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前课程教育指南》中指出:“预设与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方式。”教师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割裂开来.成为两条独立发展的线。这就需要准确找到预设和生成活动之间的交融点。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学前课程教育指南>中指出:"预设与生成是幼儿园课程形成的方式."教师需要探索的是,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并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将预设活动和生成活动割裂开来,成为两条独立发展的线.这就需要准确找到预设和生成活动之间的交融点.我们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生成课程是一种幼儿园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理想形态。但由于幼儿园课程中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内在矛盾和教师课程生成的能力不足,课程生成实践面临诸多挑战。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园课程生成的实践,切实发挥生成课程的实效,一方面要注重幼儿园课程生成的层次性,既要有必须保障的基础性课程,也要有可结合调整的创生性课程,还要积极关注有价值、有必要的新生性课程;另一方面要注重课程生成的统合性,在横向结构上让课程形态张弛有度,在纵向结构上让课程关系有序衔接,在整体结构上让课程意义复归儿童。  相似文献   

4.
一、幼儿园课程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是对现代课程观的一种超越 长期以来,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中央集权课程管理模式,使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基本上都是由教师执行一种提前预设好的课程,由于课程的每一步骤和细节都考虑好了,因此"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打开课程说明,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把课程呈现出来".美国太平洋橡树学院的约翰·尼莫教授形象地把这种课程称之为"罐头课程",并由此提出了"生成课程(emergent curriculum)"的概念①.生成课程与预设课程不同,它不是教育者预先设计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无目的地追随儿童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而是在师生互动中教师根据对儿童的需要、兴趣的观察及所做的价值判断不断生成课程活动、不断调整课程计划,以及师生共同建构课程的过程.当前,随着幼儿园课程观念的不断革新,幼儿园课程越来越强调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王凯 《基础教育参考》2004,(4):13-14,16
在英国,幼儿园教育是为3~5岁的儿童开设的。近年来,随着国家课程体系的调整与改革,将幼儿园课程纳入国家课程的轨道已成为改革的趋势之一。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目光锁定幼儿园课程及其发展历程、特色。本文以泰勒原理分析英国幼儿园课程的目标、内容选择、切人方式以及评价,并通过实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和预设课程相比较.生成课程由教师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设计,目标在活动中形成.课程内容也更富有弹性.课程评价也更趋向于多元化。生成课程需要教师适时的对孩子进行引导,提升孩子的思维.促进孩子的个性发展。在目前中国的教育实践中.对教师来说,该做的是如何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为助力广大幼儿更好地成长,推动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创新与发展,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相关理论应运而生。文章以江苏省盐城市某幼儿园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幼儿园课程中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并就如何提升课程有效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贯彻落实,幼儿园课程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教师要基于对游戏实施的观察评估才能进行课程的后续决策,如调整游戏策略,继续生成新的游戏等。而幼儿主导的游戏活动是开放式的,带有极大的偶发性和生成性,具体环节无法预设。教师作为课程规划者,要想提升游戏的质量,在无法预设前置的情况下,不妨用回溯的视角来规划幼儿的游戏课程。  相似文献   

9.
第三讲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上讲中谈到幼儿园课程有多种形式,但不同的形式都是由表层和深层两个层次构成的。深层结构是课程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不同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使得幼儿园课程具有不同的形式。幼儿园综合教育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关于人的发展与教育的基本观点为主干,吸收发生认识论和人类发展生态学中关于人的智慧发展及人的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有益观点,构成它的  相似文献   

10.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重要课程形式之一。在设计与实施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内容的预设与生成日益引起关注。文章聚焦儿童视角,以重阳节“我给爷爷奶奶拍张照”主题活动为例,阐释了幼儿园主题活动中预设与生成相互交融的三点思考,即摸清已有经验,探寻预设与生成的出发点;围绕经验提升,关注预设与生成的交汇点;提炼经验发展线,积淀预设与生成的着力点,从而使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成为幼儿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戴丽婷 《广西教育》2006,(7A):95-9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多尔的观点则为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生活化,即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既可以由教师预设,又可以由师生共同引发或幼儿自发生成。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课程既需要预成,又需要生成。在编制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将预成和生成有机统一起来,兼顾预成和生成各自的价值,寻找预成和生成的适宜关系,平衡预成与生成的适宜比例,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成效,实现每个幼儿全面和谐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生成课程越来越被广大幼教工作者所认同。上学期 ,我园把生成课程作为教研工作的重点来研究探讨。通过学习“生成课程的内容从哪里来”“教师预设活动和幼儿生成活动之间的关系”等等理论 ,使全体教师认识到了生成课程出现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以及课程中预定和生成怎样做到相互平衡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的重要性 ,促使全体教职工开始注重生成教育产生、发展和深化的过程 ,不断生成新的内容。一、根据兴趣 ,调整网络通过大量工作 ,在使教师对生成课程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后 ,我们要求教师把本学期的环境创…  相似文献   

14.
金彧蕾 《教师》2011,(16):113-113
本学期江苏省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采莲幼儿园使用建构式课程为教材,建构式课程注重学习过程,注重生成,注重互动,注重合作,但不轻视学习结果、教师的预设和幼儿的独立活动,而是让过程和结果、生成和预设、互动与主动、独立和合作辩证统一起来,便于幼儿和教师共同成长,都成为课程的建构者和创造者。  相似文献   

15.
生成性课程:一种基于生成性思维的课程形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教育展望》2007,36(12):18-24
生成是一种哲学思维方式,也是人与课程的根本存在状态或方式。生成性课程基于课程的生成性品质而存在,是相对于传统的预设性课程而言的,是在教师、学生、文本和情境等多种因素的互动中所建构生成的一种非预期的、超越于原有预设性课程的,但富有教育价值的经验体系。生成性课程是一种彰显课程生成品性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意义的课程形态,是一种充满对话交往精神的课程形态。生成性课程具有过程性、关系性、创新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赵霞 《学前教育》2005,(6):28-29
课程意识的重建或唤醒,固然需要合理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但具体到操作层面,为教师提供一套操作性强的预设课程方案尤其必要,也更为实际和直接。因为,不管是什么样的课程(整合、生成、活动等),都需要教师去很好地把握其课程体系、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并妥善处理好课程内容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目前,幼儿园课程虽然开发者众多,形态各异,但是,在课程的管理上,却缺乏有效的规范和适宜的评价机制,在这样“宽松”的条件与环境中,教育机智不成熟、课程意识模糊的教师,反而容易在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之间形成矛盾产生困惑。  相似文献   

17.
陈鹤琴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幼稚园课程改革的杰出代表、中国学前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奠基人。其“活教育”课程思想为我国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即课程要体现民族性;课程内容要贴近儿童生活;课程的编制要预设和生成相结合;要以儿童为中心,充分体现儿童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课程不是教师单方面设置的,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观察幼儿的一言一行,通过抓住有价值的点所生成的课程内容,这也是幼儿所需要的、真正适合幼儿发展的,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以小班教研组的一次教研活动“基于儿童视角,共研玩水课程”为例,浅谈儿童本位下课程内容预设的转变过程:第一,“我予儿童”——教师视角的课程预设;第二,“儿童予我”——儿童为本的课程预设。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主题课程指向幼儿个体的整全成长和社会性发展。基于儿童视角开展幼儿园主题课程实践要在强化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重视教师的支持作用,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来预设和生成课程主题,通过游戏、一日生活等方式来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实践。幼儿园要为主题课程的建构与实施提供有效支持,促使主题课程真正服务于幼儿的全面和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研究,二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三是学科专家的建议。新课程改革在借鉴泰勒原理的同时,其“三维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行为目标”的超越,其“生成性、预设性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预设性目标”的超越,其“结果性、体验性目标”对泰勒原理单纯“结果性目标”的超越,使新课程改革的课程改革目标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