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北京市高校的部分理工类大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从课程体系出发,提出了目前在通识教育框架下的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燕莉 《文教资料》2014,(26):101-104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大多基于"三分做事,七分做人"、"软素质高于硬技能"的观念选拔人才。礼仪作为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当代大学生能力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将极大地影响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评价,影响大学生工作能力的发挥。然而,理工类院校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总体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作为理工类院校又将如何深化教育改革?作者在中国药科大学进行了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问卷调查,主要目的是对大学生礼仪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为提高大学生礼仪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王珏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1):165-166
大学英语是一门提高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在大学英语中加强人文教育,有助于学生塑造理想人格,培养创新精神,促进自身文化发展,以宽容和开放的心态尊重不同的文化。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偏重于语言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在人文通识教育的理念下,对教学方式、教材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英语水平和人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刘长武 《考试周刊》2011,(79):197-198
在通识教育理念下的高校工作应着眼于学生作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截至目前,我国多数理工类院校往往忽视通识教育,对通识教育的意义及具体实施策略关注不多,在教育教学中,过分强调专业教学,而忽视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过分注重专业学习,而忽略通识教育对学生和社会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本文通过阐述通识教育的内涵,追溯通识教育的历史和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理工类院校的通识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5.
随着日语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语言文学式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渐渐失去其优势。因此,如何发挥利用本校理工类专业的学科和专业优势特点,培养复合型专业化日语人才成为日语专业的重要课题。笔者选取了国内其他理工类大学的日语专业,分析研究其日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特点,并对如何设置具有理工特色的课程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国外理工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国外大学主要通过STS(Science,Techonology &Social)教育和通识教育两种模式使理工类学生能兼具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人文精神。STS教育倡导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一体化,通识教育强调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渗透性培养。教育是相通的,国外学者的理论探索及关、英、澳、日等国的实践探索为我国理工类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许多借鉴。  相似文献   

7.
大学通识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讨论了大学通识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特征、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和性质、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实践模式及其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通识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建设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河北科技大学学生当前恋爱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与数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大学生的恋爱特点、对于高校开设恋爱课程的看法,认为在大学开设恋爱选修课是大学生恋爱现状的需要,是维护校园稳定、和谐的需要,是完善大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以期为今后学者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恋爱教育方面的问题,如恋爱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问题、师资队伍建设与教材建设问题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方性理工类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承载者之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成因和实现方式要求地方性理工大学必须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地方性理工大学的数学教学现实也急需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文章阐述了以"教以致用"为指导的、以"别类分门,因需施教"为特点的数学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理工类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必要性观点,尤其强调中文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指出:通识课程门类多样,为学生兴趣发展、就业方向、素质培养提供了保障。素质教育不仅表现在知识层面,还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精义、文明成果的继承发扬上,学习就是思想改造的过程,通识教育在精神品质上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磨炼意志、建设好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自我更新、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学用结合的能力,把握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各门类课程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又能在思维创新、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精神塑造等方面激发培育学生,融会贯通、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汉语言文学类通识课程对培养理工类大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有着显著的意义。但是目前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还差强人意。本文提出:只有破除观念上的障碍,建立较完善的汉语言文学类通识课程体系,完善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才能有效地发挥汉语言文学在理工类大学人文通识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提出理工类大学通识课程设置必要性观点,尤其强调中文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指出:通识课程门类多样,为学生兴趣发展、就业方向、素质培养提供了保障。素质教育不仅表现在知识层面,还表现在对传统文化精义、文明成果的继承发扬上,学习就是思想改造的过程,通识教育在精神品质上帮助学生完善人格、磨炼意志、建设好精神家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研究能力,自我更新、不断提高发展的能力,学用结合的能力,把握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社会前进的能力。各门类课程既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又能在思维创新、知识结构、能力培养、精神塑造等方面激发培育学生,融会贯通、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3.
“考上啦?武大还是华师啊?” “华科。”“……哦,也不错!” 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我,很快就被这样的谈话搅得烦了心。其实我也知道,问话的亲朋好友都是出于好心。可是他们眼里那个多愁善感、风花雪月的文科小女生,居然报考了一所理工科大学。这多少让他们感到有点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4.
理工类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有着重要意义和鲜明特点,在建设方向上应进一步明确理念,细化实施方案,强化建设合力,提高师生动力.在实践举措上要持续推进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稳步实现,形成课程思政建设合力,促进“同频共振”,积极创新课程思政方式方法,提高师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5.
通识类课程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成长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高校通识类课程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一所理工类特色高校,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在通识类课程建设标准、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并提出了有效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培养具有独立的人格、敏锐的创造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才。理工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力军,其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相对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人文知识的匮乏和人文精神的缺失,本文拟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个人三方向探讨加强和完善理工类大学的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艺术教育根植于素质教育的最基本层面,具有内化精神,升华人格的重要作用,也是健全学生个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对理工类院校的艺术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与探索,以便提高和改进理工类院校艺术教育的不足。通过艺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培养理工类学生的艺术情怀,让艺术精神净化和陶冶学生的心灵,造就其完整个性与和谐品格,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我国要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离不开外语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大力加强。本文结合南通大学的校本实践,展望未来地方高校外语类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培育整合、建设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探讨未来我国大学英语与人文通识教育课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校大学英语课程的前景问题值得思议,科技的背后本身就蕴藏着人文精神的巨大推手,未来大学生的听说等交际技能、语用能力及人文悟性已被提到了先决的重视度,未来双语教学的触角应该延伸到大学一二年级的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在突出核心、突出灵魂的同时要体现国际视野的诉求.  相似文献   

20.
教学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自身条件不同.因而其通识教育要有不同“通”的度,和不同“通”的方法。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单个教学型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设置应该着力干纵向的发展,而不是片面追求横向的铺开;在纵向发展的基础上,实行校际通识课程资源共享,打造地区通识教育的“联合舰队”。课程实施要注意对经典的学习与阅读,以及运用网络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