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凯 《教育探索》2004,(1):63-63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应该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单方面发展人的科学思维而放弃艺术思维的发展,最终将导致人的科学思维发展水平的下降。为此,在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在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培养的同时,要特别强调对学生进行艺术思维的培养。一、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在人脑中的联系与作用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越来越明晰,对人脑的认识也是如此。日本的医学博士春山茂雄,通过研究发表了《脑内革命》一书。春山茂雄在传统的人脑左右分工的基础上,经过研究认为,人的左脑不但是“理性脑”…  相似文献   

2.
艺术思维作为人类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形象思维升华的最高层次,是人类思维的多种方式和类型的复杂组合体。结合人类学和其它文化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的认识艺术思维的特征。在我们看来,在起源上,艺术思维是巫术思维与神话思维的对立统一;在方法上,艺术思维是隐喻思维与换喻思维的对立统一;在形态上,艺术思维是渐悟思维与顿悟思维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3.
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两者相辅相成.音乐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艺术思维发展,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推动科学思维的发展.探讨小班科学探究活动中的音乐应用,对更好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是人类认识和创造世界的两种自觉的思维方式。它们在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中发展,是多种心理因素相互联系、相互诱发、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过程。对艺术设计来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缺一不可。只有善于使用两种思维方法,才能设计出高水平的新产品。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它在教学上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学上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学上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教学上的运用,标志着教学媒体质的飞跃.计算机的应用,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将对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促进作用.由于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是人脑思维活动的模拟,是对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构、功能及其规律的把握,因此,其在教学上的运用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发展,符合现代化教学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一、人类心理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心理活动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这一高级物质的属性,心理活动须以人脑的生理机制为基础,不依存于人脑的心理活动并不存在.从猿到人约历经了一、二千万年的漫长岁月,动物的脑才逐渐进化为人脑.因此,人脑及其心理活动是人类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心理活动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离开客观现实的作用,人脑也不能单独产生心理活动.每一时代的人,都在特定的历史社会中生活,其心理活动也是所处历史社会客观现实的反映,人脑及其心理活动的发展水平,都受一定历史条件所制约.  相似文献   

10.
语文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是塑造人的文化理念并使人立足于社会的一门基础学科.语文课堂既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又须超越现实的物质世界:既要立足于生命,又须传递超越于生命的永恒精神.构建和谐真实的使人获得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语文课堂才符合时代发展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Science, Philosophy of Science and Science Teach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中国的科学教育已走过百年历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教育作用。但总的来说,我国的科学文化还很不发达,科学教育程度不够。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努力:第一,全面理解科学教育,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第二,培育积极完整的科学文化;第三,创造和谐、自由的科研环境。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grams is to prepare aspiring professionals for the challenges of practice within a particular profession. These programs typically seek to ensure the acquisition of necessary knowledge and skills, as well as providing opportunities for their application. While not denying the importance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this paper reconfigures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s a process of becoming. Learning to become a professional involves not only what we know and can do, but also who we are (becoming). It involves integration of knowing, acting, and being in the form of professional ways of being that unfold over time. When a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gram focuses on the acquisi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it falls short of facilitating their integration into professional ways of being. In addition, through such a focus on epistemology (or theory of knowing), ontology (or theory of being) is overlooked. This paper explores what it means to develop professional ways of being where the focus is becoming, not simply knowing as an end in itself.  相似文献   

16.
17.
18.
要搞好科学教育,需要拓宽视野,深化认识,提升境界,减少盲目性。为此,要弄清科学的内涵、关注科学内涵的发展;要摒充狭隘的还原主义科学观,从多种角度揭示科学的内涵、本质并加以综合;要注意挖掘现代科学的文化内涵,认识它对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作用,重视科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并用来指引科学教育的改革,不能简单地采用"科学 人文"的方式;还要抓住重点,妥善处理好科学文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对科学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们对科学本质的认识经历了由科学的“真理观”向科学的“建构观”的转变。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将直接影响着教师对科学教育目标的不同理解,对科学知识的不同选择,对教学主题的不同设计、教学话语的不同使用,对学生学习的不同评价。教师不同的科学本质观及其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科学本质观的形成,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以及看待问题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