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封建人伦等级秩序是封建社会家族教化得以实施的基础,而在近代家族教化转型中家族成员的教化地位发生了变化。本研究通过丰富的史料生动揭示了近代社会转型期间,家族教化中父权的衰落,儿辈教化地位的提高;夫权的衰落,女子教化地位的提高;族权的衰落,族人平等教化地位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农民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史中,农民的社会地位因无产阶级的力量消长而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剖析这一变化背后的深刻原因,对于我们解决好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代表农民利益,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宋代韩琦家族婚配时特别注重门第,同时又注重世代通婚、同年家族联姻以及与皇室联姻。通过这些婚姻关系,韩琦家族与其他家族结成了多边的姻亲网络并迅速渗透于社会上层,整个家族的兴旺期长达一百五六十年。婚姻关系对韩琦家族社会地位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文献   

4.
村治研究论纲--对村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的尝试性揭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回溯“村治”历史 ,重释“村治”概念 ,力图构架作为一种可能性研究范式的“村治”论域 ,即以关照农村社会公共权力为主线 ,广泛辐射农村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诸方面的综合性研究。在此定义域内 ,本文对当前我国的村治研究作了分层面评述 ,并对确立村治研究范式的方法与步骤作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5.
从古到今,教师这一职业都备受世人尊崇,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光辉灿烂的职业却遇到巨大挑战。农村教师是保证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核心力量,可是农村教师的社会地位却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不断变迁,严重影响了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因此,文章探讨了农村教师社会地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变迁路径,并由此对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个案村的描述与分析,指出贫困山区的流动人口在挣脱土地和乡土规则的束缚之后,并未融入新的生活秩序之中,反而在异地处于边缘性的境地.这种无序的经历内化在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中,铸建成反秩序的行为"规则”.当他们回流后,这种"规则”进入乡村,冲击原有的规则体系.而目前的村级治理对此束手无策,从而导致村治秩序的震荡.笔者最后指出,只有将外出务工带来的利益期望内部化,将人口流动制度化、规范化,才能实现村治秩序的重构.  相似文献   

7.
浅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母系氏族社会早期的"女神"地位、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女主"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阶段的"女人"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和父权社会中女性的"女奴"色彩地位四个方面探析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8.
《村治月刊》由“村治派”于1920年代末创办,旨在推动以农村为基本单位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并从“村治”逐级达到“国治”,在全国引发村治运动思潮。《村治月刊》最初吕振羽负责编辑,随后梁漱溟担任主编,并将刊物改名为《村治》半月刊。《村治月刊》的更名并非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人事变动,这背后昭示着一个社会思潮与组织演变的序列。村治思潮经历了由激进到保守的转向,其间所蕴藏的各种命题亦是1930年代知识分子群体面临传统与西方抉择时的写照。作为该刊物的组织筹办机构,村治月刊社不但是一个弘扬村治建设、挽救社会困局的组织,各种人物以一致目标交织活动于其间;而且它还是一个由多元话语形构起来的群落,“民主”“科学”“传统”等思想在其中碰撞与交锋,附丽于“村治”这一具象化又颇有深意的符号之内。  相似文献   

9.
房建 《黄山学院学报》2000,2(1):109-110
本文对家族势力在村级政权建设中的争政、扰政和执政现象进行分析、究其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乡政村治"是伴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和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而产生的新型乡村治理模式,在实行过程中存在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冲突.本文运用制度变迁理论对二者冲突的原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这一规定的出发点在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就业以缓解当前严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对于大学生“村官”怎样才能顺利开展工作服务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则没有涉及。这导致大学生“村官”的实际工作进行得颇不理想。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将制度的出发点定位于为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输送大量高素质人才,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据此,应当在制度上明确大学生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方向,并鼓励优秀大学生在服务期满后继续留在农村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家庭变迁是指在城市化、制度化和市场化的推动下,在家庭结构方面表现为留守家庭和计生家庭成为农村家庭结构的主流,家庭关系则趋向于更加理性化,并且交换色彩逐渐浓厚。在此种情势下,单个家庭和个体是无力应对这种变迁所引致的诸多问题,应当通过农村社会建设,在家庭的外围提供保护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关键是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已明显过大,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有近些年来我国过于重视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而没能兼顾公平的方面,但农村地区因人力资本投资严重短缺,致使农村人口的增收能力较小是更重要的方面。其解决途径无疑是在农村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尤其是加快教育扩展,这对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围绕乡镇政府体制改革提出了“撤销乡镇”、“乡镇自治”、“乡公所制”、“县政乡派村治”、“削弱乡镇”或“加强乡镇”等等政策主张。这既表明了人们对于乡镇政府的地位和功能认识不清,也显示出了人们对乡镇政府到底是“弱化”还是“强化”、“行政化”还是“自治化”的基本判断存在着严重分歧。追根溯源,问题的关键在于西方政治社会学理论中关于“国家——社会”二元对立的认识范式不足以说明“国家,皇权一地方精英,士绅一乡村社会,农民”之间的互动关系;而“现代国家政权建设理论”虽然注意到了“国家——社会”非均质性的特点,但其整体论与实体论的理论品格仍然成为其致命的缺陷。因此,只有主体通过“他者视角”反观自身的“视阈剩余”时,才有可能把握主体的“超在性”,而一切“外来语”和主观推断终究不能站稳脚跟走好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5.
乡镇政府现阶段的乡镇管理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职能,但乡镇政府职能的过于膨胀、乡镇政府的偏好和有限理性、乡镇政府干预经济的信息非对称、乡镇政府利益集团的冲突和乡镇政府官僚层级组织的弊端等因素造成了乡镇政府能力的不足,导致其管理失灵。因此,应通过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合理界定产权及对乡镇政府权力能力的责任化等措施来纠补乡镇政府的管理失灵。  相似文献   

16.
《周易》蕴含有诸多家庭幸福观念。正以纯情真德,畅通家庭幸福源流,固守家道常理,因循家庭幸福法则,是其家庭幸福之"常";男女交感互通,阴阳顺机变化,是其家庭幸福之"机";"以虚受人",守虚"扬谦",除骄抑盈,是其家庭幸福之"方"。《周易》中的家庭幸福观,对后世儒家伦理思想影响深刻,也为现代家庭幸福提供了丰富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一部用于占筮,同时又包含着博大、深邃、丰富思想的文化典籍。其内容由"经"、"传"两个部分组成。"传"是以经为依据,对自然、社会、人类的历史发展所作出的一种总体性的概括和说明。《周易》的美学思想主要包括在"传"中。其所记载的阴阳之美、天地之美等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对苏东国家共产党兴衰成败历史经验以及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来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我们党应对新世纪新阶段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谯国龙亢桓氏与庐江灊县何氏是东晋时期的两大侨姓士族,但桓氏大起大落,何氏则绵延不绝.造成他们兴衰历程迥异的原因,可以从两家的家族根基、文化背景、政治态度几个方面来探讨.对比考察两家的兴衰之迹,以有助于对东晋士族政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谯国龙亢桓氏与庐江灊县何氏是东晋时期的两大侨姓士族,但桓氏大起大落,何氏则绵延不绝。造成他们兴衰历程迥异的原因,可以从两家的家族根基、文化背景、政治态度几个方面来探讨。对比考察两家的兴衰之迹,以有助于对东晋士族政治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