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细胞凋亡 (Apoptosis)概念是 1972年由美国病理学家Kerr等人首次提出的。近十几年来已成为生物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在讨论该问题时 ,往往把它和细胞程序性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细胞坏死性死亡联系在一起 ,有时导致几个概念的混淆。本文简要介绍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及细胞死亡的区别。1 细胞凋亡和细胞死亡细胞凋亡 (Apoptosis)是生物界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 ,与其它的生命现象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生理学或病理学意义。尽管其最终结果也是导致细胞死亡 ,但其诱导因素、发…  相似文献   

2.
对细胞凋亡概念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细胞死亡研究中出现的坏死、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生理性细胞死亡、形态发生性死亡、细胞自杀等概念;着重讨论了细胞凋亡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自杀之间关系,明确细胞死亡有两种模式:细胞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细胞死亡研究中出现的坏死、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生理性细胞死亡、形态发生性死亡、细胞自杀等概念;着重讨论了细胞凋亡与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自杀之间关系,明确细胞死亡有两种模式:细胞凋亡和坏死。  相似文献   

4.
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Death,PCD)是细胞的一种非病理过程的死亡,也称细胞凋亡(Apoptosis)。Apoptosis一词源自希腊语,意指秋天树叶凋落。成熟嗜中性白细胞的死亡、角质细胞的形成,以及肠上皮细胞的脱落等等都是PCD的典型事件。1972年,kerr,F·R·等人首先描述了细胞生理性死亡时超微结构的变化,并命名细胞的这种非病理性死亡为“apoptosis”。多细胞的生物体必须协调其细胞分裂与死亡之间的平衡,以保持恒定的体积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有机体的细胞数量实际  相似文献   

5.
细胞死亡是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细胞死亡机理的研究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及探索衰老原因等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本简要综述了当前对细胞死亡方式的基本认识及研究细胞死亡的意义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材料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英国的悉尼·布雷内、美国的罗伯特·霍维茨和英国的约翰·苏尔斯顿,以表彰他们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规则。“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编好了的“程序”进行的,所以这种细胞死亡又称为“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在生物发育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人体内每天都有上万亿细胞诞生,同时又有上万亿细胞“程序性死亡”,两者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中。如果这种平衡被破坏,人就会患病。…  相似文献   

7.
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发现的一种区别于凋亡和坏死的新型细胞死亡方式,主要是由铁含量增多引发细胞内脂质活性氧生成与降解的平衡失调所致。研究表明,铁死亡参与了多种疾病如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通过抑制或诱导铁死亡的发生可以有效干预相关疾病。本文对铁死亡的发现和特点、发生机制及与疾病的关系进行了概述,以期为中学生物学教学提供有关细胞死亡方面的拓展素材。  相似文献   

8.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细胞程序性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 ,PCD)的概念由Gluchsman在 195 1年首先提出。对其认识和研究最初是从观察两栖类动物的变态现象开始的。后来的研究表明 ,PCD普遍发生于无脊椎和脊椎动物体中 ,其细胞一般具有比较典型的形态和生化特征 ,即PCD通常是以细胞收缩、核浓缩、染色质边缘化、核DNA被剪切成寡聚核小体大小的片段并最终被膜包围形成凋亡小体 (apoptoticbody)为特征。Kerr等(1972 )将这种在生理刺激下细胞死亡的现象命名为“apoptosis”(细胞凋亡 )。近一、…  相似文献   

9.
细胞程序化死亡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具有特殊生物学意义的一种形式。它在机体发育、病毒感染及肿瘤发生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宁钟 《生物学教学》2003,28(2):56-57
据科学研究 ,高等动物细胞更新的速度和量是十分惊人的。将一只老鼠的肝脏割除 2 / 3,要不了一个月 ,肝脏就能全部修复。人血液系统中的红细胞 ,每天要死去成千上万 ,12 0天全部更新一遍。此种为生命更新的细胞死亡 ,与病原体入侵人体造成的细胞坏死完全不同。它没有炎症反应 ,不发热不化脓 ,在静悄悄中进行。自杀的细胞分解后 ,又变成了重建组织的原材料 ,生命运动的最少损耗性 ,是亿万年进化选择的必然结果。对细胞自杀的研究记载 ,最早出现在Kerr等人的论文中 ,时间是 196 5年。他们发现 ,大鼠肝细胞在局部缺血时 ,会连续不断地转化…  相似文献   

11.
调节性细胞死亡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主动有序的细胞死亡形式,对其分子机制的理解是实现癌症治疗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本文介绍了目前已知的凋亡、坏死性凋亡、焦亡、铁死亡、铜死亡和双硫死亡等调节性细胞死亡类型及其机制,以期为中学生物学教学提供细胞死亡方面的前沿拓展素材。  相似文献   

12.
细胞凋亡是细胞在各种死亡信号刺激后发生的一系列大量激活的主动性细胞死亡过程.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主要有两条途径:受体依赖途径(外部途径)和线粒体途径(内部途径),两条途径互相交叉;死亡受体、死亡配体和半胱氨酸蛋白酶等细胞凋亡因子在两条途径中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讨论死亡问题。假若人能实现长生不老、不死的“美梦”,分析可见,这将使人失去作为人存在的一切意义,面临真正的灭顶之灾,由此反映出死亡对人生的积极意义。死亡之所以让人恐惧,是因为人对“我”死后的绝对无知,死亡的真实意义在于“我死”,而不是“他死”;死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事件。应建立“我正在死亡”的死亡观,并将其作为我的积极人生的源泉。  相似文献   

14.
哲学与死亡     
哲学历来处于危险的境地,这意味着哲学本身时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苏格拉底的临终哲学遗言确立了哲学与人的死亡不可分割的关系,后世哲学家对遗言的接受及对苏格拉底之死的思索,使哲学成为“死的哲学”。这种受死控制的哲学基于古希腊的死亡观。要使哲学摆脱死亡的控制,必须依据其他的死亡观,即基督教的死亡观。即使克服了死亡的控制,哲学本身的死亡也在所难免,因为哲学终究是极少数人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是否需用脑死亡取代传统死亡标准的问题,其实最终不是事实认定的科学问题,而是是否有收益或收益大小的价值问题。经分析,用脑死亡作标准的死亡判定方案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有弊的一面。虽然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脑死亡的判定方案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但也不等于它就是我们应当选取的最好的死亡判定方案。最好的死亡判定方案其实是心死亡的死亡标准与脑死亡的死亡标准并用,以脑死亡判定标准作传统死亡标准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对死亡的思考,是其哲学的核心,故尔他的哲学又被称为“死亡哲学”。在他看来,死比生更根本,人活着就是以一种向死亡存在的方式活着。本文就试图从海德格尔对人、对死亡的特殊性说明入手.来分析有关死亡的本体论意义,以及产生这种思考的诱因。  相似文献   

17.
细胞编程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又称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细胞在自身产生的死亡指令控制下的主动而有序的死亡。PCD的主要特征为:细胞质浓缩,内质网扩张呈泡状并与细胞膜融合,核染色质密集并凝聚在核膜周边,核仁裂解,进而细胞膜内陷将细胞自行分割为多个外有膜包裹、内含物不外泄的细胞凋亡小体,使细胞解体。这种死亡过程不导致溶  相似文献   

18.
细胞凋亡     
本文论述了细胞病理性坏死、细胞凋亡和细胞编程性死亡的含义,以及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和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19.
死亡意识是从生命出发对死亡的恐惧和由之引发的对生存的焦虑。心灵敏感的作家总是比常人具有更强烈的死亡意识。林白作品中的死亡意识表现为肉体死亡和精神死亡状态。肉体死亡使个人得到解脱或通过死亡追求爱情的永恒。追求物欲是人反抗死亡恐惧的手段,但过分追求物欲则使人的精神走向死亡。人的死亡本能转向内部攻击自身会导致自我毁灭,死亡本能转向外部表现为破坏作用,即对外界及他人的破坏或攻击。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死亡态度和死亡标准历史演变的探讨,阐明了随着人类理性的觉醒,人类对自己的本质认识不断深入,越来越理性地面对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