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区域发展是区域主导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对于三江源国家公园这一自然条件恶劣、生态地位重要的特殊区域来说,在牧区城镇化、现代市场经济冲击背景下,如何依托传统畜牧业,实现牧民生计可持续和区域发展的耦合是一个亟待解决问题。畜牧业是三江源地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牧民的生计基础,恶劣的自然条件和生态保护优先的战略使得发展其他产业的难度很大。论文从生计创新视角,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生态畜牧业创新发展对牧民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并提出互联网+畜牧业、体验畜牧业等畜牧业创新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黄河水源涵养区的高寒草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对于中下游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价值,但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对生态产品的无偿占用导致牧区畜牧产品对生态产品的竞争和侵占,其结果为生态退化和生计衰微.该文以历史的视角,用可持续生计框架分析了甘南牧区牧业生计的脆弱性,并引入生计可持续力函数(FSL)来定量分析了生态补偿的可行性,得出生态补偿扩展了牧民的生计资产五边形图,进而提高了牧民生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3.
农户生计可持续是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影响农户生计可持续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关系到农户的持续增收致富,也决定着新农村建设是否可持续推进。本文以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为理论基础,通过对绵阳市北川县曲山镇石椅村农民生计方式变迁的剖析,对影响农户生计可持续的一些决定性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为农户可持续生计策略的选择和生计发展,以及扶贫开发等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摘帽的村落多达700个以上,且大多分布在“燕山—太行山”集中特困连片区,其旅游脱贫模式值得关注。旅游脱贫村落的农户生计可持续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效的关键。研究发现,“政府+村民+村集体”“政府+企业+村民”及“村集体自主开发”是河北省常见的三种旅游脱贫模式。为保障农户在旅游参与中的生计可持续性,自组织视角下的内生动力系统和他组织引领的外部支持系统对旅游脱贫村未来经济发展同等重要。实现从经济扶贫向非经济扶贫路径转向,与社会企业等他组织建立合作共赢关系,是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降低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定居和旅游开发是引发少数民族牧民生存环境变迁的重要外部力量。文章以新疆天山天池和那拉提生态旅游区为实证点,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了研究牧民适应的五个变量。在对可能影响牧民适应的牧民属性特征和五个适应变量采用相关分析法进行初选后,借用累积logistic模型对初选的因素开展回归分析,对参与旅游业发展定居牧民变迁环境适应影响因素的种类、影响程度、重要度顺序等开展研究。研究结果验证了这五个变量是影响牧民变迁环境适应的主要因素;其重要度自高至低依次是生产经营因子、社会文化因子、生活与交往因子、年龄、受教育程度。对生产经营适应程度高的牧民,其对定居生活感到适应的发生比为其他人的1.44倍。  相似文献   

6.
水-粮食-能源关联系统与可持续生计系统受到共同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两者的协同管理对于改善居民福利、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文章梳理了可持续生计的发展与研究热点,总结了水-粮食-能源关联与可持续生计的综合研究进展,探讨了水-粮食-能源相互作用的发展状况、研究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差距以及面临的问题,并从区域水-粮食-能源关联与可持续生计协同管理,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挑战的技术手段和政策机制选择设想。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生计视野下的农民教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教育是改善农户生计的重要手段,为了全面了解农民教育对生计的影响,本文将农民教育视角与可持续生计视角相结合,分别分析了农民教育对农户生计资产、生计策略和生计成果的影响,最终得出结论,农民教育是促进农户可持续生计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确保禁渔退捕后渔民生计的顺利转型,是保障洞庭湖区禁渔工作实施、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和前提。可持续生计框架为退捕渔民的生计转型提供了重要思路。本研究基于洞庭湖区实地调研,从内外部因素分析渔民生计的脆弱性环境,从人力、自然、物质、社会、金融和心理6个方面构建生计资本体系,分析渔民的多样化生计策略,重构渔民可持续生计框架,并从改善渔民生计资本、完善政策落实机制、改善渔民生计策略、提升渔民抗风险能力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根据DFID提出的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将生计资本加以拓展,引入"信息资本"的概念,对丽水市异地转移农户生计资本状况加以研究。结果表明,异地转移农户生计资本具有一定的不可持续性,而要促进异地转移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就要在政府"异地转移"扶持政策支持下,以人为本,辅之各方力量,努力减少生计资本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10.
塔吉克人的文化变迁:从牧民到农民的身份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吉克阿巴提镇牧民搬迁工程在政府的主导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塔吉克牧民逐步适应了新型的生计方式,进行着文化转型的历程。在这一过程中,各方面不仅要关注牧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应关注塔吉克牧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变迁。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其关键之处在于可持续生计的建立.文章基于可持续生计的框架分析,指出影响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引入媒介素养这一媒介信息化社会中公民必备素养的概念框架,分析了失地农民媒介素养与建立可持续生计的密切关系,提出了通过政府、媒介组织及失地农民个体自身的努力,切实提升该群体的媒介素养水平,以促进其可持续生计建立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所引发的失地农民问题直接面对的就是可持续生计问题,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社会保障等方面还落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变迁,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观,才能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问题,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3.
身份是个体联结社会结构的关键纽带,也是个体适应社会变迁的重要体现,身份作为对自我进行阐述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定居是牧民面对日益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定居后牧民子女的身份选择体现了牧民子代群体对传统生计方式变革的适应现状,而探析其成因则是推动其群体适应社会发展现状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采用调查法与文献法对藏区牧区定居示范村江巴村体育环境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藏牧民定居是江巴村体育环境改善的有力支撑,但牧民定居与体育环境构建尚处于低层次阶段,要实现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必须加强体育组织管理,依托旅游业推动体育社会化,转变体育观念、意识,提升牧民的生存能力与社会生活水平,为实现体育对藏区牧民定居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5.
西南喀斯特地区可持续生计资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生计的生计资本包括自然资本、金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西南喀斯特地区生计资本的存有量相对较弱,政府应在该地区实现自然资本的可持续利用,提高金融资本的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和利用好人力资本,认真落实社会资本,加强物质资本建设,以实现西南喀斯特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微观层面上,通过对绵阳市游仙区长明村农户生计资本状况的剖析,得出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种生计资本的整合运用和生计策略的选择,并为构建农户可持续生计策略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生态移民在经历易地搬迁到安置点后面临社会适应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生计转型和生计可持续问题。根据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资料,针对移民搬迁前后生计方式的变化、遭遇的现实困境,从搬迁政策、搬迁距离、迁入地城镇化水平等方面分析,探讨了移民生计转型的影响因素,为生态移民实现民生福祉,提出了促进移民生计转型、实现生计可持续发展的针对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精准扶贫战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近年来的扶贫实践暴露出减贫成果不可持续等风险,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能力提升问题成为新阶段减贫工作的核心。文章在界定生计可持续性能力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既有研究思路,从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和金融扶贫三重视角设计了提升生计可持续性能力的可行路径,并借助X省F县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剖析了各类型扶贫政策的实施过程与成效。研究发现:为构筑长效减贫机制,必须重视对贫困农户生计可持续性能力的建设;生计可持续性能力的提升路径可解构为产业扶贫、转移就业和金融扶贫三重视角;生计可持续性能力提升路径的实施具有差异化特性,实施成效显著且可持续。  相似文献   

19.
传统阿吾勒是适应欧亚草原社会环境和游牧生计形态的基层社会组织。尽管农业发展、牧民定居和国家政权建设瓦解了阿吾勒原有组织形态,但阿吾勒以整体化解牧民生产、生活中的困难与风险的功能在当代仍有价值,并在时机成熟时成为阿吾勒重构的基础。研究阿吾勒这一哈萨克族基层社会组织,特别是其构成原则、社会功能与变迁动因,有助于我们理解当代牧区社会的种种现象,并可为牧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提供经验性材料和历时参照。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导致了大量失地农民的产生.现行低标准、不全面的补偿安置机制及不健全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无法恢复被安置者以往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如何让失地农民的生计可持续,是一个现实而重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