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好引语,是写活消息的重要手法之一。因为平铺直叙,会使读者处于被动消极地位。而引语的使用,可使读者在心里自语:“这里说的都是真的”,产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增强消息报道的真实感。《市长吴官正“微服”私访备尝旅客之苦》是一篇获全国好新闻奖的消息。除内容好外,写作上的一大特色,就是用活引语。下面让我们一起读分析这条消息。本报讯 吴官正市长昨日清晨“微服”出访武汉港十五码头,尝到了劣质服务的苦头后说:“武汉的服务工作没有抓好,市长挨骂活该!”  相似文献   

2.
报载:武汉市长吴官正不久前微服出访,在武汉港十五码头上,受到态度粗暴的服务员一顿辱骂。通过这件事,吴官正市长反躬自责,认为这是自己平时失察失职,挨骂活该;并且举一反三,从市府机关做起,把提高服务态度作为全市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切实实地抓好。吴官正市长这场颇为有趣的遭遇,再一次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既有良好的愿望,同时  相似文献   

3.
报载:武汉市长吴官正不久前“微服察访”,在武汉港十五码头上,受到态度粗暴的服务员一顿辱骂。通过这件事,吴官正反躬自责,认为这是自己平时失察失职,挨骂活该;并且举一反三,从市府机关干部做起,把提高服务质量作为全市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切实实地抓好。吴官正市长这场颇为有趣的遭遇,再一次告诉我们:领导干部到群众中去,是非常必要的。同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市长察访时前呼后拥,带着庞大的队伍随行,就不可能发生市长挨骂这件事,但那样一来,市长也就不会发现服务员态度竟会如此的恶劣,  相似文献   

4.
1985年3月15日晚,时任武汉市市长的吴官正家里来了两位外地客人。这两位客人不讲情面地向吴官正抱怨:“武汉的旅店、码头服务态度太差劲了,你这个市长是怎么当的哟!” 吴官正听了心里很不是个滋味。翌日清晨5点多钟,他早早起床,穿一件棉大衣。徒步半小时,来到武汉客运码头看个究竟。 一位旅客行色匆匆,在检票口小心翼翼地问服务员:“这儿是去上海的6号轮吗?”几名服务员竟无  相似文献   

5.
四、适当引用对话、诗词、典故、传说。1.引语消息中适当穿插点对话,可以使消息的句式多样化,摆脱那种单一叙述的表现方式,有人物,有对话,消息就能生动活泼起来。——“10月18日,在中国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一见王崇伦,就非常高兴地久久握着他的手,笑着对他说:‘你抓豆腐呵,抓得好!抓得好!’“王崇伦同志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今后一定要照小平同  相似文献   

6.
刊登在《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上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1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最高奖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放在第一位。揭露这一问题往往很难,难在不容易抓到具体事实。这篇消息的作者从一个普通患者的经历入手,抓住连医务人员都说“药开多了”的个例…  相似文献   

7.
《武汉晚报》2002年8月10日刊登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一稿,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近年来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还是把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放在第一位。揭露这一问题往往很难,难在不容易抓到具体事实。这篇消息从一个普通患者的经历入手,抓住连医务人员都说“药开多了”的个例,化解难点,平中有奇,小中见大,揭示了…  相似文献   

8.
在新闻中,有时字里行间还会透露出陈旧的等级观念,把不应是新闻的事当作新闻来报道。一日见某报一行标题赫然跃入眼帘:某市市长的儿子当上合同工。本来,招收工人实行合同制,是用工制度的重大改革,这对每一个人都是一样的,为何市长的儿子当上合同工却成了新闻?又一天读报,见一标题:市长微服查物价。说的是某市两位市长利用星期天微服逛市场,发现物价问题跟踪解决。这样的报  相似文献   

9.
石坚 《当代传播》2005,(3):70-70
妙用直接引语,是法新社记者采写的消息《“我们的心在哭泣”》的一大亮点。这条300多字的消息,从标题到结尾,使用直接引语竟有7处之多,由此可窥出西方记者热衷于使用直接引语之一斑。相形之下,我国记者对使用直接引语却“敬而远之”。在我的案头有一份资料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三  相似文献   

10.
“告状”(一等奖)1988年8月4日清晨,当上海市市长朱镕基一行来到上海九龙路垃圾码头慰问环卫生工人并准备参加劳动时,突然从路旁走出几位与码头为邻的居民,大声向他告状:“朱市长,知道您来视察,我们特意请了假在这等您。今天垃圾码头这么干净,是他们加班突击打扫做给您看的……”朱市长看着湿淋淋的路面,说:“是呀,这都冲洗干净了,我还打扫什么?这不是做  相似文献   

11.
1945年8月9日下午5时左右,播音员靳迈从街上回到重庆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潘启元对他说:“日本人可能无条件投降,现在正等着消息呢!”靳迈怀着疑惑的心情走进办公室,股长吴祥祜对靳迈说:“日本可能很快无条件投降,他们通过瑞士大使馆传递消启。你和小潘今晚加班等着吧!”靳迈兴奋地说:“好!”但他们等了一夜没有消息。8月10日下午4点,靳迈被外面熙熙攘攘的声  相似文献   

12.
署名     
上午十点,局办公室里,李主任躺在沙发上正看报纸。局里的“大秀才”小郭,拿着一篇稿子进来,双手捧着稿子递过去,轻声地说:“主任,这篇稿子请您斧正。”“啊!”李主任抖着手里的报纸,眉飞色舞地说:“小郭,您看,十天前咱合作的那篇稿子上报了,我给改动的那几个字,编辑都给保留了。”小郭轻轻地点着头。李主任接过稿子,说:“好、好,这篇稿子准行,咱得有勇气,往中央级报纸上投。”“行、行。”小郭随声附和着。李主任嘿嘿笑着,一目三行地翻到最后一页,  相似文献   

13.
“引语是一则消息或特写的灵魂,它们能让无趣的故事变得有生命力.能使好故事变得更有趣。”在西方新闻界,能够巧妙地使用合适的引语——尤其是直接引语(direct quotations)——是一个好记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巧妙地使用直接引语能为新闻报道增色,但是直接引语必须确保准确使用,因为“引号是对受众的一份誓约,它保证引号中的话是某人说出或写下的原话”。一旦使用直接引语,编辑、记者必须确保引号中的句子是来自当事人的原话,而非杜撰。  相似文献   

14.
精耕细作     
今年的麦收季节早已过去,但有一条与麦收有关的消息,却至今不能从我的记忆中抹去,颇有点“耿耿于怀”。这是一则气象消息。5月下旬,我翻开一家中央报纸.读到这条消息。文中说,黄淮华北麦区出现大范围连阴雨和干热风天气的可能性较小,但要注意局部地区的大风和冰雹,以防“麦田倒伏”。就在这条消息上面,刊登了一篇速写,其中说:“绿油油的麦田,在雨中拔节、孕穗……”这些句子,令人愕然。“麦田倒伏”,莫非它是站着的!麦田“拔节、孕穗”,岂不要生小麦田了!这首先会乐煞国土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要知  相似文献   

15.
刊登在2002年8月10日《武汉晚报》的消息《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在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类一等奖。这篇582个字的短新闻给我们采写新闻佳作提供了如下三点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 一是选题关注民生、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性强。医生开“大处方”是经济体制转型之后医疗卫生行业出现的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医疗卫生行业是把挣钱放在第一位,  相似文献   

16.
来函照登     
《新闻记者》编辑部: 贵刊第5期发表了陈谈强同志对我去年在贵刊“记者的报告”栏的一篇消息的批评文章《也谈<三次冲击>引来的冲击波》,我就此作几点答复: 一、我写的是消息,不是论文,因而欢迎对消息报道的准确性提出批评,可是批评文章说:“陈力丹忠实于意见书的主旨”,即承认我没有歪曲当时评报者的意见。批评文章一开始就说:“陈力丹同志是借新华社这篇评述新闻和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在波浪冲击中前进》发表后,报社内部评报栏的‘一份份批评性的评报意见书’来  相似文献   

17.
在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长沙晚报记者采写的消息《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获消息类一等奖。这是一篇经过精心打磨雕琢的新闻精品,也是一篇催人泪下的新闻精品。这篇消息具有以下特点:用心发现深挖题材“生活中并非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新闻界老前辈郭超人说过:别人看  相似文献   

18.
悟! ?     
(一) 创优期间。某记者特赴省城向一位对优稿颇有研究的德高望重的专家请教如何写好现场目击式短新闻。这位专家连忙从案头找出一篇佳作念给他听。念毕问来访者:“这篇如何?”记者恳求:“你能否给我分析一下这新闻好在何处?”专家于是又从头至尾念了一遍,然后说:“这新闻就好在这里!”  相似文献   

19.
说“气候”     
记得去年也是这个时候,我写了篇歌颂一位劳动模范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短报告文学,面呈给某报编辑。那位编辑看了良久,惋惜地对我说:“哎呀,这篇稿子写得倒是挺不错的,事迹本身更是令人感动。只可惜现在不是‘气候’哟……”。看到他那诚恳的惋惜之情,我还能怪他么?是“气候”不对嘛!一年之后,我把那篇旧稿从故纸堆里拣了起来,在文字上稍作改动,加了一个“新闻由头”,又送给了那位编辑。这次,他当即拍了板,说:“好,正是‘气候’,马上发!”果然,我那篇“大作”很快在报上刊登了。我这篇稿子“死而复生”的遭遇,两次都碰上了一个“气候”问题。那到底什么叫“气候”?我说不太清楚。一  相似文献   

20.
在谈正文之前,不妨先看看下面这条消息的摘录: “欢迎你!你的两个女儿呢?”邓小平一见到阿基诺夫人,就亲切地问道。当姐妹俩走上前来时,邓小平慈爱地说:“可不可以叫我一声邓爷爷?”看到她们含羞点头答应,邓小平发出爽朗的笑声,说:“好,那我们就认亲了!”步入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后,邓小平特地同阿基诺夫人和她的两个女儿照了张合影像。姐妹俩兴奋地说:“谢谢爷爷!”中菲两位领导人的会见,就是在这种亲如家人的气氛中开始的。……这是《人民日报》记者1988年4月17日报道邓小平会见菲律宾总统科·阿基诺的消息开头一段,接着写出两国领导人谈到中菲关系的友好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