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通过将其与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比较,从一个根本区别入手行文,期望能更好地把握元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2.
元小说的研究方兴未艾,将元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进行比较,能够更好地把握元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3.
纪昀的小说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小说体例和小说虚构是其小说观的两个主要方面。纪昀对小说体例要求甚严.同时纪昀并没有把传奇小说排除出小说的范围。纪昀认为虚构是小说和史书的重要区别,他允许小说中存在虚构。但与当时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的高度发展相比,纪昀的小说观是保守和落后的。尽管如此,纪昀的小说作品《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的差距是由两种不同的小说体例的差别决定的,而不应归于其落后的小说观。  相似文献   

4.
清末民初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过渡时期,小说分类标准既不规范又不统一,小说类型繁杂。本组笔谈分别选择了按内容分的倡门小说、社会小说,以创作方法论的翻新小说和就篇幅而言的短篇小说四种类型的小说进行研究。《论民初"倡门小说"》着重从内蕴方面考察了"倡门小说"对"狭邪小说"的承继与突破,揭示出潜隐着的近代小说由重 "事"的叙述到重"情"的表现的转变轨迹。《论晚清直面现实针砭时弊的社会小说》对晚清社会小说的出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意义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梳理,文本细读是其所长。《作为小说类型的晚清翻新小说》通过对1909年前后出现的"翻新小说热"现象的研究,第一次把"翻新小说"上升为一种小说类型来研究,饶有新意。《"小说界革命"与晚清短篇小说的崛起》认为"小说界革命"为晚清短篇小说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而晚清短篇小说的显著特征是过渡性,正是晚清短篇小说作家的多方尝试为"五四"及以后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短篇小说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完整过程是由清末"小说界革命"肇其始,民初"小说兴味化热潮"充其实,五四"新文艺小说潮流"收其功。"新小说家"被迫向西方学习,出于"新民"需要而与报刊结合将原不登大雅之堂的小说推向"文学场"中心,其倡导的求新求变意识与民族国家意识成为中国小说现代转型的主线。"兴味派小说家"主倡"兴味",以丰富多元的著译实绩纠"新小说"之偏,在小说传统的现代转化与小说审美的独立性上用力,且更加紧密地与报刊出版界合作进行现代生活启蒙。"新文学家"则主动彻底地向西方学习并否定传统,但从其主题选择、艺术追求、语言变革与人性表现等诸方面仍能看出它对前两者的批判性继承。它们是激变与渐变相接续的三部乐章,民初渐变部分因长期遭遇遮蔽尤需仔细辨识。  相似文献   

6.
反腐小说与官场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人们往往把题材涉及到官场腐败的小说通称为“反腐小说” ,这是一个模糊而过于泛化的概念。本文以近几年几部在这方面影响较大的小说为例 ,对反腐小说和官场小说进行了区分和定位并指出 :反腐小说的侧重点 ,是其主题的尖锐性 ;而侧重人性刻画的 ,属于官场小说  相似文献   

7.
说小说     
本文阐述了中国小说的起源,小说史上的两条线索发展,以及白话小说形成后中国小说的传统。  相似文献   

8.
明代禁小说令十分严格,从中央政令到地方法令再到社会舆论,层层罗网对小说进行施压。然而,小说禁令只是官方进行思想统治的一种手段,并未从根本上阻碍小说的发展。首先,明代官方禁小说令的实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再加之禁令的颁布总是滞后于小说作品的产生,所以小说依旧会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轨迹前行。其次,小说禁令与整个社会思潮的冲突,说明了在明代这一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小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必然之势。最后,小说创作与意识形态的逐渐融合,从思想层面揭示了明代小说发展所具有的宽阔空间。  相似文献   

9.
小说漫谈     
文学能安慰灵魂,挽留生命,使现实生活中无缘接触、体验的东西成为我们生命中幻想,感动的一部分。中国小说偏向趣味性,自清末以来,人们在急剧的社会变化中接受了现实主义,通过小说对社会进行宣判,宣传新的思想精神;西方强调小说的虚构性,重视小说是否具有阅读性。小说有出名与不出名之分,还有可转述和不可转述之别,但都可带给我们许多人生况味的体会。现在小说处在边缘化的状态,出现了消费性小说,实际上这是市场经济还没充分发育的一种现象。但从趣味、休闲的角度去读一些书也是可以理解的,如武侠、言情,但我们还要读一些更好的作品,使我们在精神情感和体验人生方面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1.
读了刘梦溪同志在《红楼梦学刊》1989年第1辑上发表的《小说批评派红学的崛起与发展》(上)一文,觉得他用来界定“小说批评派红学”的观点,似有值得商榷之处。刘梦溪同志区分“小说评点派”红学和“小说批评派”红学的立足点,是基于对古代小说评点非小说批评的看法.刘文说:小说评点更多地是抒写评者的比较零碎的感受、心得、体会,主要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感受,不是依据一种成型的美学理论,用适合特定对象的方法进行批评.钱钟书先生说得好:“评点、批改侧重成章之词句,而忽略造艺之本原,常以‘小结裹’为务.”小说批评则要求有美学理论和一定的小说观作为参照物。这是两者最主要  相似文献   

12.
小说     
那一年,我只有一岁半,需要的只是一双温暖的大手牵着我坚定地往前走。对于一个只有一岁半的孩子来说,周围是一个巨人的世界:高大的树木,巨型的汽车,我依偎着你,身高还不到你的膝盖。在我最需要依靠的时候,你却放开了我的手,站在不远的地方,拿着我喜欢的玩偶,诱惑般的挥手,嘴里不停说着:“来,到这里来。”  相似文献   

13.
谢肇淛的小说理论主要存在于<五杂组>和为几部小说所写的序跋里,其中不乏精辟之论.最重要的当数关于小说创作的艺术虚构问题和有关<金瓶梅>一书的资料与评估.至于其小说创作,目前已知的仅有文言短篇集<麈馀>四卷,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作者理论主张的实践.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解读鲁迅对世情小说和人情小说的界定,在探究世情小说特质的同时,可证世情小说和才子佳人小说是隶属于人情小说这一大概念下具有不同特质的两种小说类型,二者的关系是平行而非从属关系,世情小说更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晚清小说理论从文化学到文体学乃至美学的角度着眼,对小说与历史、小说与戏剧的本体属性的异同进行了辨析与界别,突破了传统文论中的“小说”观,使“小说”概念的理论指涉范围越来越逼近现代意义上的小说,其内涵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释了类型研究在20世纪中国小说研究中的方法论意义,并对类型研究所具有的“出发点”、“中心环节”以及核心功能做了一些初步的阐释。在这一基础上,又探讨了类型研究对于建构中国现代小说诗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晚清期刊《月月小说》关于小说理论有着诸多探讨。通过对小说与群治的关系、翻译小说的利弊、传统小说的优劣等问题的讨论,对于近代小说理论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小说现代化包括对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综合要求。孙犁的诗意小说,富于诗意地表现抗战时代的民族精神和气质,用诗笔深化对民族解放战争年代妇女入情美的表现,显示了自身的独创性。完美的艺术形式与进步的内容的有机契合使得诗意小说真正进发出强烈的光彩,大大推进了小说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晚清政治小说和谴责小说存在着诸多差异。在叙事题材上,表现为政治小说和谴责小说不同的书写方式;在叙述体式上,表现为文本叙述中作者意识与叙述者意识的不同关系处理;此外,两类知识分子的不同价值立场和身份认同导致了两种不同的启蒙姿态和书写方式。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的界定,在学术界分歧甚大,寻绎诸家的界定依据,大多依照现代小说的概念与体特征,面所以仍有分歧,盖概念与体特征仅是界定小说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作为本特征,小说与史传学,寓言故事等鲜有区别,而在章的两项功能特征-实用功能与娱乐功能中,娱乐特征乃是小说所显突出的特质,与小说在体上缠夹不清的史传学,寓言事故等都是以存史,史鉴,说理等实用功能为主要撰写目的。于是,对小说作体界的时候可以得出这样的理论标准:具有小说的叙事,虚构,独立的体特征,而且以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散体本当的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