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只是6个人,中国目前已经有不少70年代出生的亿万富豪。他们大多出身平民、有知识有创意,他们在很短时间便实现了财富的积累。美国《财富》杂志的编辑说:“这些搅乱世界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尤其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的间歇,大着胆子溜出来看热闹的中国人发现,在黄头发蓝眼睛的英国军队里,夹杂着大量肤色很杂的人。这些人身上穿的跟白人差不多,但头上却襄着一个大头巾,显得头特大。中国人管他们叫“大头兵”,或者“大头鬼”。当时的国人不知道,这些人其实是英军中的印度锡克士兵。  相似文献   

3.
“他们”知道我们的一切,我们却常常不知道他们了解我们什么,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了解我们,不知道他们会和谁共享他们所知晓的。这对我们的身份认同、生活机会、人权和隐私有何影响?对于政治权力、社会控制、自由与民主又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是憔青     
我是“憔青”我怕谁?我谁都怕,因为生活越来越不容易。为房子、车子、票子、妻子、孩子、他们变得非常功利,为伊消得人憔悴:社会的急剧变幻与生存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心理过早地老化,十有八九处于亚健康状态,他们总是感慨:为什么生活总是如此地憔翠与焦虑?历史上有“革青”、“愤青”、“青”之分,倘若以此如今的年轻人加以区分的话,可以称之为“憔青”。  相似文献   

5.
农村,这个承载着中国13亿人口重负的社会层,也蕴含着中国最大的社会群体——农民,它本该是孕育文化的基质,然而多年来,却被文化所忽略,那几乎是一片文化的沙漠。若说还有一些农村文化,那也是保留下来的被我们称之为文化遗产的传统文化。遗产一词,总让人有着心酸的感觉,它在渐渐老去,它在慢慢消失,它快要被人遗忘了。老年人守望着这片故土,农村中的年轻人向往的是城市,他们追赶着城里人的物质生活,而城里人的文化生活对他们而言恐怕已遥不可及到不被列入追逐目标。  相似文献   

6.
沉思录     
1.一日之始就对自己说:我将遇见好管闲事的人、忘恩负义的人、傲慢的人、欺诈的人、嫉妒的人和孤僻的人。他们染有这些品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是我一一作为知道善和恶的性质.知道前者是美后者是丑的人;作为知道做了错事的人们本性是与我相似,我们不仅具有同样的血液和皮肤,  相似文献   

7.
读书习惯离人们渐行渐远 在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上.文化名人余秋雨负责对参赛歌手的文化知识点评。比赛临近结束时.余秋雨发出这样的感慨:“15位选手歌唱得很好,但文化知识考评大部分为零分。这使我有点纳闷,是不是考题太难呢?我问了命题组.回答是.这些题目没有超出中学文化知识考核的范围。我在想.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些基础知识还是必须掌握的。像对屈原、曹操、聂耳,不应该不知道。”今天的年轻人不知道屈原、曹操,正是不读书的恶果。  相似文献   

8.
有一群从事新闻的年轻人,生活在江南一座不大的城市。这座地市级城市的过去和未来,决定着这群年轻人也许一生都碰不上什么重大新闻事件,好在这并没有影响他们对新闻的抱负。他们总是满怀热情,充满期待,于是就有了下面《衢州晚报》年轻人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如果电视新闻节目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或者向公众传递一些浅薄的笑料,那么,后来者就会鄙视新闻工作者,认为他们缺乏记录历史的诚意,也缺乏制作新闻节目的能力。最近,围绕着电视创作思路问题,我和一群年轻人产生了分歧。这些年轻人漂泊在北京,为电视台制作节目,生活和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这些年轻人都是20多岁,缺乏生活经验,更缺乏社会阅历,制作新闻节目时只能跟着社会热点走。为了满足电视台的需要,他们几乎每天24小时都在关注电视收视排行榜,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不断迎合观众的需求,才能完成任务。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是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突飞猛进,计算机局域网越来越向大型化、专业化、复杂化方向发展。一方面,人们对计算机局域网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从而对网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局域网的广泛应用,其用户大都为不太了解网络技术的人,让他们设定IP地址、配置网关、设定DNS服务器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于大多数普通用户而言,知道单击或双击某个图标能让他们直接浏览网页才是最简单的。DHCP服务器的应用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4,(3):14-14
“当今世界.数十亿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的生命却掌握在很少数的一些人手中,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想法如何,职决于他们的信条,取决于他们所做的决定……在当前的现状之下,我们都是这些核大国的人质。”  相似文献   

12.
常常听到有老记者感慨:“现在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在跑新闻,我们跟着他们东跑西颠赶场子、挣工分,一来体力跟不上,二来感觉没尊严,这样跑下去何时才是头啊?”这话虽然有点极端,却道出了目前新闻人的无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从业队伍,资深编辑记者备感“压力山大”,“薪酬不高,上升空间小”也成为其“烦恼”。尤其是传统媒体面临新媒体的挑战,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从业人员普遍感到“本领恐慌”和在职提升的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新闻学教育的不断加强,现在很多新闻媒体的年轻记者均是受过数年新闻专业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新闻敏感性强,头脑灵活,对待工作积极热情,是媒体的新生力量。但是,由于我国许多高校的新闻专业教育与新闻实践相脱节,造成的结果是这些毕业生到了新闻单位后却不知道如何工作,他们或者手忙脚乱,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11,(11):17-17
这一年感触很多,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两个小的感受。第一,这一年来,互联网垂直频道的编辑和记者人数在不断上升,但好像却一直都觉得人数不够,都要扩人。这让我觉得很困惑。为什么人越来越多却还是不够用?可能主要还是因为最近新的媒体业态和形态越来越多。同一个频道,过去我们要面向webl.O生产内容本身就需要很多人。现在我们又有很多新的媒体形态出现,比如微博,又需要一拨人在微博这个平台上生产内容、传播内容、发行内容。随着移动和无线终端的崛起,我们又需要将很多媒体的生产和发行转到手机和平板电脑上去,这又需要人。需要的人越来越多、媒体形态也越来越多,但是我不知道这是机会还是挑战?对于我们,这是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他们也许过着二流的物质生活,但却追求着一流的精神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二流处境,并愿意顺应自己的业内秩序。  相似文献   

16.
每一代人在年轻时都有属于那个时代的迷惘、绝望和希望。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高考、求学、毕业、就业、婚恋、家庭、事业,哪一件事都不轻松。他们常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却无法轻易抛弃理想。  相似文献   

17.
他们其实只是几个普普通通的美国小伙子,但却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这几个年轻人,20出头的时候创建了第一个网络公司,21个月以后就卖出了16.5亿美元的天价。当大部分同龄人为自己创业的第一桶金拼搏的时候,他们发愁的却是今后的路应该如何选择,如何走。  相似文献   

18.
韩勇 《大观周刊》2012,(25):73-73
当前.武警部队装备技术含量尤其是担负机动任务的单位越来越高,但会使用的人却不多。有个别的部队领导不知道有什么装备,知道有却说不出用途,更谈不上执勤处突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从"五四"始,中国历经三次科普热潮,但从"科学救国"到"科学普及"再到"科学传播",路途并不近便。板蓝根、绿豆、碘盐……一次次抢购风潮验证了今日中国人距离科学生活依然遥远。在由上而下的"科普"教育几成强弩之末时,一群以科学传播为生活和职业的年轻人,却在引导大家如何与科学碰撞出浪漫。于他们,科学是一种态度,更是科学公民融入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20.
封面链接     
(《报业时代》2005年4月号)报业市场新军——青年报如今,越来越多的报纸在试图开拓新的市场,因为他们发现传统的日报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口味。而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占领补缺市场,针对特定的目标受众。青年报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许多免费的青年报如《华盛顿邮报特快》等都是为了迎合那些还没有阅读报纸习惯的年轻人而设计的。这些报纸的一大特点是文章短小精悍,有丰富的娱乐信息,通过免费赠报培养年轻人对主流报纸的兴趣。这些免费青年报的赢利途径主要是通过为广告商提供特定读者群获取收益。但这些报纸要达到赢利却并非易事,它必须要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