得不自在,因为他对你限制她的理由并不是心服口服。你的偏见还会导致孩子在今后的社交生活中不知所措。[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杨永龙 《家长》2013,(7):26-27
家长:您好,老师!我需要您的帮助。我的脾气不好,常常发脾气,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无法控制,孩子9岁了,男孩儿,只要他做一点儿错事,我就会歇斯底里。我真的好痛苦,同时也好无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