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生活语文,指的是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和"时代活水",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语文,在语文中感悟生活,从而形成良好的品性和健全的人格。一、适当牵引教材,教学内容生活化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语文教学若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缺乏生活目标的语文教学是盲目的、迷失的、低层次的;缺乏生活目标的语文教学是无根的、脆弱的、干涸的。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耿忠良 《文教资料》2009,(32):72-74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离开了生活,语文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因此,我们提倡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让语文教学贴近生活,回归生活,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语文学习中,乐于汲取广泛的语文知识,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时时处处都有语文的印记,生活是语文教学和写作的源泉,语文不能离开生活,离开了生活的语文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而拥有了生活的语文将充满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因为生活中有真挚而又可贵的情感,语文教学通过真挚而又可贵的情感,搭建了师生间友谊的桥梁,拉近了师生间心灵的距离,语文教学因情感而变得更美丽。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5.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诗意地生活。如果离开了生活的意义,语文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恰恰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的束缚,教学内容局限于书本上、课堂里,没有融合鲜活丰富的社会生活,单调、乏味,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情境和乐趣,不免显得孤立、封闭和僵化。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生活中的语文学习资源无处…  相似文献   

6.
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离开了生活,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中处处反映着生活,两者密不可分。从语文教学中挖掘生活的元素,对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都大有裨益。该文围绕"生活化"这一核心,从内容和过程两方面论述了教学方式的生活化对提高语文课堂实效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以实践作为语文教学的指导原则,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活动。俗语说得好:“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离开了生活这个大舞台,仅靠教师的语言分析与讲解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一、让学生走进生活,让语文走进学生是达到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一个人的语文学习不是从进入学校那天开始的,也不是离开学校就结束,而是随时随地都有语文的学…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20,(91):32-33
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语文学科的主要教学任务是提高学生们的听、说、读、写能力,尤其是其中的写作能力。而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要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就需要语文写作教学与生活接轨,丰富学生们的生活体验。著名的教育学家于漪就曾说过:"语文和生活紧密相关,离开了生动鲜活的生活,语文的生命力何在?教语文忽视生活活水,忽视引导学生对生活的观察,那无疑是沙上建塔,终难成效。"因此,提高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写作教学与生活接轨。  相似文献   

9.
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实际上就是对学习生命体主体地位的重新确认,就是对语文与生活的本源关系的重新确认。语文原本就是从生活中形成、提炼和分离出来的,其源头在生活那里,离开了生活就不是语文。站在学生的角度教语文,就是要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为教学起点。以生活的情景为教学情景,以生活的过程为教学过程,以生活的角色去理解和安排教...  相似文献   

10.
闫淑姣 《考试周刊》2013,(57):52-52
<正>语文教育因其工具性和深厚浓郁的人文性成为学生实现自身社会化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课程。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可见,语文的学习与人类的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是不能分割的。离开了生活的语文教学就是无源之水,缺乏活力,教学活动就得不到支撑。因此,我们有必要"让语文教育回归生活"。然而,我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小  相似文献   

11.
<正>"生活即教育"就是说:"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这就说明,生活是教育的来源,"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教育会随着社会生活的改变相应地发生变化,生活是教育的来源,要把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生活是知识的海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中处处皆学问,生活中处处是教育。下面就来探讨一下语文教育在生活中的运用。一、在语文教学中充满生活气息,提高学生的理解文本能力语文是来源于生活,又在生活中体现的。语文一旦离开了生活,就成了无源之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学习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远离了生活的学习活动是空洞的,离开了学习的生活也是不完整的。而学习语文更离不开日常生活,生活是语文学习之源,生活中到处都是语文学习活动。阅读、识字、口语交际、作文等学习活动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因此,我们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课前要鼓励学生观察生活,课堂上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再现生活,课后引导学生去体验生活。我们经常提到的"教学的生活化",其实就是把教学活动放在社会生活中间,通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愿望,将教学目标的实现转化成为学生社会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来自于生活 ,又促进新生活的形成。语文教材犹如一部百科全书 ,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天然地与生活相联系 ,天然地与人类文明、世界风云相联系。因此 ,离开了生活 ,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 ,语文便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 ,只会枯萎、干涸。“问渠哪得清如水 ,为有源头活水来” ,要使语文教学常教常新 ,要使课堂充满生机活力 ,必须引来丰富的生活活水。一、生活是语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信息情境。人的语文能力得有一定的信息环境才能提高和发展。并且 ,人才只可能产生在先进的信息情境中 ,人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艺术来源于生活。语文就是这样一门艺术。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但却又不仅仅是一门语言,它不仅包含了天文地理、人文科学等等,还包含了生活这一大课题。教育是人类独有的社会活动,只有人类的传递生活、生产经验才能被称为教育。所以,离开了生活、生产经验的学习就不叫教学,同理可知,语文教学也是如此。知识来源于生活,也促进了生活的提高,所以,生活中到处都充满着知识,我们应当有发现知识的眼睛,才能找到生活与语文的连接点,让生活成为学习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一个“美”。中学语文课选编的文学作品,大都是“文质兼美”,适合语文教学的典范文章。它是熔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情感美、语言美等于一炉的文学作品。离开了美,语文教学,特别是语文课堂教学就像一张失血的脸,显得苍白而无生气。因此,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在三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悟出了要搞好语文教学,必须摆正十个关系。1、摆正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的关系,《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这门学科,它的重要特点是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的辩证统一。接着又提出了途径和方法:在培养学生读写能力的过程中,注意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进行思想教育和语文教学。由此可见,离开了思想教育的语文教学,或是离开了读写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以来虽然小学语言教学与教育改革的发展同步取得了较大的变化,但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仍然还是教师独掌一面,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考试前还是划着所谓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去背诵和记忆。确认关键语言部分,总结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归纳写作教学的种种方法,让学生做笔记,盲目地去背诵整篇课文内容,在考试中虽然获得了高分,但是这种过度依赖于课堂的教学模式,与日常的生活脱离了重要的关系。语文的教学一旦离开了教室,就不会在日常生活中看见它的影子;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一旦离开了生活,语文就失去了色彩。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让生活进入语文课堂,让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语文中体会生活,在生活中看见语文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考试》2007,(9)
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诗意的生活离不开语文给予的精神营养,如果离开了生活的意义,语文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反思我们的教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9.
谈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必然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玲 《甘肃教育》2011,(21):39-39
语文的天地非常广阔,生活中处处能用到语文,即使说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也不为过,因此,语文教学也应该突出生活性。然而,目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空间极为狭小,甚至有脱离生活的现象,本文中,笔者将就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肖瑜 《陕西教育》2009,(4):53-53
大家知道“人文性”就是语文课程的灵魂。我们离开了人文性,语文教育将褪去生命的色彩,丧失人性的魅力,枯竭生活的源泉,毁灭艺术的创造。因此,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基本的起源。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就应该高扬语文教育的人文性,还语文课堂以生命的活力和创新精神。那么实施语文教学,同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我们当今教育教学的热门话题,有待于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