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物类展览是我国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类别。博物馆儿童教育的讨论日渐丰富,但以科技自然类展览和儿童博物馆为多,文物类展览一般以设置儿童活动区的形式作为对儿童教育的补充。然而,与文物类展览分离的儿童活动区或许为文物类展览忽略儿童观众的需求提供了有利的借口。据观察,部分博物馆的文物类展览仍将受众定位在文物爱好者和研究者等成人层面,未能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因此,有必要为文物类展览提高儿童教育意识,设计教育活动等提出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2.
以色列的两位学者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设计了调查内容与方法,对4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学生集体参观学习的过程、活动形式、交流互动和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导览内容、方式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组织学生集体参观科技类博物馆不同策略下的学习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的参观导览内容与方式,既不符合当代的科学教育发展趋势和博物馆对学习效果的新追求,也不适用于科技类博物馆基于实物展品的体验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本研究的内容、方法、结果及其理论基础,对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均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经过30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建设成绩斐然,对促进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提高、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发展不平衡、场馆利用率不高、管理机制僵化滞后等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面对国际上科学教育的智能化、虚拟化和科技类博物馆科学教育外延及其越来越多地参与科学文化传播的趋势,结合国家“十三五”规划,我国科技类博物馆在“十三五”期间应做好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虚拟科技类博物馆、推动特色科技博物馆建设、创新完善科技类博物馆管理等重点工作,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梳理不同情境理论中“情境”的概念,明确科技类博物馆学习情境的概念主体,剖析“情境”与科技类博物馆学习特征(基于实物的体验式学习/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的关系,分析科技类博物馆学习情境的基本依据与重要意义。最终明确科技类博物馆学习情境的基本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构科技类博物馆学习情境的营造模式:“情境-体验/探究-认知”,提出营造科技类博物馆学习情境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具体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探究性学习方法作为提升儿童素质的学习方法,与传统教育、启发式教育都有不同之处。本文重点分析了博物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使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进行儿童美育,在分析了目前博物馆界现状及成绩、不足之后,通过介绍、分析笔者亲自操作参与的一个典型案例:首都博物馆与北京三里河第三小学的"博物馆寻美教育活动",总结出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进行博物馆美学教育的心理特点以及探究性学习方法在博物馆儿童美育的应用方法和经验,为业内该领域的研究及实践提供参考与启发。  相似文献   

6.
早期学习在国际上讨论得越来越多,博物馆和其他机构都视之为一个趋势。参观传统博物馆的幼童在增加,这促使博物馆教育人员考虑相应的教育实践问题。当今世界的主要从业人员和机构在考虑学习问题时也有了一个转变,这种转变包括他们对建构主义框架的接受。这种教育和学习方式意味着知识是个体基于生活经验、个人兴趣、天赋、先验知识和文化态度建构而成的。随着幼童观众的增加,为适应这类观众的特殊学习模式,需要遵循与儿童有关的当代学习理论的新实践。幼童参观博物馆时,诸如玩、讲故事、感官体验和主动学习等策略可能会帮助孩子与收藏中的物件建立联系。当幼儿班(3-5岁)和幼儿家庭的孩子满怀兴奋和期待走进博物馆时,创造小孩及其成人伙伴积极参与的体验是教育人员和其他博物馆专业人员的责任。对提升博物馆从业人员对博物馆面向儿童的机会及有效实践的认识,理解教育理论及这些重要理念与展馆中实践的关系而言,这是个特殊而适时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创客空间和相对应的教育活动越来越受到科技博物馆的关注。国内的科技类博物馆也开始建设创客空间或引入相关的教育活动。这类学习活动有什么特点,如何设计创客空间中的学习活动?本文通过对美国科技博物馆创客空间及其教育活动的分析,探讨创客式学习的特征和活动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教育是为观众的自主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和强化观众的学习行为,并使观众的学习结果与博物馆教育目标相结合的过程。在现代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中,教育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也是首要的任务。儿童博物馆作为一有明确的观众和任务导向的特种博物馆,教育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尤显重要。要实现儿童博物馆的教育使命即通过特色的展示规划和教育活动,提供一般  相似文献   

9.
自然史博物馆是公共博物馆初创时的主要形态,其后发展演变出多种形态。本文通过分析国际科技类博物馆发展历程及其背景,指出科技类博物馆的实质是构建和传播理性科学知识,其存在意义是奠定人作为世界主体的现代社会的知识基础;科技类博物馆呈现显著的发展阶段性,其收藏价值、组织目标、社会作用相应调整和改变。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当代科技类博物馆需要坚持构建和传播理性知识的信念,拓展成年观众群体,鼓励观众参与科学研究过程,服务所在地地域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0.
正教育是博物馆的首要责任,博物馆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欧美发达国家都把博物馆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资源和学习基地,儿童是博物馆的主要观众和服务对象。2014年美国约有35000家博物馆,其中儿童博物馆约有300多家。在美国,不仅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儿童博物馆,而且其他博物馆也都十分重视儿童的博物馆学习,往往都辟有服务儿童的专区(儿童展区或儿童体验学习中心)。参观博  相似文献   

11.
自2011年美国颁布《K-12科学教育框架》提出STEM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科技博物馆尝试探索基于本馆资源开展STEM教育。随着2017年1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公布,我国在小学阶段对于STEM教育有了自己的标准与参考。但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科学课程标准与美国科学教育标准从定位到内容都存在现实差异。本文试图从比较中美课程的差异中解读出不同的理念与方向,以寻求更适合在我国科技博物馆开展科学教育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中美两国图书馆学信息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美两国图书馆学信息学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谢汝ABSTRACTThroughacomparisonofcurriculainlibraryandinfor-mationsciencebetweenChinaandtheUnitedStates,thea...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of graduate level archival education identifies core curricula and evaluates these programs in school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s well as in history departments. It focuses on the idea of specialized knowledge and systematic theory where the knowledge and theories that educators have selected as an initial means of introducing new archivists to the profession has a significant bearing on what an educator considers ’x201C;core.’x201D; It presents data on programs, curricula, courses, and syllabi and by way of example, focuses on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ntroductory archives courses.  相似文献   

14.
美国数字人文研究发端较早,与档案领域的交流互动频繁。本文通过梳理美国数字人文与档案领域的合作历程,把握两者的研究趋向及发展环境,总结出美国数字人文对档案理论研究、档案业务实践、档案教育培训三个维度的影响。同时,指出我国档案领域可借鉴美国经验:从思想层汲取并融合数字人文理念;从业务层开展"档案+数字人文"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才层注重培养档案人才的数字人文素质;从平台层打造特色的涉档数字人文中心。  相似文献   

15.
博物馆使命是博物馆对其存在理由的解释,是博物馆实践操作层面的理论依据和行动指导,对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实现科学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我国博物馆存在“使命宣言真空”的困境,更遑论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基于使命宣言的科学传播。在博物馆使命宣言撰写、围绕使命的科学传播与使命反思重塑方面,国外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已积累大量经验。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科学技术类博物馆在使命宣言构建中的基本要素与撰写流程、围绕使命宣言的业务活动展开与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6.
开放科学环境下国家科技文献发展战略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科技文献是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支撑和保障,通过研究国内外科技文献建设情况,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制订做好前期战略研究。[方法/过程] 针对我国科技文献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国外科技文献建设的经验,总结开放科学环境下科技文献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新需求,提出我国科技文献建设的未来布局和发展规划。[结果/结论] 提出未来我国国家科技文献建设的重点方向:建成国际一流的新一代国家科技文献基础设施和科技文献长期保存体系,确保我国科技文献可持续供给和战略安全;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开放知识服务系统,突破新一代科技文献智能知识服务的关键技术与产品的自主供给瓶颈;建成覆盖各类创新主体的国家科技文献协同保障服务体系,形成开放智能知识服务新业态;积极引领科技文献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舞台的影响力。并且,从5个方面提出我国国家科技文献建设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统计多媒体展品在中国科技馆不同主题展区的应用数量,再以美国探索馆展品作为参考,分析探索馆展品与多媒体展品的本质特点与适用范围,探讨多媒体展品的应用场景与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科技报告作为“重量级”的科技战略资源,是区域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体系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能够在 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广东省科技项目投入产出情况。本文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基于“广东省科技报告服务系统”的后台数据 情况,对广东省科技报告的整体概况及与其他省市对比、科技报告地域分布情况、呈交单位类型、项目经费情况等指标,从 宏观上把握科技报告管理与建设的总体情况,定量描述广东省科技报告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针对广东省科技报告制度 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促进科技报告管理研究与实践、为广东省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通过对美国iSchools院校图书馆学硕士在线教育现状的分析,归纳总结美国图书馆学硕士在线教育的经验,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国内图书馆学教学模式改革的现实需求和在线教育的广阔前景,通过对20所美国iSchools院校的官方网站进行调研,分别从学分学制、课程数量、课程类别、核心课程等方面对其在线教育模式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得出对我国图书馆学在线教育建设与发展的启示。[结果/结论]通过调查发现,美国iSchools图书馆学相关专业硕士在线教育呈现出3个特点:课程形式灵活多样,多举措保障在线教学质量;在线课程数量多、覆盖范围广且课程体系完备;在线学习与校园学习基本相同。据此,结合国内现实情况,提出我国图书馆学在线教育的建设应关注国际在线教育的发展态势,改革图书馆学传统教育模式;采取多种授课方式,提高图书馆学在线教学质量;以职业发展为导向,注重人才培养个性化;实现图书馆学传统与在线教育两者优势结合。  相似文献   

20.
剖析质性研究的概念、特点以及它产生的理论基础,比较了质性研究方法与定性研究方法,论述了质性研究在图书馆学情报学领域中的适用性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