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飞动,本是中国古典艺术美的一个范畴。根据比较权威的理解,所谓飞动,是指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打破静态的平衡,而以充沛的生命活力、敏锐的审美感觉,描绘出勃然欲飞、跃然欲动的审美意象。在军事新闻中,恰切地运用飞动的艺术手法,往往能带来巨大的冲击和震撼。 一、从描写对象分类,飞动的艺术手法多见于场景描写。场景描写是通过描绘新闻事件发展变化的场面,渲染气氛。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生前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而且是写军事新闻的大手笔。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他的战友一道,一面指挥千军万马,同国内外的武装敌人作斗争,一面又配合战局的需要,挥笔写下多篇军事新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10月红军攻下吉安,1933年8月他以子任的笔名,写了红军故事《吉安的占领》;抗战胜利前夕,胡宗南部队突向我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淳经县的爷台山发起进攻,妄图挑动内战,毛泽东用新华社延安的电头,写了消息《爷台山战事扩大》,揭露蒋军;解放战争时期,他写的军事新闻更多了。据《毛泽东…  相似文献   

3.
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后来将其借用到章写作上来,成为一种描写人物或景物的技法。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的军事新闻在大多数情况下进行着严肃的包装,读者读起来有些沉重。庄重不等于呆板,严肃不排斥活泼。而在军事新闻领域恰如其分地介入幽默的手法,寓庄于谐,寓教于乐,将是一条值得探索和借鉴的途径。幽默之于军事新闻,绝非哗众取宠,趋时之策。且不说西方报界将幽默用于新闻作品已成为他们的一大特色,就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也没有把幽默视为禁区。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人都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他们一生所撰写的大量稿件中,就有不少把严肃的革命战斗精神用幽默、生动的笔触表现出来。那些活泼有力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5.
6.
7.
军事新闻写作大有学问。要写出深受读喜爱的好新闻,除了新闻学所强调的“新、实、深、短、快”等基本要素外,能不能写“活”,也很重要。从新闻写作的角度看,一件好的军事新闻作品,需要满足3条标准:第一是经得起“看”,内容鲜活;第二是经得起“品”,语言优美;第三是能给人“打烙印”.形式新颖。而要达到上述要求把军事新闻写活,不妨从以下3个方面做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李喜 《军事记者》2004,(2):18-18
新闻“求短”不是新话题.但却是个难题。从上个世纪40年代开始,中央党报就带头倡导“短些,再短些!”如今看来.“求短”之路,仍显艰难。新闻写短好处多,这个“理”大家都懂;求短之“术”.也有不少专论成书。这里“老生常谈”几点,以求教于大家。  相似文献   

9.
散文一直被称为“文艺的轻骑兵”,是一切文学模式中最自由、最活泼、最不拘一格的写作形式。散文讲求谋篇布局的结构艺术,讲究诗一般的意境,讲求文采,要求语言优美,如抚弦美曲,娓娓动听;要求行文生动活泼,光彩照人。如果将新闻评论与散文“联姻”,从而把大道理说得优美动听,就能“优生”出更好的评论作品来,就  相似文献   

10.
如何让高深的科技理论、科技成果以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在报刊,让读者“零距离”的接触,这是每一个编辑、记者都会遇到的较棘手的问题。笔者从多年的科技新闻采编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传播科技新闻的方法。 一、图片法。一张好的图片、漫画或插画,不仅吸引读者去注意报纸上的材料,给读者以美的享受,而且它形象化的传播功能,也是文字所不能代替的。特别是有些复杂的科技理论及  相似文献   

11.
凡属新闻佳作,大都具备如下三个条件——材料的真实性、场景的鲜活性和主题的深刻性。而所有这一切的获得,都是“贴近”的结果。所以,只有“贴近”才能出新闻佳作。  相似文献   

12.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深刻改变着新闻传播的传统方式。军事新闻要想在当下的舆论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在传播的方式方法上与“微时代”接轨。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写作中引用文学手法,似乎已不是新鲜话题。早在20多年前,新闻界前辈、原新华社社长穆青就曾提出:我们新闻报道的形式和结掏应向自由活泼的散文式方向发展,改变那种沉重死板的形式,而代之以清新明快的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许多前辈已作了大胆的尝试,写就了一篇篇名作。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深情》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我国新闻实践活动的丰富性和多样化,文学手法  相似文献   

14.
硬新闻(Hard News)和软新闻(Soft News),是西方新闻界老生常谈的两个基本概念。西方国家一些著名大学新闻系的写作教材中,对“硬”、“软”新闻的研究仍在继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界也逐渐加强了对这两种新闻的研究探索。与其他各个领域的报道一样,军事新闻亦有“硬”、“软”之分。具体分析和宏观把握军事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对于改进完善军事新闻采写手段,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趋同新闻”与“错位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6.
军事新闻(尤其是战事新闻)充满了战场的火药味,战壕的硝烟味,战士的汗酸味,这是它的本义。在和平时期,部队担负着抢险救灾、制乱平暴的艰巨任务,仍需要付出鲜血的代价。即使在执行军事训练、战备执勤、巡逻守护任务中,仍要同暴风骤雨、惊涛骇浪、急流险滩、洪水猛兽以及恶匪独霸等进行生死搏斗,刀光剑影,流血牺牲,自然不同于灯红酒绿,轻歌曼舞。火药味、硝烟味注定要与军人生涯作伴。但另一方面,我们军人,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苦行僧,不是六根清静、斩断情  相似文献   

17.
军事新闻的写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写作效率,但如果拘泥于这些模式,它就会变成令人生厌的桎梏,军事新闻就会变得死板僵化。而散文化写作却能给军事新闻注入一股清新明快之风,但要注意散文化的度。军事新闻写作模式化的表现纵观军队报纸,当前部分军事新闻在写作上的模式化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8.
2000年11月8日。中国第一个记节,解放军报社高级记江永红军事新闻作品研讨会在南京政治学院举行。江永红同志是从我军基层成长起来的,几十年的军事新闻工作中,他不断努力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军事新闻写作风格,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曾荣获第二届范长江新闻奖。对江永红同志富有特色的军事新闻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借鉴他的新闻写作经验,从中摸索军事新闻报道的一些特点,思考新时期军事记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应该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势,简而言之,就是章所表现出的韵律,是蕴含在章中的一种内在气质。打个比方,风推动着帆,帆看得见,风看不见。新闻的“势”,好比是风,在新闻里看不见但能感受到。势,是一种艺术,代表了作品的境界和品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