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立彬  陈镭 《图书与情报》2007,(6):50-54,58
网络作品是指在互联网络上出现的作品,它为普通情报与学术史料的搜集、整理、交流与利用,提供了一个高速而便捷的平台,并成为当前文献史料工作一个新的“聚居地”。其中,网张作品的电子表述改善了史料的技术呈现;网络作品的虚拟色彩增强了史料的“史感磁场”;网络作品的开放性质扩大了史料的搜索空间;网络作品的交互特性拓展了史料的交流渠道;网络作品的个体属性更新了史料的表现形式。在新环境下,网络史料有“静态网络史料”与“动态网络史料”之分,而“动态网络史料”又有“显性动态”与“隐性动态”之分。网络作品的史料价值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实用功能,同时,它也从反方向推动了网络作品自身呈现形态的变化进展。  相似文献   

2.
博来博去博回原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了电子信箱后,兴奋地互相转告,在电话里结结巴巴说半天,居然叫不出@的符号,我一直叫“圈儿a”,直到认识了另一个网友,才说这个不说“圈儿a”说“爱特”。  相似文献   

3.
以网络延伸传统出版物之所不能,以传统出版物点击网络内容的“软肋”,我们就有了更大范围内的发言权。  相似文献   

4.
“心通桥”网络行政,是使用网络这一载体对社会事务的一种管理活动,是郑州市委、市政府依托中原网打造的全媒体网络行政平台。形象地讲,也是一个拥有4000名“网络公务员”的“网络政府”,每天在正常工作时间,通过网络接收并处置来自网友的各种意见、建议和民生诉求。自2011年10月27日至2013年6月17日,“心通桥”上线以来共接到网友各类建议和投诉52323条。其中,被相关职能部门回应和受理的有449131条,回复受理率达93.9%,已办结数量为42036条,办结率为80.34%。  相似文献   

5.
<正> 近几年最时髦的词就算“IT”、“网络”等名词了,传统IT产业发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其发展速度却是以几何级数惊人的增长,当人们已经相信有“眼球经济”之说时,这座迅速崛起的大厦却像在一天之内突然坍塌了下来,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绝大多数网络内容服务商(ICP)一直没能找出一个真正的赢  相似文献   

6.
浅议传媒伦理研究中几个相关概念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光  杨纯 《新闻知识》2006,(9):57-59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传媒伦理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核心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新闻伦理”和“新闻道德”、“传播伦理”和“传播道德”、“传媒伦理”、“广告伦理”和“广告道德”以及“网络伦理”和“网络道德”。在这些研究中,特别是以“传播伦理”和“传媒伦理”为核心概念的研究中。其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极其相似。笔者试图探讨一下这儿个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赵胜南 《报刊之友》2014,(3):121-122
网络舆论正处于一个高度自由、自发有序的状态,看似平静的网络环境下却隐藏着一股的“暗流”---“网络水军”,这股暗流在很大程度上操纵着网络舆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以“网络水军”为研究线索,把网络水军的炒作分为人物的炒作、商业利益的驱使以及网络刷票三种表现形式。分析网络水军传播过程中对媒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翟一晓 《新闻世界》2013,(7):162-163
【摘要】近几年“网络炒作”现象日益突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网络空间中网络红人令人应接不日殴,我们所熟知的凤姐、犀利哥、兽兽等,无一例外都是借助“网络炒作”而一夜成名的。本文通过对“网络炒作”的背景、特点和成因的分析,指出了过多、过滥的“网络炒作”对公众生活和思想道德领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针对网络炒作所带来的伦理缺失,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路径,旨在为杜绝恶意网络炒作现象、构建健康和谐的绿色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赛博文化”与人类的孤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器用”与“道统”的结合,传播手段一定会“内置”为文化要素;网络文化所建立起来的虚拟世界使人类距离“物本”越来越远,因此产生了两种“主体间性”感性孤独将带来感受能力的蜕化,破坏主体的完整存在,影响人的自然质量;网络也会影响人的社会质量,信息崇拜破坏有意义的相对封闭状态,使人类文化失去理性孤独,“速度”将高于“深度”,成为社会智慧主流,包装的文化快餐将更进一步地排挤精致的文化大餐。“文化轴心时代”的学术大师与艺术大师在未来社会很难产生。  相似文献   

10.
明明 《网络传播》2005,(10):82-83
在网络社区里生活也有好几年了,接触网络购物却是近一两年的事。一天,在“街”上闲逛,无意中发现一块“广告牌”——“淘宝网:淘你喜欢!”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平时还真喜欢到处收集些中意的宝贝回来,装点一下自己的生活。只是现在精力有限,又懒得东奔西跑,倒不如就在这里过过瘾吧——恰好正想要买个新发夹呢。  相似文献   

11.
网络春晚已经成为深受人们喜欢的一种文化现象。针对网络春晚存在的“对网络春晚的定位不准,对网络春晚的网络元素认识不清,对节目的精彩度重视不够”等问题,“廊坊网络春晚”用成功的实践给出了答案:地市级网站举办网络春晚要在“小”字上做文章,内容上要“小”——做到主题鲜明,以草根为主;形式上要“小”——做短做精,以歌舞为主;观众上要“小”——做好互动,以年轻人为主。要着眼于“小中见大”:把“小”做到极致,做出影响力,做成品牌——因为品牌是有含金量的。  相似文献   

12.
拉斯韦尔公式有三个关键的传播要素:传播者、传播内容和传播对象。本文以为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传媒生态图景”;传播者,从“把关人”到“人人皆记者”;传播从“一技之长”到“博采众长”;传播对象:从“点对面”到“多点对多点”。  相似文献   

13.
美国各级学校的考试花样百出,有正儿八经的“限时闭卷试”,也有“限时开卷试”,也有可以带回家但要求独立完成的“家庭考试”,还有几个人合写一篇文章交差的“集体考试”。更有甚者,最近美国不少中学还顺应网络的普及,连考试期间上网搜索答案的做法都合法化。人们不禁要问: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考试的目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风生水起话"网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曦 《新闻记者》2004,(2):47-49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数量已达7950万,上网人数和中文网站正在呈“爆炸式”增长。因为信息流通的方便与快捷,新闻时事正在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新闻时评,以其快捷、深刻、尖锐的特点,帮助人们聚焦、“消化”新闻,起到了宣泄公众情绪、调节社会舆论的作用。它是某些重大新闻的延伸和扩展,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新闻伴侣”。时下,很多报纸杂志都开辟了时评栏目或版面,从时效和容量来看,传统媒体已经不能满足公众“咀嚼”新闻的需求。网上论坛的兴旺,使得网民有了发表意见的平台,人民网有“强国论坛”、东方网有“东方…  相似文献   

15.
张琴 《新闻世界》2004,(6):10-12
网婚说白了就是网络上的“婚姻游戏”,在生活中互不相识的男女双方,模仿现实的手续在网上“登记”、“结婚”、“安家立业”。并在一个虚拟的图环境中体验男欢女爱的“婚姻”生活。操持家务。甚至虚拟“生儿育女”。据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2万人参与到网婚中来。这种虚拟的“婚姻”关系在网络中比比皆是。网婚人群也分散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有教师、司机、公司员工、自由职业等等。网婚使人们在虚拟世界里颠覆了传统和道德的戒律。婚姻几乎成了儿戏;与此同时,现实的家庭秩序和夫妻关系也因此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和威胁。  相似文献   

16.
叶廷芳 《网络传播》2005,(10):87-87
“秀才不出门,乃知天下事”。那是指旧时代的知识分子,凭书本也可以获得比一般人更多的信息。“乃知天下事”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在有“秀才”的年代,通讯工具极为稀少和简陋,不要说“天下事”,就是百里以外的事都很难知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纷纷扰扰的网络世界里,这个“门”、那个“门”的事件就没有一天消停过,最近,随着“兽兽门”、“日记门”等茶余饭后的谈资,前仆后继地涌现,广大的网民们又再次地过了一把“窥视”的瘾。借某位作家的话来说“有了快感你就喊”,于是众多的网民们在网络上开始了热热闹闹的喊叫,有同情的,有骂人的,还有来“打酱油”的。  相似文献   

18.
北京双子座大厦“遭袭倾塌”于环球嘉年华英文网站,被一些网民视为网上“七大恶搞”案例之一。同多数“恶搞”一样,它的出现是极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9.
要闻     
《网络传播》2007,(6):6-7
信产部部署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活动;“绿色网络联盟”成立;八部委联合主办的“网络音乐盛典”启动;江苏破获40亿元特大网络赌博案;文化部举办“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论坛”。  相似文献   

20.
姚东明 《中国广播》2011,(11):53-56
快速发展的网络政治给传统的媒体引导模式带来较大冲击。本文运用网络政治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新成果,通过分析讨论“南京梧桐树”网络风波案例,论述网络时代媒体引导的原则、优势及路径,认为:媒体需要加强对网络风波的引导,必须在引导模式上有针对性的创新,要把“准确、理性、互动、深度、生动”作为媒体引导的追求,着力以“有效”应对“海量”。如此,媒体引导才会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