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发动的战争结束了,一场现代化的新闻大战也偃旗息鼓了。战事进展期间,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这场现代化的战争上来。和以往不同的是,由于现代传媒的高科技发展,从战事拉开的第一天起,到萨达姆政权土崩瓦解,全世界的人都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视现场实时直播,关注和了解伊拉克战局的每一步发展变化。也因此,伊拉克战争被世人称为“电视现场直播的战争”。和电视现场实时直播一样,新闻摄影在这场局部战争中,也依托高科技的手段,以最快的速度和多方位的直观形象画面,展现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报刊上,同步报道了伊拉克战局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2.
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已结束一年多了。这里我们以战事报道中使用的“嵌入式报道”方式为个案,分析它的传播方式、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战后的伊拉克采访是非常困难的,萨达姆政权垮台后,由于美英联军缺乏对这个国家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伊拉克陷入严重的无政府状态,抢劫、枪杀事件屡见不鲜,社会治安混乱,在这里工作的人们没有安全感。面对战后的伊拉克,我开始还真不知从何下手采访,因为新华社在伊拉克只有3名记者,另外2名是文字记者,分工非常明确,只有我是“飞毛腿”天天往外跑。租了一辆美国产福特卧车,司机是一位由于伊拉克战争而失业的老本行,会一点英语,非常有经验,哪里有新闻,哪里是热点他好像都知道。因为伊拉克政府前新闻部被美军解散,所以,只能到美军当局所谓的新闻中…  相似文献   

4.
从3月20日美英联军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巴格达沦陷,全世界数以亿计的眼球白天黑夜地都在关注着战事的进展。而把战争画面直播到每一个家庭的则是世界各大媒体以及那些让我们有足够理由向他们脱帽致敬的战地记。  相似文献   

5.
自美英联军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以来,全球媒体都采取各种形式与手段进行“快速报道”与“追踪宣传”,伊拉克军事报道已成为全球亿万人关注  相似文献   

6.
《大观周刊》2006,(43):20-20
11月5日,伊拉克高等法庭裁定前总统萨达姆在杜贾尔村案中犯有“反人类罪”.并判处其死刑。消息一出,守在电视机前焦急等待结果的伊拉克人或欢欣鼓舞,或极其愤怒,或上街庆祝,或游行抗议。一时间,萨达姆个人的生死命运和伊拉克整个国家的前途命运,成了全球瞩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7.
电视新闻跟其他新闻媒体比,最大的优势就是把新闻事件以最快速度、最直观的形态传达给受众。譬如,在英美联军攻打伊拉克战事中,电视新闻可以说抢尽了风头:战事的最新进展,战争的残酷性,都通过画面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时已不需要你在那里口干舌燥地进行描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电视摄像记者尽可  相似文献   

8.
3月20日 ,美伊战争爆发 ,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同步推出《关注伊拉克战事》特别报道 ,直播战争 ,获得空前成功 ,节目收视率平均增幅达到了500 %。这次直播报道充分调动一切可能的电视表现形式 ,声音、画面、屏幕文字三位一体而又各尽其能 ,多渠道、实时地向国内外观众传递战事资讯。特别是屏幕文字滚动播出 ,不断在第一时间报道最新战况而不干扰直播进程 ,独立于声音、画面之外 ,形成另一个完整的“新闻世界” ,在电视直播中大显身手。滚动字幕是屏幕文字的一种。屏幕文字“是指根据新闻内容需要 ,后期制作时迭加在屏幕上的文字”。屏幕文字在…  相似文献   

9.
3月20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第一时间首报伊拉克战争爆发的消息,之后以空前的报道规模紧紧跟踪战事发展。连日来每天用总和十多个小时的综合新闻、整点新闻和特别直播——“海湾零距离”不断刷新前沿信息。巨大的震撼力使广播收听率直线提升,第一周内收到的各类短信息就达50多万条,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尤其是业内同仁的充分认可更是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0.
声纹的妙用     
自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发动伊拉克战争到12月23日萨达姆总统被捕的半年间,令美军难堪的是,一直未能完成确认萨达姆的身份。萨达姆一边过着逃亡生活,同时又不时发表各种声明。因为萨达姆有许多替身,一旦在电视台播送萨达姆的声明,随着就出现这样的问题:声明究竟是出自萨达姆本人还是替身模仿的呢?  相似文献   

11.
吴文 《新闻实践》2007,(2):34-34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被执行死刑的消息,各报都作了及时报道。但在处理方式上各有不同,由此引出了一番思考。人民日报在一版底栏右角发了一则萨达姆被处死简讯,转而在国际新闻版以较大篇幅报道了各方对此事作出不同反应,选用了一张伊  相似文献   

12.
3月20日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不仅是国际秩序的最新变化,也是传媒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岭——人类历史上首次完全由电视直播的战争。当全球媒体风云际会在海湾国家的时候,报刊电视广播互联网各种媒体全身心地投入了另外一场“战争”,报道形式持续创新,内容观点多样互动,不仅吸引了公众的“眼球”,也引起了新闻界的广泛关注,本刊特地组织了伊拉克战争报道的分析,展示本次战事新闻的创新与变化。  相似文献   

13.
杨彬 《声屏世界》2003,(9):27-28
从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时35分伊拉克战争开始,中央电视台第一、四、九套节目便以“关注伊拉克战事”为专题进行了大量报道,同时从多种角度对战事进行了评论。这些评论突破了传统模式,同时担负起了“信息过滤”的任务,这是电视新闻评论在新时期产生的新功能。  相似文献   

14.
武楠 《当代传播》2008,(6):118-119
本文通过对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电视新闻节目“60分钟”播出的丹·拉瑟对时任伊拉克总统萨达姆的独家访谈进行个案分析,探讨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的角色定位和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不仅成功地运用了“逆程序作战”等全新的作战样式,试验了一批最新研制的高技术武器,而且还积极探索“软战力”的应用,把新闻媒体这种“无形武器”的效用发挥到了极致,使之真正成为牵动  相似文献   

16.
北京时间2003年3月20日上午10∶350,筹备已久的美国军队开始向伊拉克发射“战斧”导弹,代号为“伊拉克自由行动”的战争爆发了。 随后攻伊的美军地面部队也开始向伊拉克边境移动,随时为开始大规模地面进攻作好准备。 开战3小时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电视讲话中称,“我以领导人的身份和你们在一起准备参加战斗,我们的军队也准备好了随时应战。”此言决非安拉保佑式的精神慰藉,这让人想起早在16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就曾警告说,如果美国对伊拉克发动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大兵与一群伊拉克人的欢笑中,位于巴格达市中心的萨达姆铜像被套上了粗大的绳索,然后轰然倒地,许多人跳到“萨达姆”的身上手舞足蹈。与此同时,24年前多伊拉克旧国旗被迅速粘贴到铜像倒塌的地方。 这一“历史性的时刻”迅速被美国的电视台广为播放,全世界都读懂了这个画面:萨达姆时代“终结了”。 24年的专制压力、8年的两伊战争、48天的海湾战火、10多年的国际封锁,每年数十万儿童、妇女和老人因缺衣少药或者饥饿而死亡,这是“萨达姆时代”留给历史的形象。 当这样一个政权遭到打击,而且是美英联军直接索命萨达姆的时候,人民怎么可能还会支持他?当国际上有一种势力可能改变伊拉克人的命运,人民也许不再被迫以100%的投票率去选举一个总统的时候,他们怎么可能拿起枪来为那个人而战呢? 普通的伊拉克人民经过20多年的折磨,几乎每个人、每个家庭有失去亲友或失去亲人的经历。他们不会再为一个受到国际打击、没有一个朋友的政权去战斗。 然而现在,人们更关心的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一人不顾国际社会的普通反对,以战争的方式强行变革一个“暴君的政权”的国家,它能给伊拉克人带来真正的民主和自由呢? 炸弹爆炸和石油燃烧留下的滚滚浓烟,医院里受伤的老人、妇女与儿童的呻吟,遍地的废墟,许多保存  相似文献   

18.
随着伊拉克法庭上月5日宣判前总统萨达姆死刑,美军恐将陷入一场“伊拉克战争”中。在伊拉克国内,支持和国情萨达姆的教派和民从也纷纷表示,要发动一场“全民反美”战争。在中东地区,一些穆斯林团体表示,反对美军控制的法庭处死萨达姆,并表示要支持反美武装的抵抗活动。早就自感深陷游击战泥潭的驻伊美军这一次真的是把心提到嗓子眼,紧张地调兵遣将,以防不测。[编按]  相似文献   

19.
自从美国发动对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以来,英美一直未能如其所诺在伊拉克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使得英美两国陷入一场“情报门”的诚信危机之中:国际社会和舆论普遍质疑美英两国是否为了“师出有名”而夸大事实,甚至弄虚作假。美国媒体首先披露了布什总统在2003年1月的《国情咨文》中援引假情报,指控萨达姆政权从非洲国家获取核武器原料铀的丑闻。美国《新闻周刊》2003年7月12日公布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美国总统布什的支持率大跌。55%的受访者表示布什政府在对伊拉克开战前误解了有关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报告,甚至有38%的受…  相似文献   

20.
红云 《航空档案》2003,(5):14-15
在今年3月2日开始的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拥有强大的王牌部队——共和国卫队。然而,战争还没进行多长时间,共和国卫队大量部队被炸死炸伤,大规模的抵抗荡然无存,美军迅速攻占了首都巴格达,战争出人意料地很快结束了,让世人感到了极大的震惊和迷惑。最近,美国媒体披露了萨达姆王牌部队遭到联军航空兵毁灭性打击后覆灭的真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