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月下旬,西北大学历史系和陕西师大历史系联合召开了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除两校历史系师生外,还有吉林师大历史系、延安大学、陕西省出版局、西安市部分中学等单位的同志。会上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充分反映了砸碎“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精神枷锁后,大家思想解放、学术空气活跃的新气象。主要讨论了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问题师大历史系付教授孙达人同志在以往批判“让步政策”的基础上,研究汉初社会,提出了《秦末农民战争后的社会和汉初生产力的发展》的论文,着重探讨农民战争如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他把汉初的生产发展和汉王朝对户口的控制两个社会现象联系  相似文献   

2.
?樱桃园?是一部具有丰富内涵和深刻意义的四幕戏剧。契诃夫将俄国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压缩到樱桃园中,每个具体的人物形象都是俄国社会各阶级的象征符号,反映了当时各阶级对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态度,表达了作者对俄国社会未来发展坚定的信心。  相似文献   

3.
杨素萍 《职大学报》2007,(3):108-109
与时俱进这个词语近几年几乎成了我们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最流行的词语之一,什么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具体内涵怎样?江泽民同志与与时俱进有什么关系?与时俱进有什么重要性?本文对上述问题通过晚清政府的历史进行了理论探讨和阐释。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的人口问题当然地成为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为考察农村人口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的关系,我随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营的部分师生一起来到了易门绿汁区的两个特困乡——竹子、河尾两乡调查,我们走访了12个村的很多农户之后发现:人多地少的矛盾是造成这些地方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说我国的现状是:“人口多,底子薄”那么可以说:多在农村,薄也在农村。怎么个多法,薄到怎样的程度?出现人多地少这一矛盾的因素是什么呢?带着这样一些问题,我进一步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5.
关于中国古代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问题,史学界多年来虽然争论激烈,但是有两个公式相继占统治地位。一九六五年以前是:“革命斗争——被迫让步,再斗争——再让步。”①其后则是:农民起义——反攻倒算,再起义——再反攻倒算②。现在,“让步政策”论似乎又占了上风。我们认为,这两个公式都不能科学地说明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要将这场学术讨论深入下去,取得进展,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历史实际  相似文献   

6.
一、政治气候的概念 政治气候,是一个由“政治”与“气候”两个概念组合而成的政治学术语。那么,什么是政治、什么是气候呢?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对政治的解释其说不一。中国古代认为“政治”就是“治国之道”。列宁从社会经济关系与阶级关系的角度来解释政治,认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①“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  相似文献   

7.
孔丘思想的核心是“仁”,孟轲把它发展为“仁政”。几千年来,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以及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者,无一不对这个东西唱赞歌,将其神化为“圣道”。钻入共产党内的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条件下,也打出了这面黑旗。因此,“仁”到底是什么东西?在阶级社会中,到底有没有“仁政”?林彪鼓吹“仁政”的目的何在?弄清楚这些问题,对于认识孔孟之道的反动性与欺骗性,对于认识林彪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极右实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太平天国缺乏知识分子的原因王东艳在中国农民战争的历史长河中,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规模,影响和意义都可谓是空前的。这场空前的农民战争有可能推翻清王朝,实现“太平一统江山”,但它最终还是失败了。那么,为什么太平天国没有把实现“太平一统江山”的可能转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今天讲从东汉末年到唐朝初期的儒法斗争。这期间,爆发过两次规模巨大的农民战争。黄巾大起义以后,曹操、诸葛亮等法家人物登上政治舞台;隋末农民战争以后,又相继出现唐太宗和武则天这样有作为的政治家。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这个时期的农民战争和儒法斗争的关系,弄清儒法斗争的阶级基础和实质,有助于总结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历史经验,普及、深入、持久地开展批林批孔运动,为现实的阶级斗争服务。 (一) 东汉末年,豪强大地主集团控制着政权。他们把经过“白虎观会议”确定为“官学”的孔孟之道越捧越高。他们顽固推行尊儒反法路线的结果,使儒学泛滥,政治腐败,豪强割据,  相似文献   

10.
代际关系,被称为是社会整体关系的一个晴雨表。父母怎样对待子女,往往体现着其社会地位、阶级本质,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阶级烙印,其发展演变也自然体现着历史的进步与变革。本文比较近代西欧资产阶级与中古封建贵族对待子女的态度,尝试从家庭内部观察其阶级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我国行省制实行已历700年。它怎样形成?历史价值如何?明清以来又怎样演变?有何经验教训?源于行省制的现行省地县制是否合理?今后变化趋势如何?这些问题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不论历史学科或政治学科均无专文深入探讨,仅在一些教科书和工具书中有一般介绍。我们认为研究行省制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关系甚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鉴此,本文试图将历史学与政治学结合,将中国古代史研究与现实问题结合,从历史哲学角度大跨度地全面探讨行省制之历史渊源和存在价值,剖析其内在矛盾和兴衰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聋教育的对象是聋人,但是聋人更是聋教育的主体,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在这个社会环境里生活的是他们,他们有权利了解这个世界,对自己学习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要求。过去聋校的课程强调知识的传输和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很少考虑到聋生学习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感受,也很少考虑学习这些知识对聋生将来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因而课程的设计需要倾听聋人们的“声音”:聋人的愿望是什么?他们是怎么理解这个世界的?他们希望学些什么?哪些东西是他们参与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们是怎样去解决的?学校所学的课程给…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的无数优秀儿女,为了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前赴后继,英勇奋斗.洪秀全、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发起的革命均以失败而告终,他们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充分说明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改良派、民族资产阶级不是中国的领导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他们都自动地退出了中国的政治舞合,中国的前途何在?历史的重任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巡视制度贯穿于我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及其在澄清吏治、缓和社会矛盾、调节统治阶级的内部关系、保障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方面的作用和历史局限性,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创立的巡视制度体系和新时代巡视制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司马迁不朽的历史巨著<史记>,以它丰富的内容和各具形式的手法,记载了从远古到汉武帝时约三千年的社会变革、学术文化、宗教活动、天文地理等情况,反映了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人物的活动以及复杂的社会矛盾和斗争.  相似文献   

16.
信仰、道德、法律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称之为一种互释互约的解释学循环。基于解释学循环对三者之间关系进行重新考察,对于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社会发展内在矛盾凸显期,正确处理和运用三者之间关系,有利于社会的实际发展走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健全和完备。  相似文献   

17.
自从顽固维护奴隶制的孔丘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以后,历代反动统治阶级都把它当作统治和奴役人民的道德规范。叛徒、卖国贼林彪胡说“仁”、“勇”、“知”,就是“团结”、“斗争”、“唯物论”,他的死党陈伯达则诡称“这些道德在现代可以成为新的美德”。“知、仁、勇”究竟是什么货色?孔丘和林彪为什么要拚命鼓吹它? (一)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它以所谓言行准则来规范人们的活动,使其适应于一定量阶级的利益。“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  相似文献   

18.
贾谊的公文体现了了深刻的政治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治国方略,体现了汉初知识分子在大一统封建帝国创始时期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标志着汉初公文的最高成就.从贾谊公文写作可以得到如下启示:其一,公文写作担负着“经国之大业”的历史重任,它的社会作用是那些抒发个人情感的诗赋所不能比拟的;其二,要使公文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公文写作主体必须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出色的政治家;其三,贾谊公文的文学性、议论性只是公文写作的一个历史现象,不能据此将其误读为“文学散文”或“政论文”,现代公文不能盲目地模拟其公文的“文学化”手法及其论证手法  相似文献   

19.
一、青年社会化的历史回顾青年是一个社会历史现象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 ,同时 ,青年的发生发展又推动历史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青年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青年既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又是社会的创造者。重大的社会变革往往是通过青年实现的 ,青年运动是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在认识和改造社会过程中发挥着主体的作用 ,是各种阶级力量争夺的对象。青年的重要性在于它在社会发展中处于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同时 ,青年的发展还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制约。青年适应现实社会的程度 ,…  相似文献   

20.
全国第二届国共关系史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4月23日至27日在陕西师范大学召开,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 一、关于国共关系史的主题国共关系史的主题是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的命题。关于国共关系史主题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1.国共关系史的主题是解放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其理由是:这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命题,适用于历史一切领域,也适应于国共关系。2.国共关系史的主题是阶级斗争。因为阶级关系是国共两党最基本的关系,两党之间的斗争始终是围绕着中国走什么道路及建立什么样的国家这个根本问题。3.国共关系史的主题是中国社会的历史进步,具体表现为争取中华民族独立、统一、民主、富强和文明的斗争。这一历史主题在各个时期因具体历史条件不同而在内容和侧重点上有所不同。4.国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