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教社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属于高中选修课程中心"诗歌与散文"系列。从语文课程目标看,这一系列的目标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二是让学生在感受、品味、领悟文学作品的过程中,融入自己对作品内涵和表现形式的独特体验和思考。《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不仅具有以上两个特点,  相似文献   

2.
1.课内阅读:诗歌类专题探究(诗人生平经历专题,诗歌题材专题、诗、词、曲比较专题),小说类专题(赏析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及作用专题,赏析小学语言的动人韵味、中国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之比较、中国小说与外国小说之比较);2,课外阅读:紧扣一本杂志,欣赏一个作家、诗人、词人、辑录一本《读后感》,推荐一篇好文章,做一系列专题阅读训练。  相似文献   

3.
正阅读理解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两大终极目标之一。选修课程中的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尤其离不开阅读理解。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明确规定:能阅读实用类、文学类、理论类等多种文本;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或阅读材料,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能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内容、思路,概括要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能根据语境揣摩语句的含义,体会评议  相似文献   

4.
一、目标设定 《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分为八个单元,诗歌、散文各四个单元,其中散文部分按表达方式不同,分为叙事、写人、抒情、议论四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两篇由老师讲读,两篇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新课标重新定位了语文教育的学科性质;语文教育不仅是语文知识的教育,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能力和人文精神。综观现行语文教材,我们都能发现这种教学观念的深刻变化。比如过去的高中语文教材一般是按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来编排课文。新的人教版必修教材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教材格局,把阅读教材、写作、口语交际教材分开编排。以《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中国现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随笔》《红楼梦》《阿Q正传》等为章节单元,着重注意在培养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努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再如新的“苏教版”必…  相似文献   

6.
许正萍 《考试周刊》2013,(37):39-40
<正>阅读欣赏,是指学生对一切文学知识的习得和从中获得的美好情感的体验。若要真正激发学生热爱语文、喜爱文学的兴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应该让阅读走向多元,让欣赏型的阅读陪伴学生一生。那么,阅读的"多元"体现在哪里呢?一、阅读时间多元化学校课程设置是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这节阅读课我都  相似文献   

7.
陈瑜 《语文知识》2014,(1):78-80
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是核心内容。在修订过的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文学作品的阅读。它指出,7~9年级学生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提高"审美情趣"。因此,现代文阅读成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中阅读板块的核心部分,评价的目标是综合考查学生在阅读过程  相似文献   

8.
对比中国诗歌《夜雨寄北》和外国诗歌《往昔》,再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解,再来谈与外国诗歌的异同,这既创设了诗歌学习的氛围,也利于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进而在课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讨论、思考。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广西南宁市语文中考的现代文阅读材料大都是散文类,如2009年的《雨荷》、2010年的《民工父亲的幸福》,这是中考语文集中体现语文课程人文性的考虑。这类题目分值重,主观性强,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较高。由此可见,散文的阅读和欣赏,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据统计,如今,选入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现代散文就有35篇,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间故事》是老百姓口耳相传的经典,理应承担起为儿童成长描绘民族底色的重任。《中国民间故事》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教师要从这本书的美学价值出发,聚焦"四大民间故事",引导学生聚焦人物形象、关注故事情节、领悟思想,习得赏析民间故事的方法。这样,让学生掌握整本书阅读欣赏的基本方法,形成阅读的习惯,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1.
霍丽 《学语文》2009,(4):10-11
高二上学期的选修课,我们选用了人教版的《外国诗歌散文欣赏》,拿到这样全新的教材,面对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诗歌,学生的眼中闪动着好奇和兴奋的目光。可是老师们却有了很多的担忧:学生多年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熏陶,已初步养成了自己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面对外国诗歌在体式、内容、结构上与中国诗歌的不同,学生能理解和把握吗?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选修教材,是指导学生掌握古典文学欣赏方法的重要范本。同时,对引导学生传承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提高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有着重要意义。本教材的编排按照专题来安排,诗歌散文各有三个单元,并结合高中生的学习要求,安排了以下专题学习任务:诗歌单元是把握诗歌的意境;探究诗作的旨意;体会诗歌的声韵;散文单元是从散文所塑造的形象上理解散文的形象性;从章法上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从散文的脉络意蕴上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本文就中国古代散文教学来谈谈自己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感悟、理解与评价,提高学生主体的参与度。批注式阅读就是运用简洁精练的书面语言或符号在读物的空白处作注释、写评语、留标记,对文本文字进行解释、品评。批注式阅读教学培养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重塑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选修课《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部分》是非常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也是很锻炼文学素养的一门课,但因为高考指挥棒的缘故,许多学校都不选这门课,实在是非常可惜.实际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诗歌教学的特点,有效训练学生口语能力,促使学生"能说会道".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欣赏》所选的都是中国现代诗歌的优秀作品,字面容易把握,篇幅相对较短,减少了阅读和捕捉信息的时间;诗歌语言凝练而内涵丰富,情感含蓄而思路跳跃,增加了探究和讨论的空间;最重要的是,诗歌的意象生活而真实,意境感性而神秘,容易引起共鸣并激发学生的热情.现代诗的这些特质,可以尽可能拓展课堂的自由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所以说,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欣赏》非常适合用来训练学生的口语能力.  相似文献   

15.
袁芯 《文教资料》2010,(8):47-48
教师指导学生建立散文阅读图式.是使学生高效理解散文,并将散文学习从篇的解读上升到类的把握的最终途径。然而就目前状况来看,一篇散文教完之后。学生所建立的关于散文的图式各不相同,且学习效率较低。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破解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荷塘月色》课案为例.对建构散文阅读图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外国诗歌两首》是中学语文课本新增加的课文。中学语文课本原有的外国作品比重偏低,诗歌的比例更小,这对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开放视野是不利的。现在适当增加一点,对学生的发展是有利的。两首外国诗歌,都是自读课文。自读课文,从总体上说,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当然,既然列入课文,教师的指导就是必不可少的。我在教学中把自读课文分作三类:一类课文,可以直接让学生自己阅读,然后让学生质疑问难或组织交流讨论;一类课文,先略作指导,或指导方法,或揭示要点,再让学生自读,然后深化;一类课文,在自读前不仅要作必要的指导,还要提供一些辅助资料,或有关历史背景,或有关作者史料,或前人对文章的评论,等等,使学生能读得更好,领会得更深。总之,指导自读,要从课文和学生的实际出发,以达到一定要求,不可千篇一律。《外国诗歌两首》,属第三种类型。这两首都是抒情诗,没有完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是作者以他在现实生活中激起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表明自己的倾向的。手法也有不同:有的直抒胸  相似文献   

17.
<正>诗歌艺术能让学生获得美的感受和意境,体验美的情怀。诗歌教学的最高境界则是这种艺术在课堂中的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诗歌教学侧重于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并帮助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提高文学修养。阅读、赏析、评价诗歌,是评判高中生阅读欣赏能力、语文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途径。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并观照现代诗歌教学的现  相似文献   

18.
正学生发问岂不更好——反思语文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散文的教学一向比较困难。散文形式比较自由,语言比较含蓄,中心思想往往深含其中,要读者用心体会才懂。所以,怎样让学生在欣赏散文美的同时理清思路,感悟中心,这是个困难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去做?恐怕他们找不到方向;那教师代劳?学生阅读散文的能力又无从培养。要怎样启发才能既不让学生感到困难、枯燥,又让他们自己理清思路、体会中心呢?  相似文献   

19.
何洋 《天津教育》2012,(8):53-54
散文一直被人们称为"美文",人教版初中《语文》选入大量文质兼美的散文。这些散文有的意境优美,有的清新隽永,有的朴实无华。学生通过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阅读散文的同时,学生还可以从中学习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和遣词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  相似文献   

20.
一、深入理解,培养审美情趣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他们在阅读活动中的审美情趣,这就需要对阅读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在教学系列类似文章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课外积累相关的文段或篇章。如笔者在教学初二语文《背影》一课之前,就让学生去阅读一些与亲情相关的文章,并特意上了一堂散文欣赏课,介绍如何去欣赏、品味一篇散文,并让学生将课外积累的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句子或者优美语句介绍给同学,并相互交流,谈谈各自对亲情文章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