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启示录     
一、视而不见的关爱 雨天,一个穿着高跟鞋的年轻漂亮的女教师不小心摔倒了。一位心理学教授和他的助手看见了,助手想上前去搀扶女教师,教授制止了助手。教授说,你这样做会让女教师感到尴尬,最好为她保留掩饰难堪的机会,让她作一个小小的调整,好继续从容前行。  相似文献   

2.
"悄悄教育法"是指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教师采用悄悄的、隐蔽的方式,使用让人理性、使人冷静的话语、动作或文字等让孩子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而不是由教师指出错误,强令改正."悄悄教育法"照顾了孩子的接受心理,淡化了被教育者"受教育"的意识,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严厉的责罚,而是老师真心的关爱.……  相似文献   

3.
"悄悄教育法"是指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教师采用悄悄的、隐蔽的方式,使用让人理性、使人冷静的话语、动作或文字等让孩子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而不是由教师指出错误,强令改正."悄悄教育法"照顾了孩子的接受心理,淡化了被教育者"受教育"的意识,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严厉的责罚,而是老师真心的关爱.……  相似文献   

4.
老师,您变了     
上小学五年级的侄儿放学回家对他妈妈说,在学校里捡到100元钱。他妈妈问都没问就抱着孩子亲了一下说:“我儿真能!”就把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第二天侄儿放学,又捡了100元钱交给他妈妈,他妈妈二话没说,领着孩子就去了商场,拿着孩子捡来的钱给孩子买了一双鞋,算是对孩子的奖励。第三天,学校老师通知召见家长,也许是孩子的父母预感到不是什么好事,就推说有事让孩子的爷爷代劳去了学校,不知根底的爷爷到学校挨了老师的批评,还退还了200元钱。原来孩子班上的同学,偷了自己家的1000多元钱,给四五个要好的同学分了,被家长发现后…  相似文献   

5.
人格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和行为指向 ,是孩子早期培养的重要方面。孩子从小自尊心就很强 ,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鼓励和赞赏。有一次 ,我要一个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春晓》这首诗的意思。他站起来后低着头默默不语。我鼓励他 :“男子汉要胆子大 ,说不好不要紧 ,开始吧!”可他还是一言不发。我清清嗓音 ,微笑着说 :“来 ,和老师一起说。”果真 ,孩子动口了 ,而且说得蛮不错的。从那以后 ,那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 ,成绩进步显著。我想 ,假如那次我粗暴地说 :“坐下吧 ,像个哑巴 ,真没用。”无疑 ,那将会使学生更难堪 ,他可能…  相似文献   

6.
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多关爱犯错误的学生,要给犯错的学生留面子,留尊严,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其自己体会领悟。也就是说,要因势利导地帮助学生认清错误,让学生的“错误”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资源。  相似文献   

7.
"悄悄教育法"是指在尊重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教师采用悄悄的、隐蔽的方式,使用让人理性、使人冷静的话语、动作或文字等让孩子自己明白错误,自觉改正错误,而不是由教师指出错误,强令改正。"悄悄教育法"照顾了孩子的接受心理,淡化了被教育者"受教育"的意识,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严厉的责罚,而是老师真心的关爱。在某种情况下,这种教育方式可以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我尝试实施的"悄悄教育法",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8.
今年在北京市“迎 50年大庆做跨世纪先锋”活动中被评为首都楷模的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她在自己潜心的教育实践中“以师者的爱去培育学生的爱。”这种“以爱育爱”的教育思想不仅给予了她的学生以师者的关爱。如今已升华为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种教育理念。一、爱学生情驻童心李烈常说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 ,在学校尤其需要老师的尊重、理解、赏识和支持 ,老师要睁大眼睛找学生的优点 ,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把教师的心血、才智、热情都凝聚在对学生的爱之中 ,要让每一个孩子都沐浴在教师的爱中 ;孩子们在爱中学会的是爱 ,在尊…  相似文献   

9.
曾经在某个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清晨,年轻爱美的女教师身着素装,脚踏高跟鞋,轻盈地走在路上。细细的鞋跟伴随着雨滴声敲打着水泥路面,像在演奏一首与水有关的乐曲。然而,就在一个下坡拐弯处,不知什么原因,女教师一脚踩在路边的青苔上,突然打了一个滑,重重地摔倒在地。文章的作者“我”刚想冲过去扶,却被身旁与其谈话的教授拉到一旁“隐藏”了起来。女教师走后,教授的一番话发人深省:“我们不能轻易去扶‘摔跤者’,只要他们摔得不重。因为,好心人的关爱只会使摔跤者失去掩盖难堪的机会,有时‘视而不见’才是真正的关心。”  相似文献   

10.
幼稚是孩子的天性,犯“错误”是正常的。教师在宽容学生“错误”的同时,要注意把道理给学生讲明白。 在一节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我先让学生听乐曲《二泉映月》,接着请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时,一个学生说:“老师,这首乐曲我听了直打瞌睡。”话音刚落,全班哄堂大笑,那学生的脸红了。这时,我没有全盘否定这个学生的感受,而是首先表扬了他能够大胆地说出自己对  相似文献   

11.
雨果曾说过:“尽可能少犯错误,这是人的准则;不犯错误,那是天使的梦想。尘世上的一切都是免不了错误的。错误犹如一种地心吸力。”作为老师,应该认可学生的错误,也应该允许学生出错。任何人都会有错误出现,关键在于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找到错误的原因,从而让自己以后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老师应该学会做一个“甩手掌柜”,学会“放手”.在“放手”中让学生展现自我风采,让学生培养自己的创造性,让学生自强自立. “放手”让学生去干,首先,就要让学生自己作选择,尊重孩子的努力.有一句话说得好:“给我一次机会,还您一个惊喜.”根据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每一个人都有被他人、被社会认可的愿望.这就需要有表现的机会,表现才能产生兴趣和自信.著名的名班主任魏书生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他相信,“坚持每位学生都是自己的助手,自己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  相似文献   

13.
唐老鸭信箱     
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我犯了一个低级错误,同学们都取笑我,弄得我不敢发言了。广德薛雨你是个极有上进心和自尊心的孩子,为自己的“低级错误”而脸红。叔叔告诉你, “低级错误”牛顿老先生也犯过。他曾在墙根为家养的一大一小两只猫挖过一大一小两个  相似文献   

14.
王祥是三年级的学生。去年十月份,六年级学生罗时奎失掉一支钢笔,给他捡去了。他当时没有还给罗时奎,准备留着自己用;不几天他便把那枝钢笔的套子,套在自己的笔上。后来给罗时奎看出来,就告诉老师。老师教育罗时奎同学先不要声张,一定负责来处理这件事情。老师并没有马上和王祥谈捡钢笔的事情,而是对他很关心,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困难。中国少年报有个故事叫“一枝钢笔”,是讲一个孩子拾到钢笔后,想留着自己用,后来他认识自己的错误,终于把钢笔还给人家。老师就有意识地帮助他在说话课的时候,对大家讲述这个故事,同时使他受到深刻的教育。接着,老师便将他找来和蔼地问:“你讲了‘一支钢笔’的故事,你看那个孩子好吗?”他答:“好。”“你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有感于学生自尊心的伤害而告诉老师,对待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学生足活生生的人.他们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除了年纪小一些外,他们不比成年人缺少任何东西。作为教师,要相信和尊重每一个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以分数当作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使他们始终处于愉悦的心境之中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我相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信任中.他便学会尊重;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怀疑中,他便学会自贱。毋庸置疑这是真理。  相似文献   

16.
一、师生问好早晨,校园里,学生遇到老师,工工整整地行一个标准的队礼,甜甜地叫一声“老师,您好!”老师或点头微笑,或回礼:“同学们好。”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看到学生,迎上前去,主动问好,必然送给孩子清晨第一缕阳光,滋润孩子的心田。“问好”由“学生”主动变成“老师”主动,一定会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17.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无意中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在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插不好,打不开。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样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如愿以偿。听完朋友的故事,我感触很深。无形中,我联想到我的工作,联想到我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尽量避免学生发生错误,让学生在平坦道路上学习,即使发现错误也是批评一通。现在看来,我错了,错误也有错误的价值,这让我重新认识了“错误”,重新审视“错误”。  相似文献   

18.
童心的知音     
欣喜地听说,那位女教师在学生的日记本里,和她的学生辩论。“我和他辩得很激烈。我写一大篇,第二天,他写出更大一篇来反驳我。”她笑了,“我和学生就是这样。我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面对老师,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所有的孩子,都爱上学,都喜欢学校,喜欢老师。...  相似文献   

19.
一些教师错误的认为:自己并没有体罚学生,只是“说他几句,让他长个记性,学个人样,还不是恨铁不成钢”。其实“语罚”是一种语言惩罚,也是一种变相的体罚。它对孩子人格、尊严的损害,丝毫不亚于体罚。从小在老师讽言讥语中长大的孩子,心灵的创伤和耻辱感可能会伴随他一生。长大后或者形成自卑、封闭的心理品质,或者变成一个没有爱心、自私自利的人,这不能不引起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沉思。  相似文献   

20.
绿领巾 西安市未央区一小学搞教育“创新”,把学生按领巾颜色分成两类:好学生戴红领巾.学习不好或者调皮的学生戴绿领巾。这让戴绿领巾孩子家长感到很难堪,认为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但学校坚持认为这并非歧视,而是激励学生上进,下次争取戴上红领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