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一位教师上"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或少几)应用题"的练习课时,把"补"问题改为"猜"问题,效果较好。开始,老师说:"同学们,有一道应用题,问题没写出来,你们能猜出我要问的问题和要列出的算式吗?"随即用投影仪打出题目:"小明有12元钱,小红有8元钱。?"小学生一听"猜"问题,兴趣盎然,都想猜中,个个动脑筋,急不可待地举手发言。  学生A说:"小明和小红共有多少元钱?算式为12+8=20(元)。"老师马上把学生回答的内容用投影仪打出来。  学生B说:"小明比小红多多少元钱?算式为12-8=4(元)。"  学生C说:"小红比小明少多少元钱?…  相似文献   

2.
[题目]几个人凑钱买一件物品,如果每人拿 8元钱,凑的总钱数比物品的价钱多3元;如果每人拿7元钱,凑的总钱数比物品的价钱少4元。求凑钱的人数和物品的价钱各是多少?  相似文献   

3.
1郾教师出示学生玩卡片的游戏图(小红有27张,小明有张,小东有5张)。2郾教师问: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①小红和小明一共有多少张?(27+3)②小明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3+5)③小红和小东一共有多少张?(27+5)④三人一共有多少张?(27+3+5)⑤小红比小明多几张?(27-3)⑥小红比小东多几张?(27-5)……3郾教师让学生口算学过的算式。[评:通过创设玩卡片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游戏中就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对数学产生了一种亲近感]4郾教师选择27+5,组织学生探索口算方法。(1)学生先独立摆小棒,尝…  相似文献   

4.
林俊 《湖南教育》2001,(14):51-51
“大光和小明每人有10块糖,大光给小明2块后,小明比大光多多少块?”这是一年级数学活动课的一道题目。学生一般这样思考:根据大光和小明每人都有10块糖,大光给了小明2块后,小明的糖就有10 2=12(块),大光的糖就有10-2=8(块)。所以,小明比大光多12-8=4(块)。  相似文献   

5.
积的近似值的教学可分以下四步进行.一想.新课开始,教师给学生一个题目,供学生思考回答:小明和小英的妈妈同去商店买布,通过计算,小明妈要付12元5角6分5厘;小英妈要付10元4角6分4厘.想一想"小明妈和小英妈实际付了多少钱?为什么?"二看.导入新课后,教师可让学生自学例7和取  相似文献   

6.
.1,(1)同学们排队做操,小红的左边有5个人,右边有6个人,一共有多少个人? (2)i2个向学排队做操,雄亡的左边有5个人,小红的右边有几个人?(第一册练习二十八第n题)解析.这是在学生学习了“连加连减,,这一知识的基础上出的思考题。解答此题(1)时,学生往往只将左右两边相加,解答此题(2)时,学生往往只将总人数减去一边人数得另一边人数。因此解答时,要启发学生不要忘记“小红”本人。正确算式是:①5 1 6=12,而不是5十6=11;②12一1一5“6,而不是12一5二7。 2.小明和小华看同一本故事书,·小明看了8页,小华看了11页,谁剩下的多全(第~册总复习第19题)…  相似文献   

7.
四、课堂面貌:从“轻松畅快”到“深活结合”【案例再现】案例A:两位数乘两位数。用课件展示如下情境:李老师想买12本《安徒生童话》作为获得作文竞赛一等奖同学的奖品,每本17元,他带200元钱够吗?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学生很快列出了算式17×12。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索17×12的准确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师:现在请各组派代表说说你们的研究成果。生:我们把12本书的价钱一本一本地加起来:17+17+……+17=204(元)。生:我们先算了6本的钱,17×6=102(元);然后102+102=204(元)。生:我来补充。第…  相似文献   

8.
在教退位减法“十几减八”时,教师课前准备四件标价都是 8元的商品:童伞、书包、文具盒、童鞋。在课上给四名学生分发人民币: 15元、 13元、 11元、 16元 (均有一张整 10元币 ),依次到柜台前买一件商品。教师提问:“要求各剩下多少钱,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四个算式。教师再问:“你们刚才看到顾客各拿出多少元 ?找回多少元 ?”学生很容易答出:都是拿出 10元,找回 2元。最后问:“四位顾客各剩多少元 ?你们是怎样想的 ?”学生积极发言,如第一个顾客原来有 15元,拿出一张 10元,用了 8元,找回 2元,还剩 7元,即 15- 8=…  相似文献   

9.
算一算     
爸爸要小明去买啤酒。小明拿着元钱,来到商店里。售货员阿姨说,一瓶啤酒元。小明问:“空瓶子能退钱吗?”阿姨回答:“当然能啊。瓶子里的啤酒比瓶子贵元钱。”请你算一算,一个空瓶子能退多少钱?算一算  相似文献   

10.
灵机一动     
实物演示教应用题   “大光和小明每人有 10块糖,大光给小明 2块后,小明比大光多多少块 ?”这是一年级数学活动课的一道题目。学生一般这样思考:根据大光和小明每人都有 10块糖,大光给了小明 2块后,小明的糖就有 10+ 2=12(块 ),大光的糖就有 10- 2=8(块 )。所以,小明比大光多 12- 8=4(块 )。   有一个学生的想法与众不同,他直接用 2+ 2=4(块 )。我喜出望外,这正是我希望出现的简便方法。当问他怎样想时,他却答不出来。   我画出线段图,但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明白。这是我没想到的。   我急中生智,从粉笔盒里拿出两支同…  相似文献   

11.
教学一册简单应用题“学校里有12个,借走9个,还剩多少个?”时,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如下: 首先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复述题意后,教师问。“这道题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情?”(生:……)“题目告诉了我们什么?”(……)“‘借走’是什么意思?”“从哪里借走了9个?”(……)“题目要我们算出哪一个数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减法算)“如何列算式?”“结果是多少?”……  相似文献   

12.
一年级1.猜猜我是谁?()()()2.你会很好地分类吗?14+35+711-83+76+6+510-417-48+90+613-10+09-613-715+212-93+3+68+611-50+1219-218-8-10得数是12的算式617312得数是6的算式得数是17的算式得数是3的算式3.妈妈想买6个桃子,买哪两袋最合适?请你连一连。二年级1.你会根据下面的路线图填空吗?(1)小红从家向()走()米到公园,再向()走()。(2)小红从学校向()(),再向()(),最后向()()。2.□○□=□(条)3.(1)的价钱是的几倍?□○□=□(2)小华买了2支花了16元钱,每支多少钱?□○□=□(元)(3)小红有28元钱,想买6个,够吗?(4)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4.这是…  相似文献   

13.
[题目]赵、钱、孙、李四家各拿出同样的钱合买一批椽子用来盖房子。在分配椽子时,赵家比其他三家少要了8根,这三家各拿出80元钱给赵家。买回的椽子每根多少钱? [一般解法]根据“赵家比其他三家少要了8根”可知,如果其他三家和赵家分得的椽子数一样多,则还剩8×3=24 (根)没有分配。若平均分给四家,每家可再分得24÷4=6 (根),这说明其他三家每家多分得椽子8-6=2(根)。他们三家各拿出80元钱给赵家,这80元钱便是2根椽子的价钱,所以,每根椽子的价格为:80÷2=40(元)。  相似文献   

14.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的“数一数与乘法”其特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数一数”,在数中发现“同数连加”。教学:数一数,有多少个?如左图:开始学生只会用手指着熊猫数1、2、3……15。这时教师可启发:除了一个个地数以外,还有没有数得更快更好的方法呢?随着教师的提问,学生便仔细地观察图形,积极思考,很快就得出:横着看,有1个3,2个3……5个3,共有15个。如果把每种数法列成算式,便是:5 5 5=15(个);3 3 3 3 3=15(个)。让学生观察算式,并说说两个算式中的“同数”分别是哪两个数。为了强化这种数的方法,还要让学生数下图共有多…  相似文献   

15.
一、加强对比训练,培养思维的批判性思维的批判性要求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对错误的方法能够辨析。例如:1.红花有25朵,黄花比红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2.红花有25朵,比黄花多5朵,黄花有多少朵?有些同学看到题目里的“比……多”,就用加法计算,得出两题的算式都是:25+5=30(朵)。很明显,第2题的解法是错误的。从第2题的条件“比黄花多5朵”可知,红花比黄花的朵数多,红花是25朵,黄花比红花少5朵,要求黄花的朵数,用减法,即:25-5=20(朵)。为什么同样是“比……多”,一道题用加法,另一道题用减法呢?教师应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16.
有些应用题,按题目的条件顺序去思索探求解答方法比较困难,有时,还会出现繁杂的运算。如果能逆向推理,将题目的条件顺序颠倒过来去思考,解答起来往往会方便许多。 例1.王老师上街买书,第一次用去所带钱的一半,并从银行取出36.80元;第二次用去身边所有钱的一半还多12.70元,此时,还剩下30元。王老师原来有钱多少元? 【思路】第二次买书前王老师身边有钱:(30+12.70)×2=85.40(元);第一次买书前王老师身边有钱:(85.40-36.80)×2=97.20(元)。 解:[(30+12.7)×2-36.8]×2=97.20(元) 答:王老师原来有钱97.20元。 2.小明看一本科技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2还多2页,第二天看了余下的1/2还少1页,剩下20页没有看完。问小明第一天看书多少页? 【思路】根据已知条件,利用“逆推法”倒着  相似文献   

17.
[教学片段] 根据情境图,求小明的房问有多大,学生列出算式3.6×2.8. 师:同学们不妨先估计一下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生1:把3.6看成3,把2.8也看成3,3×3=9,把一个数看大了一些,另一个数看小了一些,所以面积在9平方米左右. 生2:把3.6看成4,2.8看成3,4×3=12,把两个数都看大了,所以面积一定比12平方米小.  相似文献   

18.
题目根据图中的条件,求每只棒棒糖多少钱?分析与解:对两步及两步以上应用题,要先找出并算出中间问题。那怎样想中间问题呢?⒈从条件想起。从图中看出,这道题的已知条件有三个:一箱棒棒糖一共48元,里面装12盒,每盒有8只。根据“一共48元,里面装12盒”这两个条件,可以求出中间问题:每盒棒棒糖多少钱?⑴每盒棒棒糖多少钱?48÷12=4(元)=40(角)⑵每只棒棒糖多少钱?40÷8=5(角)⒉从问题想起。要求每只棒棒糖多少钱,需要知道这箱棒棒糖的总价格和总只数,而总价格已经知道,所以要先求出“棒棒糖一共有多少只?”这个中间问题。⑴棒棒糖一共有多少只?8…  相似文献   

19.
沈超 《天津教育》2004,(5):34-35
一年级学生在初学应用题“小明有12块糖,吃了5块,还剩几块?”时,大多数学生列算式:5 7=12(块),回答“还剩7块”。这表现出低龄的学生已经具有原始的方程意识,但教师通常的方法是先给予“错”的评价,再规定——“已知的数要写在左边,要求的数写在右边”,即必须写成:12-5=7(块)。  相似文献   

20.
这天,森林小学正在上数学练习课,狒狒老师为了考察小学员们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下面这样一道题:买1千克苹果要6元钱,等于1千克桔子价钱的3倍。买5千克苹果的钱,能够买多少千克桔子?小学员们看了题目后,一个个都认真地思考、解答起来。狒狒老师在巡回辅导中发现,大部分学员都用下面的方法解答:①1千克桔子的价钱6÷3=2(元)②5千克苹果多少钱166×5=30(元)③能买多少千克桔子30÷2=15(千克)综合算式6×5÷(6÷3)=30÷2=15(千克)答:能够买15千克桔子。可是,狒狒老师发现,小猕猴的解法却与众不同。于是,狒狒老师请小猕猴演板。小猕猴列的算式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