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明 《新闻记者》2003,(12):27-28
2002年第2期《新闻记者》发表了笔者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以下简称《杜撰》)。接着,《新闻记者》第5期又发表了潘玉鹏先生的商榷文章《“传媒入世”并非杜撰》。《新闻记者》2003年第10期发表的《如何认识“入世”对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影响?》一文(以下简称《如何认识“入世”》),也对笔者的文章提出不同看法。但是读过这些商榷文章,发现作者没有完全理解我的文章,陷入自我争鸣,使学术讨论打了水漂。  相似文献   

2.
这篇文章与发表在今年三月《传媒天地》上的《省委书记与新闻记者的“君子协定”》一文,是同一个作者写的两篇文章,题同文不同──是我们在看到作者的那篇文章后,特约作者补充内容、重新写出的。发表在这里,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 80周年的一个礼物。   同时,在文后附载《传媒天地》发表的《省委书记与新闻记者的“君子协定”》一文和《传媒天地》的编者按语,除了给读者留下一点资料外,还以此表示对同业的敬意。  相似文献   

3.
传媒人才不等于新闻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希光 《新闻界》2002,(5):23-26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的新闻院系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传媒人才”,而羞于谈培养的是“新闻记者”。同时,过去新闻院系常常说是为“新闻机构”输送记者,而今天则改口称“为媒体培养人才”。今年春天在北京21世纪新闻教育峰会上,我曾就“传媒人才”(communicationtalents)一词请教几位美国学者,他们一方面对中国生造了这样一个西方没有的概念感到好笑,另一方面,则认为用“传媒人才”取代“新闻记者”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的发展是危险的和有害的。新闻记者为什么不可以被“传媒人才”取代?这表现在二者对新闻媒体的不同理解和…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用事实说话似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事情并不这么简单,几年前,关于新闻是否“用事实说话”、“用事实说话”是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问题,曾经在学术界引起一场争议。2001年至2006年,《新闻传播》、《新闻记者》、《新闻界》、《今传媒》等刊物连续发表争鸣文章,《新闻记者》还刊载编者按推动讨论走向深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岁末年初 ,我们《新闻记者》编辑部陆续收到了来自全国不同地区读者热情洋溢的信函。这些读者中 ,除了专业新闻工作者外 ,还有不少业余爱好新闻的老同志和青少年 ,他们对《新闻记者》在新的一年里寄予了希望 ,提出了建议。远在北京的刘富、王国英两位读者 ,结合《新闻记者》在过去的一年中办刊上的一些特点 ,先后在来信中建议 :适当增加一些台港澳的内容 ,“海外新闻界”、“网络新闻圈”最好少一点“宏观” ,多一点“个案” ;考虑到不同层次的读者群 ,文章尽量能“软”些。两位读者在肯定“新视野”、“传媒观察家”、“探索与争鸣”等栏目…  相似文献   

6.
如逢知音     
提 笔 ,窗外阳光入窗。我翻阅案头的报刊 ,《新闻记者》杂志跃入了我的眼帘。哦 ,她是我提高新闻业务的好帮手啊。很多的夜 ,读它的文章 ,我不知不觉地走进一扇扇新闻业务小天地。当初借来《新闻记者》时 ,我正准备评职称。为了应对所要写的论文 ,我来了个临时“恶补”。不料这一补 ,自己精神爽快地站到了这既陌生又熟悉的新闻学术前沿。如今我虽然已经到出版周期较长的杂志社工作 ,但难以割舍的是我的报纸情结。因将散文的笔法用之于新闻 ,是新闻领域还是散文领域 ?我时常静静地站在这两者之外观望。难忘有一天 ,读到《新闻记者》上刊登的…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基层的新闻爱好者,与周围一些同伴共订《新闻记者》已两年。今年报刊提价,我还是坚持定了《新闻记者》。这里,我想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谈一点我们的看法。我们这些基层的同志之所以订《新闻记者》,旨在提高自己的新闻写作能力,可我们在一起议论时,总感到《新闻记者》给我们这些层次的人开辟的栏目少了,因此我们有个小要求,能否在新的一年里多开辟  相似文献   

8.
《新闻前哨》2011,(2):7-7
张忠民、阳欣哲、张国良在2010年第12期《新闻记者》上撰文说,“媒介”、“媒体”、“传媒”三词在使用中常常混淆不清。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研究发现,随着我国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媒介”、“媒体”、  相似文献   

9.
公信力--传媒的立身之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闻记者》杂志已经连续4年评选年度“十大假新闻”了。揭露、鞭挞假新闻,就是为了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原则,维护新闻传媒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记者,记者     
吴元栋同志打电话来约稿,他说我很久没有为《新 闻记者》写文章了。看来此债是非还不可了。 我这个人,对于“新闻记者”这四个字,情有独钟。我1932年参加新闻工作,到1993年奉命离休,在这个岗位上整整干了60多年。记得1938年我们在汉口办的刊物,也叫《新闻记者》,那四个字,还是于右任老先生的手笔。往事历历,怎么可以不写文章呢, 但现在写文章确也很难。前不久,报上多了江西乐平一个摄影记者和浙江富阳一个记者被“整”的故事,我觉得作为一个名叫《新闻记者》的刊物,是不能不发表一点意见的,但一问,编辑部却给…  相似文献   

11.
1998、1999年,我采写的两篇舆论监督报道《小康乡农民为何负债累累?》(与人合作)、《农民被判玩忽职守罪李宪清冤蹲号子三十月》分别获得当年“陕西新闻奖”通讯类二、三等奖。这两篇报道也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擅自加重农民负担的礼泉县北牌乡党委书记、乡长被免去了职务;冤蹲号子三十个月的吴旗县农民李宪清最终获国家赔偿40万元。从这两篇获奖作品看,我觉得从事舆论监督的新闻记者一定要精通法律,要以一种执着的精神维护法治(“法治”不同于“法制”,是相对人治而言的)。 舆论监督是与法律监督、行政监察等共同维…  相似文献   

12.
论文缩微     
潘玉鹏在《新闻记者》第5期上撰文说,《新闻记者》今年第2期刊登了刘建明教授的《“传媒入世”的杜撰》一文,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反响。文章认为,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传媒市场仍然属于受到国家保护的一个特殊领域,不会开放,外面传说很多的“传媒入世”没有任何根据。可是,事实是否如此呢?从目前获得的各方信息来看,情况并非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2008,(4):25
曹鹏博士新著《把脉中国传媒》近日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此书收录了作者在《新闻记者》杂志所开设个人专栏“传媒观察家”自2003年12月到2008年4月的全部文章。  相似文献   

14.
尚杰 《网络传播》2006,(1):78-79
我面前这本新书《美国:超级传媒帝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9月出版)引起我两个兴奋点,一是书名本身,二是我对美国这个“超级文化大国”的评价,我称它为“没有文化的文化”。  相似文献   

15.
2000年11月27日将为中国电视留下一道印痕:酝酿已久的新版《东方时空》从6:00开始播出。如同一艘电视航空母舰,这个长达150分钟的电视栏目一出港就激起浪花、旋涡与议论。新型传播方式轻松活泼却不自然《东方时空》主持人的记者身份和严肃深沉曾经是标志性形象,而新版《东方时空》主持人却笑吟吟地开始和观众“共同开启全新的一天”,并且开始正式主持之前两人还在窃窃私语。也许是为了“轻松活泼”,《早新闻》的总主持人和两个分主持人也是边聊边报。《传媒链接》中四个主持人围坐一桌,你一言我一语“我这儿有个什么新…  相似文献   

16.
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公布《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和《报社记者站管理办法》,对记者证的发放、使用、管理和记者站的设立、登记备案、业务范围等都作出相应规定。这两个管理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的制定,旨在规范新闻记者证的发放、使用及管理,保障新闻记者的正常采访活动,维护新闻记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规定,我国新闻机构使用统一样式的记者证,证件名称为“新闻记者证”,由新闻出版总署统一印制并核发。其它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制作、仿制新闻记者证,不得制作、发放…  相似文献   

17.
近 年来 ,我在报社时常参与编辑内刊《采编信息》 ,意在供采编同志参考 ;它的相当一部分内容来自于业内报刊 ,其中《新闻记者》是稿源中的一个重点。我很欣赏《新闻记者》在内容上较为“前卫” ,能及时开人眼界和思路。如去年第10期“传媒观察家”栏中的《媒介市场游戏规则有待更新规范》、第11期“新视野”栏中的《点击报界“新概念”》等一些文章 ,能使读者从当前国内、国际新闻界的现状中 ,全面了解到一些重要方面 ,从而明确办报方向 ,提高工作效率。我报总编于国建提出 ,把《点击报界“新概念”》作为《采编信息》的头条转载 ,并在…  相似文献   

18.
《传媒MBA讲坛》开栏语不可否认,传媒MBA是“传媒”与“MBA”嫁接的产物,正是鉴于我国传媒产品生产的双重属性和传媒产业发展的初始性,传媒MBA的概念才对传媒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与研究有着特殊意义。目前,专门探讨传媒经营管理的理论结合案例的分析在国内还相对较弱,2003年末《新闻界》与我商议开辟这个专栏的时候,虽然我已经在大学里教了六年的新闻传播学,并在中央电视台《现在播报》、《财经前线》做了五年的节目策划及栏目运营管理,并有《中国电视前沿》等几本著述以及数十篇传媒研究学术论文和传媒市场调查报告问世,但真正促使我开这个专栏的动因还是我在中国人民大学拿到传播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从事传媒产业经济学的博士后研究,在光华这个“中国的哈佛商学院”的学术氛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传媒产业经营管理案例研究的迫切性,在几年来特别是最近一年的传媒集团、电视媒体和传媒概念上市公司的实地调研中,我积累了一些案例分析,也有了更多的理论思考,我希望这一系列的文字在记录我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能形成一套可供借鉴的传媒MBA教材框架,在这个目标上我和《新闻界》可谓不谋而合。李岚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证是我国新闻记者职业群体的有效工作证件。首版《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于2005年颁发,后经一次修订和两次增补通知,在此基础上寻求对新闻记者队伍的政策规约与职业共同体构建,体现出我国新闻记者队伍管理政策逻辑性与实操性的兼容,以及党的新闻政策随传媒生态协同嬗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朱健 《新闻记者》2005,(8):61-64
2005年第5期《新闻记者》发表陈先元先生的文章《传媒权力是大众社会的一种公权力》,文章在对大众传媒的根本属性和基本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后指出,“就其性质而言,大众传媒的权力是一种公权力,它应该为社会公众所拥有,不能为私人、团体、派别等少数人员所垄断”。陈先元先生对传媒公共性分析颇有见地,但认为大众传媒的权力是一种公权力的观点则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大众传媒所拥有的是“权利”而非“权力”,下面将详加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