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懂而不会、会而不能"到"懂而会、会而能"体现了学生日趋完善的认知过程,这个过程受内因(自已学)与外因(教师教)共同推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对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的成因与对策研究,自然离不开解决问题,更离不开高考.当下,全国的高三师生都在紧张有序备战2013年高考.此刻,若能充分关注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并尽可能消除之,对改良高考复习、提升高考成绩无疑是大有裨益.下面,笔者就高三数学复习中存在"懂而不会、会而不能"现象的成因与应对策略和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平时的教学中,常常不缺少"平静"的事情,但缺少的是让学生感到"惊动"的事情;常常不缺少"平凡"的事情,而缺少的是让学生感到"惊奇"的事情;常常不缺少"平淡"的事情,而缺少让学生感到"惊喜"的事情。过多的"心平气和"的教学会造成学生思维的沉默、静止和学习上的麻木和麻痹,让学生的表现越来越平庸。有活力的教学很多时候不需要"平铺直叙",而需要一种能够让学生"惊心动魄"的学习场景和学习内容,以激励学生的学习斗志和激扬学生学习的  相似文献   

3.
小学数学的传统教学方法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喂"与"被喂"的关系。而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我们应该改变那种让学生跟着教师亦步亦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4.
在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经验介绍中,都是如何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经验,而夹于前两种学生之间的大部分不"显眼"、不"突出",处于被遗忘角落的学生,姑且称为"中层生",却很少有人谈起,这些学生被忽视的原因大概有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放而不扶"与"扶而不放"的英语课堂教学弊病,"扶放进阶"教学通过目标演示、差异推进、协作互助与独立学习四个步骤将学习的责任主体从教师那里转移到学生身上,最终实现学生的独立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学习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以往的教学,大都采用填鸭式的方式去灌输,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重视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结果老师讲得累,教得烦,学生学得苦,负担重,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目前我们都强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而"少教多学"正是提高教师"教"的水平,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实现"减负增效"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式较为注重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而很少关注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只能够授学生以"鱼",而不能够授之以"渔",与新时期的素质教育理念不相符。探究性学习策略旨在加强和提高学生参与体验学习的程度,贯彻落实课堂教学学生主体这一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现象:对学生的答案简单肯定或否定,而不阐释任何理由;对学生答案不作评价,含糊过去;无论学生答案对与错,都用"很好"、"不错"、"有创意"来评价,甚至学生答案明显有错误也不予以指出。这样大大降低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的同时,也要精心处理学生的回答。  相似文献   

9.
<正>人教版《政治生活》教材中,公民"选举权"被定义为"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故教师在教学与讲解习题时,反复强调"选举权"特指人大代表选举这一类。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发现,实际生活中的民主选举内涵与外延非常广泛,这造成了应然和实然的矛盾,加剧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内容知而不信、知而不  相似文献   

10.
教育惩罚要唤起学生的羞愧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惩罚从根本上看是一种触动与改造学生心灵的教育手段,而不应该异化成为"复仇报应"或"杀鸡骇猴"的工具.只有把触动与改造学生心灵作为惩罚的目标,惩罚才有它存在的道德意义与人性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启发式启发式在我国源于孔子,在《论语》中孔子阐述了他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中,学生心求通而尚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开其意;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不达其辞。就是说,要先让学生形成"愤"、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教育逐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做法。一、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师往往只注重讲解,于是"满堂灌"成了初中数学教学的常态,师生互动很少,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这种现象直接影响了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而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表现出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功课。这种现象的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而"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相似文献   

13.
"问题学生"一般是指在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任何一个方面存在较为严重问题的学生。"问题学生"往往都不只是一个方面有问题,而具有综合性。一、"问题学生"的常见类型1.厌学不听讲、不写作业,有的迷恋网络、有的干脆辍学。2.不遵守纪律严重小说小动,易和教师发生冲突,对集体影响较大。3.品德不好打架骂人,欺负同学,劫钱,小偷小摸,抽烟喝酒,与异性有不正当交往,与社会上不三不四的人有联系,离家出走,不孝敬父母等。这类学生多是"边缘生",往往一只脚在学校,另一只脚在社会。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一套农村孩子作文教学必须"因循"而"不守旧"的方法,与同行共勉。  相似文献   

15.
一、什么是启发式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中,学生心求通而尚未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开其意;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不达其辞。就是说,要先让学生形成"愤""悱"的心理状态,然后才予以开导、指点,这就是"启发"。总之,启发式教学符合教学过程的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各学科教学  相似文献   

16.
王本建 《小学生》2012,(12):94-94
一、正确的认识1.课堂上的"活"与课堂常规是统一的。课堂常规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常规管理上要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对学生活"的内涵教师也要有正确的的认识,"活"不等于不要课堂常规,它不是指"乱哄哄",表面上的"热闹",而是指在课堂学习中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8,(18)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教师工作的主阵地。笔者认为,课堂教学其实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的活动场地,重点不在"教学生",而在于"教学生学"。课堂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课程,而应当是"人",能激发起学生自主探索和批判性介入社会生活的,便是一位成功的教师,这样的教学,便是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学生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如果没有外部激励机制,学生就很难长时间对认知活动保持强大的学习动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随着学习的深入而逐渐降低,甚至会失去学习兴趣。如何激励学生,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与学习热情,让学生始  相似文献   

19.
耿再荣 《家教世界》2013,(9X):198-198
早恋是班主任教育"挠头"问题,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作为班主任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早恋问题,不可以听之任之,也有不少老师存在"谈早恋而色变"的惶恐的不健康的心态,要因势利导,多多理解与信任学生,找出早恋的症结,并且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早日走出早恋的泥潭,从而充满阳光地学习与生活。  相似文献   

20.
启发式在我国源于孔子,在《论语》中孔子阐述了他的启发式教学的精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习中,学生心求通而尚通,谓之"愤";口欲言而未能言,谓之"悱"。孔子强调:不到学生心求通而未通之时,不启迪他,不开其意;不到学生口欲言而未能言之时,不开导他,不达其辞。就是说,要先让学生形成"愤""悱"的心理状态,然后才予以启发、开导、指点,这就是"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