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泽宣吾兄:久不晤教,至为想念。晓庄是一个试验学校。晓庄本部虽已被封两年,但是他的试验工作,仍是不断的进行着。几年以来,我们觉得要救中华民族,必须民族具备科学的本领,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科学要从小教起。我们要造成一个科学的民族,必要在民族的嫩芽——儿童——上去加工培植。有了科学的儿童,自然会产生科学的中国和科学的中华民族。这一年来,我们预先编成《儿童科学丛书》百种,在今年暑假以前可以出齐。恰好政府已下令准备将晓庄交还我们。我们在这次国难当中察出,愈觉科学教育之重要,所以我们今后教育方针,准备瞄准向着这条路线上前进,为中华民族去找新生命。所以我们对于接收晓庄,感觉得无限兴奋与希望。  相似文献   

2.
今年北京高考语文考卷中的一道试题,选取了著名诗人冯至的一首十四行诗《我们天天走着一条小路》。这是一首在普通日常生活中感悟人生哲理的诗,诗的意境从我们天天走着一条熟路切入,思考熟识的事物是否就是我们真正认识了的事物,提醒人们注意熟悉与陌生的辩证关系。对这首诗内容上的理解不会有太多的障碍,但进一步的艺术分析却需要了解十四行诗这种艺术形式和冯至运用这种形式的一些特点。十四行诗是西方发展得非常完美的一种诗体。这种完美指的是它既标准化又有变化的弹性,既是诗歌规则与技巧练习的范型,又是一种能体现最伟大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范冬梅 《培训与研究》2007,24(12):21-22
只有能够真实反映客观现实或表现人类情感的作品才能具有真正的艺术价值。真,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致力追求的艺术风格和审美观念,他力求传达出"生活的真实内蕴"。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真实人性的倾心描摹、真实社会的客观揭露,也是艺术上不事雕琢、崇尚自然之风的典范之作。这种真又是以美为客观对象,通过善的引导而最终实现的,是与美、善高度统一的真。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反映了他与以往时代不同的爱情伦理观念.莎士比亚认为爱是青春水到渠成的产物,它不会随着时间、境况的变化而变化.从爱情伦理上来说,两个相爱的人应该是相对独立的自由个体,平等的爱和爱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门第、财富、技巧、权势没有任何关系.  相似文献   

5.
十四行诗是西方中世纪以来历久不衰的诗体之一,是西方抒情诗的重要形式,它在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成为风靡一时的诗歌形式,并于20世纪初传入中国,对中国新时期以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最初确立意大利十四行诗规范的诗人彼特拉克的诗歌创作,结合其十四行诗的代表作《歌集》(Song Book)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像微雨飘落在水面般你来到我的梦里带着淡淡的笑魇在寂寥的夜风中穿行十四行诗一首@朱婧!211300$江苏省南京市秦淮高级中学高二(7)班~~  相似文献   

7.
为了追随你的旗帜,春天 我横渡海洋,抛却了那以 鲜果饰服、群乌为寿 和由变幻莫测的蓝色相伴的夏 我横渡海洋,遗去了我的一切: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作为世界文学宝库的一颗璀璨明珠,不仅饱含着真挚的情感,还蕴含着深邃的思想。莎翁出于需要与社会上、中、下层各色各样的人物接触,对文艺复兴时期社会各个方面都有深刻而独特的观察,以他所熟悉的现象入诗,流露出朴实的意象美;莎士比亚面对现实的种种弊端,执着地追求他的理想:真、善、美三者完美的和谐统一,流露出真挚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9.
夏洛特·史密斯是十八世纪末期的一位优秀女诗人。在十四行诗沉寂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她率先采用十四行诗写作,在她的《悲歌十四行诗和其他散文》中,她对十四行诗的韵律和节奏进行了很多创新和探索,她的十四行诗受到了当时社会和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由于她的影响,十四行诗重新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她对十四行诗在十九世纪的复兴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我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父亲是煤矿工人。在我即将初中毕业时,父亲出了工伤,使原本并不富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拮据,所以,我初中毕业后没有选择高中,而像当时大多数人一样选择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中专。在1997年暑假,我听说我们煤矿家属院有几个工人在参加自考,他们当时都30多岁了。听到这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单介绍十四行诗的发展 ,并通过对莎士比亚第 18首十四行诗的分析 ,进行了一些文学欣赏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曾经涌现过一大批诗人,但是从事过十四行诗创作的人却寥若晨星,其中就有被鲁迅先生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冯至。虽然他创作的十四行诗只有二十七首,一个诗集(《十四行集》),但却是冯至先生诗歌创作“第三时期”的主要收获。在思想内容上,它摒弃了诗人早期诗歌抒写“狭窄的情感,个人的哀愁”的低沉情调,表达了注视现实、修炼品行的心愿;在艺术上,诗人较熟练地运用了十四行诗这种西方古老的律诗形式,显示了杰出的艺术才华。探讨冯至先生的十四行诗,不仅对长期以来一直未引起人们重视的诗人及其作品是必要的,对研究中国现代作家和新诗所受到的西方文学的影响,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朗费罗的诗歌创作深受18世纪英诗影响,他的十四行诗却采用的是意大利皮特拉克诗体。朗费罗的十四行诗的主题沿袭了传统英诗中的题材,既有对人生哲学的凝视又有对自然、宗教的追求,十四行诗的情调忧郁感伤、富于宗教色彩。  相似文献   

14.
《致爱人》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 ,带有浓郁的英国地理文化色彩。对于地理文化截然不同的中国读者来说 ,要解读该诗具有一定困难。本文从中英两国地理文化的角度对该诗作了简单的解读。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简要介绍十四行诗的发展,并通过对莎士比亚第18首十四行诗的分析,进行了一些文学欣赏尝试。  相似文献   

17.
When in disgrace with Fortune and men's eyes, I all alone beweep my outcast state, And trouble deaf heaven with my bootless cries, And look upon my self and curse my fate, Wishing me like to one iTlore rich in hope, Featured like him,like him with friends possessed, Desiring this iTlan's art,and that man's scope, With what I most enjoy contented least;  相似文献   

18.
从十四行诗的结构、语言的亲缘关系及传播途径等方面来看,它不是由中国经古大食国,即当今的阿拉伯国家传往意大利的,而可能是由意大利的西西里岛上的一种最古老的叫做Strambotto的诗歌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19.
张蕊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2):78-81,13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被称为西方近体诗,而起承转合理论是中国古典律诗写作理论。律诗的各联与起承转合的各个部分分别对应,各联在整首诗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近代一些学者认为起承转合理论同样适用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分析;为考察起承转合与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间的关系,从寻找英汉语篇篇章结构中的共性目的出发,首次采用主述位分析的方法对随机挑选的五首十四行诗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取五首中国古典律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较之中国古典律诗,"起承转合"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式:(1)1-4,5-8,9-12,13-14;(2)1-3,4-8,9-12,13-14;(3)1-5,6-8,9-12,13-14。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评论,评论和注解版本,划分和评判,形形色色评论和流派以及汉译等方面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研究进行综述,评论是从18世纪以来直到21世纪的今天为止,从各种各样的评论中,人们不仅可以看到时代变迁了,各个阶段,各个流派的批评标准也随之变迁,还可看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评论的文学趣味,文学风尚,更重要的是这些批评家的评论或贬或褒,给人们的研究提供许多不可多得的,很有学术价值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