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于永正老师通过长期、大量的语教学实践,通过认真反思、总结、升华,逐步形成了他的以主体观、素质观、创新观为主要内容的语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3.
于永正老师执教《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在板书课题这一环节,就让听者感受到于老师训练扎实的教学风格。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大家一起跟着老师写课题(教师一笔一画板书,学生跟着写),注意:“鲁”字当中这一横要长,“迅”字要注意笔顺,捺要写出变化,一波三折(教师巡视,表扬写得好  相似文献   

4.
王蕾 《小学生》2011,(4):47-47
1师生相互尊重中的“双赢” 作为全国闻名的老师,于老师始终将学生摆在课堂的主体位置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答案,总能找到其中的闪光点,有误的也不是全盘否定,而是用他特有的“于式引导法”进行恰当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一步步导向正确的一面。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再思考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  相似文献   

5.
凡是听过于永正老师讲课的人都为他高超的教艺而折服 ,无不赞叹他的课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特别是他课堂上轻松自然的教学幽默更让听课人回味无穷。德国的海因·罗麦说 :“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 ,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于老师常常以恰到好处的教学幽默润色课堂 ,为教学增添亮色。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教学过程中 ,有这样一处妙笔 :于老师请一位学生读课文 ,其他学生边听边想像情节。该生有韵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 ,把同学们带进了静谧的果园 ,人人神情专注 ,个个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于老师扫视了一下全班同学 ,然…  相似文献   

6.
朱霄 《天津教育》2003,(4):42-42
特级教师于永正的课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样说一点都不夸张。于老师的每一堂课都充满笑声、掌声、赞叹声。凡是听过他讲课的人都为他高超的教艺而折服,无不赞叹他的课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笔作为于老师的弟子,每次听他讲课都受益匪浅,特别是他课堂上轻松自然的教学幽默更让听课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7.
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是一座山,一座矿藏丰富的山--这样一座教学艺术的高峰,我们景仰之,更要学习之.北大附中程翔先生曾说过:"研究任何事物都应该既究其‘表'又究其‘里'.‘表'是‘里'的外化,‘里'是‘表'的源泉."笔者试图换一个角度,从底蕴这样的"里"去学习于老师.  相似文献   

8.
在师范读书时,我看过于永正老师的上课录像,读过他的文章;走上讲台后,曾有幸当面聆听于老师的课。我深深折服于他炉火纯青的教学艺术——简洁、淳朴却又耐人寻味、发人深省。这几年,  相似文献   

9.
于永正的“五重教学”一直被语文教育界所推崇.“五重教学”,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于永正提出教育的“两个名字”的教育理念:“影响”和“激励”.解读于永正的课堂教育艺术需要围绕其教育理念,从课堂导入艺术、课堂造境艺术、课堂评价语言艺术三个维度来进行.  相似文献   

10.
今年早些时候,我有幸聆听于永正老师的《一株紫丁香》。于老师追求的是简简单单的教学风格,收获的是扎扎实实的课堂实效。他的课没有故弄玄虚的"卖弄",没有故作姿态的"忽悠",是那么真切、自然、民主、真诚地与孩子交流。整个课堂弥漫着浓浓的师生情味。尤其让我震撼的是,于老师在教学中设置了自己背诵课文的环节。当于老师告诉同学们自己要背诵课文时,我看到了同学们惊讶的表情,期待的目光,继而专注地听于老师一字不漏地  相似文献   

11.
时间:2005年5月16日下午地点:南通市港闸区五里树小学对象:全区语文教师代表主持:瞿茂森(港闸区教研室)主持人:各位老师,上午我们听了于老师执教的《第一次抱母亲》,欣赏了于老师的教学艺术,并聆听了于老师精彩的讲座。现在,于老师又来到了我们中间,使得我们能够近距离地和于老师接触,和于老师对话。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有许多问题和困惑,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可以向于老师请教。  相似文献   

12.
凡是听过于永正老师作文教学课的人无不为这样的情景所打动:课堂上.在师生轻松平和的交流中.学生的习作情感在不断升温,习作的视野在逐渐开阔。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让听课教师如沐春风.更令人震撼的是课堂上学生的表现:那富有情趣和灵性的言语表达.那轻松习作、享受作文的情感流露.就连这帮孩子们的语文老师都连声惊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平时相比真是判若两人。”是什么原因使原本沉闷的作文教学在于老师的演绎下而熠熠生辉?是什么原因使日常作文课上挤话编话.畏写烦写的学生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3.
<正>我有幸观看了于永正老师的阅读课《爱如茉莉》的课堂教学实录。我看着情不自禁地赞叹着:"粉笔字写得多好啊,跟字帖里的字一样美!","范读课文真动情,读活了!","读课文的过程就是完美的不露痕迹地学‘导’的过程","哟,头发都白了,有七十岁了吧?";我看着内心的崇敬不断增加着……于永正老师今年整整七十岁了,真的是白发苍苍,可身板还像年轻人一样挺直,精神依然矍铄,读起课文还是那样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虽然嗓子有点干,有点不适,不时咳嗽一声,可丝毫不影响朗读的感染力,读到最后,老人泪眼婆娑。面对这位老人我肃然起敬。同为人师,同为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我看到了大  相似文献   

14.
卢光阳 《教育文汇》2006,(8):F0002-F0002
在我国小学教育界,如果有一个“十大名师”名单,我想于永正老师一定会当之无愧地荣列其中。于老师在小学语文教育园地辛勤耕耘了40多年。凡是了解于老师的,都说他是一位既有先进的教改理念,又有丰富  相似文献   

15.
2011年版课标更加强调了写字的重要性,特别指出:“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那么如何提高练字效果和书写质量呢?  相似文献   

16.
于永正老师的课堂教学充满着智慧,散发着灵气,是科学和艺术的高度统一,许多方面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现选取其引导学生解词的课堂教学片段略作赏析。  相似文献   

17.
笔者有幸听到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月光曲》一文。在指导学生背诵第九自然段时,于老师首先请同学们听配乐录音,帮助学生理解内容,领会情感,然后让学生自由朗读,提出看谁第一个把课文背下来的要求,最后在检查学生背诵时,于老师说:“同学们,先听  相似文献   

18.
最近,笔者观摩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精品示范课《月光曲》,又一次被于老师那精湛的教学艺术深深折服,尤其是对于老师“蹲着板书”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9.
“细节决定成败”。课堂上的细节体现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细节,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决定着教学过程的丰富程度。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课既温厚敦实、血肉丰满,又摇曳生姿、妙不可言。细品起来,与他关注教学细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