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档案建筑应在满足高校档案馆各项事业功能的前提下,以建筑为主、设备为辅,来保证建筑内部环境的稳定,从而有利于档案保护.基于这一认识,依照现行国家规范,结合档案保护工作经验,从高校档案建筑选址与规划,高校档案建筑设计功能分区,高校档案建筑结构选型、抗震与构造,高校档案建筑耐火与消防,利于档案保护的若干档案建筑设计细节等五个方面,思考高校档案建筑设计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档案展览可以系统地介绍和揭示特定的档案内容,是档案馆主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向社会宣传档案工作、增强社会档案意识的重要方式,也是体现档案馆公共服务能力、促进档案馆自身发展建设的有效途径。为了对档案展览设计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估,“档案展览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针对评估指标及其权重赋值展开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3.
许晓彤 《中国档案》2016,(12):68-70
专题数字档案馆概念界定 近年来,国外涌现出类似宇航数字档案馆、建筑数字档案馆、“9·11”数字档案馆等在某一特定题材的档案资源基础上建设的数字档案馆,国内也出现了现代文学馆、名人艺术馆等以专题组织档案实体馆藏的档案馆。然而,国内目前对这一类型的档案馆没有较为通行的定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档案馆建设新情况新趋势 庄惟敏、张博雅、张维在《中国档案》2014年第10期上撰文,首先,指出国际档案馆建设的新情况是:随着档案载体的变化,对档案馆建筑提出了新要求,档案的联网查阅和备份,信息化、数字化已成为档案事业的大势所趋.为进一步提高档案馆的利用服务效率,数字化阅览、网络服务等功能逐渐成为档案馆建筑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各国民众利用公共档案馆的意识不断增强,档案馆建筑的职能定位也愈发博物馆化,文化教育功能越来越成为档案馆建筑公共服务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档案馆和图书馆自发联合起来,共享资源为公众服务.其次,指出了国际档案馆建设的新趋势是:一是人性化.国际上新建的档案馆普遍对人性化有较为深刻的思考,更加重视档案馆建筑的文化教育功能,强化民众的互动.二是智能化.作为国际档案的重要发展趋势,智能化在新时期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与修复方面新途径、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档案馆文化新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宗文萍 《北京档案》2003,(11):30-31
一、档案馆文化框架结构解析 1、档案馆文化体系及其文化要素档案馆文化的物质文化层要素,包括档案实体(含馆藏档案和档案载体)、馆舍建筑、档案馆环境、设备等,这些是档案馆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新世纪“信息社会化、社会信息化”潮流的推动下,档案界逐渐认识到“社会化是世界档案事业发展的共同趋势”,呼吁档案馆走“社会化”的道路,倡导档案馆主动与社会牵手,拉近与老百姓的距离。顾名思义,档案馆社会化是档案馆与社会融合的互动过程或趋势。从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档案馆工作实践看,档  相似文献   

7.
档案专题展对活跃档案馆的利用服务工作,扩大档案馆的社会影响,宣传档案工作社会价值等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档案馆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的档案专题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在解剖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8.
来自特藏室建设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任仲 《中国档案》2003,(6):36-40
在我国3885个各级各类档案馆中,仅国家综合档案馆就保存有1.3亿卷件档案,尽管近些年来,随着新建、改建、扩建档案馆数量的不断增加,目标管理考评工作的推动和促进,各级财政部门对全国重点档案抢救工作的大力支持,档案的保管、保护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但与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要求还有差距,尤其是那些珍贵、重要的档案,并没有“享受”到其应有的保管环境和保护措施。因此,国家档案局有关部门在2001年对建立特藏室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其目的是想在档案馆建立一种保护那些重要档案的形式和方法。目前,档案馆建立特藏室的工作正在一些地区展开。本文正是据此展开了调查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专题展览的策划与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举办档案专题展览是档案馆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发挥社会教育作用的重要形式。目前,随着档案展览工作的不断实践,档案部门对其理论和操作层面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如何根据需求,办好档案专题展览,提高展览的影响力和教育感染力,业已成为档案馆业务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将结合北京市各档案馆围绕党和国家以及本市中心工作,抓住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的时机,举办档案专题展览的实践,探讨国家档案馆如何办好档案专题展览。专题展览又称之为临时展览,是指档案馆根据党和国家,以及地区、系统的中心工作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利用重大纪念日,配合重大活…  相似文献   

10.
6月19日,唐山市档案局为宣传“国际档案日”专fS~rj作的专题宣传片《走进唐山档案馆》在唐山市电视台专题播出。专题宣传片从馆藏的革命历史档案、旧政权档案、知名企业档案、抗震救灾档案、珍贵特藏档案及档案馆的发展等角度进行了拍摄。宣传片历时13分钟,  相似文献   

11.
动态简讯     
《北京档案》2005,(9):49-49
石景山区档案局馆召开“十一五”规划研讨会,密云县西田各庄镇召开档案专题座谈会,崇区档案局馆信息化系统通过专家验收,西城区档案馆接收历代帝王庙修缮工程档案进馆,门头沟区档案学会正式成立。  相似文献   

12.
档案馆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功能,而档案展览是档案馆文化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路径。本文采用网络调查法,收集“十三五”期间档案展览数据,并从主题、内容、形式、时间等八大维度进行编码,进而分析该时期档案展览的特征,总结其在选题、内容、形式设计与技术应用、策略等方面的经验启示,为“十四五”时期档案馆更好地开展档案展览工作、发挥档案文化教育功能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档案馆"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功能辩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档案和档案馆的社会功能可以抽象地概括为“资治”、“存史”和“文化传承”。三者之间存在“资治”为源、“存史”为本、“文化传承”为实的辩证关系。“资治”是档案现象的成因 ,也是“存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的源泉。“存史”是社会赋予档案馆的最高使命 ,是档案馆的根本功能。文化传承功能的提出是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档案职业的一次“重新发现” ,是对档案馆社会功能的高度涵盖 ,它具体体现在档案馆的“存史”、“资治”功能之中。狭义的档案文化效用不同与广义的“文化传承”功能 ,它只是众多档案利用形态之一。在强调档案文化效用的同时 ,决不可本末倒置 ,忽视甚或忘却档案职业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以来,湖北省宜城市档案馆专门建立了书记、市长活动专题声像档案,刻录成光盘,赠送书记、市长。此举受到了市委书记曾玉平的高度赞誉,引起了书记对档案工作的关注,亲临档案馆调研,并挥毫题词:“尊重历史,继往开来”,馈赠勉励档案干部。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宜城市档案馆专门建立了书记、市长活动专题声像档案,刻录成光盘,赠送书记、市长。此举受到了市委书记曾玉平的高度赞誉.引起了书记对档案工作的关注.亲临档案馆调研,并挥毫题词:“尊重历史,继往开来”,馈赠勉励档案干部。  相似文献   

16.
4月14日,国际档案理事会城市和地区档案馆处执委会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举行绿色档案建筑国际研讨会。上海市档案局(馆)长朱纪华在致词中说,档案馆承载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历史记录,其建筑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融入绿色理念。国际档案理事会城市和地区档案馆处以绿色档案建筑为主题举行国际研讨会,对于我们正在建设面向公众的现代化公共档案馆建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次研讨交流对于提升上海的绿色档案建筑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中国档案学会在郑州举力叮“档案防火救灾应急处置”专题研讨会,重点探讨了档案馆消防系统的发展和保障档案实体安全的重要性。自古以来,火灾是现代人类社会的一大灾难,它不仅在顷刻间可烧掉大量物质财富,毁灭无法补偿的历史文化珍宝,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命安全,对档案构成最大威胁的更是火灾。针对火灾必须配置消防系统,是我国自古以来建筑档案馆库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相似文献   

18.
档案文化产业建设构想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围绕档案文化产业及其建设 ,提出了四个构想 :一是建立大档案观 ,关注个人档案观念 ,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二是建设档案数据库 ,提供档案整理和保管的技术与设备 ,传播档案文化内容 ;三是以档案展览为试验田 ,围绕展览开发文化产品 ,并以展览现场为推销场所 ;四是尝试举办“档案文化周”、“档案馆一日游”等活动来宣传档案工作和档案文化产品 ,扩大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高校档案专题数据库是高校档案馆在当前信息化时代前提下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管理、开发和利用的产物,也是高校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一项创新手段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档案局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提出“实现一个目标,推进两项建设”的发展思路。“一个目标”即实现传统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转型;“两项建设”,一是新馆馆合建设,二是与公共档案馆建设相适应的档案资源、档案法制、档案信息化、档案业务建设和档案干部队伍建设,以及改善档案事业发展的外部条件等。目前,福建省档案馆新馆项目已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