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有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教师缺乏开拓意识,学生缺乏参与意识。因此,可以在初中语文课内教学中渗透闽南文化;组织初中生展开课外阅读,深化对闽南传统文化的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有关民俗内容的课外活动。同时也需要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有良好的传统文化修养,才能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的渗透闽南文化。  相似文献   

2.
乡土文化是指某一地区人们长期以来创造的富有本地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体表现主要有礼俗、人文精神、民间工艺等。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果将其恰当地渗透,将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当前新课改的持续深化发展的趋势,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渗透地方历史文化研究。本文以庄浪县为例,通过渗透地方历史文化与地方史料,来让学生深入地学习历史,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地方史料,来认知历史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4.
广东畲族乡文化传承和乡土历史教材的开发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历史教材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对广东畲族乡的族群记忆建构现状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乡土历史教材对当地畲族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影响和作用,以河源漳溪畲族乡为例,对该地区的乡土历史教材的编撰作一定的编辑和补充说明。  相似文献   

5.
姚风华 《文教资料》2008,(34):128-130
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恰当地渗透乡土历史教学,不仅可以达到乡土历史教育和宣传的目的,而且会活化教材,加深学生时所学学科教材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本文以泉州乡土历史为例,阐述了乡土历史的学科渗透教学的可行性和其具体要求.实例  相似文献   

6.
姜胜祥 《贵州教育》2013,(13):42-45
初中历史教育要真正做到给人以智慧和启迪,使学生成为有情操、会思考的人,就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历史教学中重记忆轻理解,重灌输轻思维,以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形成并倡导利用地方史资源,拉近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是中学  相似文献   

7.
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节点上,培养人才需要从基础教育做起。通过多样化的中学历史教育方式融入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也是开展中学历史教育的文化载体与平台,对于学生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自身修养,是现代中学历史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传承,对当代文化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及创造力的源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立足点。因此,我们应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其中,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邓秀珍 《广西教育》2020,(5):111-112
本文论述小学语文课堂中利用乡土文化进行教学的方法,建议在识字启蒙、课文解读及作文练习等教学环节中落实乡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的最生动的教材。深化德育,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德育功能,是新时代每个历史教师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本主要论述了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一)加强史论结合,突出爱国主义主线;(二)发掘教材中两类德育因素,加强德育渗透;(三)运用教材的彩图、插图、警世名言、练习题,深化德育教育;(四)使用乡土历史教材,有机渗透德育教育;(五)利用校外德育资源,搞活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的发育期,是人生现、世界现、价值现趋于成熟的关奠过渡时期,这对于人一生的品质修养与形成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初中阶段对学生加强品德教育,其意义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学科之间的渗透、相互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强,许多的问题如只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内是很难得到彻底解决的,必须充分联系多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完全解决。  相似文献   

13.
杨丽 《成才之路》2013,(8):16-16
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博大精深,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历史文化知识,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提高小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规定:"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一、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育的理论依据1、从新课程改革需要来看,有必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地方史教育。《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提出:"多方面开发和利用校外历史课程资源。一是利用历史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增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二是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还应随时随地发现和利用本地区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阅历丰富的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一项重要工程,而本文将从对学生考测的作文题材料进行剖析,引发思考,进而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上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渗透等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7.
爱国主义是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历史教师对提高学生对爱国主义内涵的认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责无旁贷。历史学科的特点、丰富多样的历史教学素材、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结合乡土历史进行教学等都促进了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美术教材地域的适用局限性越显突出,教师们不难发现,有的一些课题内容并不适合本地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美术教学,这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必须考虑和研究的问题,而开发、利用、融入本土文化却是书本知识的有益补充。即增添了教材的地方性、乡土性,又让学生在实践的探究中拓宽了审美领域,使学生在本土文化的传承中增强审美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审美与创造的能力。为此。美术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并通过美术的学习感受和接受文化的影响,进而参与文化的传承。并表达和创造文化。下面,笔者结合实践探究中的感悟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广物博,每个地区都有熠熠闪光的地域文化,传统与现代相交融,这是我们德育工作者宝贵的教育资源。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走进家乡文化,能培育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传承家乡文化的美好志向。  相似文献   

20.
历史学科根据性质被划分为人文学科,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历史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民族历史有充分的认识,并铭记历史。同时,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有利于引导、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对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分析研究在历史教学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