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汪志 《新闻三昧》2004,(5):43-43
笔是一家化工企业的员工,闲时我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爬格子”。工作十几年来,本人已先后有2000多篇各类体裁的章在《工人日报》、《人民日报》等全国100多家新闻报刊发表,其中有30多篇在全国获奖,而获奖的章又都是些“豆腐块”。  相似文献   

2.
兀立 《新闻三昧》2005,(6):56-56
重头新闻、重点报道,作一个好的标题,能起到“题好一半”的作用。但这次,汇报周玉明对张云泉的报道,写的长篇报告学(上下、4月7日8日分两天登完),为何起了《天生的信访局长》这样一个标题呢?遗憾,很遗憾。  相似文献   

3.
4.
5.
我是山东省兖矿集团一名普通职工,在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撰写新闻稿件。八年来,先后在《工人日报》、《中国煤炭报》、《山东工人报》等几十家新闻媒体上发稿800佘篇,并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通讯员,被大家戏称为先进人物、企业形象的“画家”。  相似文献   

6.
“越位”本是足球术语,笔者在本文中借用,指的是在新闻采写过程中,在空间位置和时间顺序上超越被采访者和超越记者权力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我喜欢读书看报,又酷爱写作,虽工作繁忙、家务繁多,但爬格子这门差事仍“壮心不已”。闲暇之时,我便手握笔杆,在方格田里耕耘,一杯清茶,其乐融融。自我感觉好的,便投寄各报刊,往往还真能变成“豆腐块”。当然,写稿有乐也有苦。为了深入采访,我不惜冒着严寒酷暑四处“奔跑”。一  相似文献   

8.
9.
1996年8月,为迎接10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穆青新闻作品研讨会,河南日报副总编辑王天林约我合作章,我才有机会比较集中地采访了穆青。  相似文献   

10.
“三贴近”的核心是贴近群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干了30多年记工作。采访的人和事不计其数,但有一件事至今使我难忘,也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12.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哲学命题,对今天的军事新闻工作者来说,多想一想大有裨益。其实,“三问”归根到底是一个问题,搞清了我是谁,何去何从也就不难了然于心。在反对“四风”的过程中,对这个问题多些思考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当一名记者,少不了要与新闻人物打交道。在众多的新闻人物当中,最易受到广大读者关注的就是那些知名人士。作为一名记者,如何站在历史的高度,去认识名人专访的意义,将一个个栩栩如生、可亲可敬的人物形象立体化地展现给读者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李楠 《记者摇篮》2005,(5):11-11
采访与写作是记者的两个基本功。西方的新闻传媒在挑选记者时,十分在意他的采访功底。相比之下,我国的新闻教育就不太重视采访的思维和技巧的培训。正因如此,在实际工作中,采访给年轻记者所带来的困惑可能要比写作所带来的苦恼多。笔者在采访实践中懂得,采访要有“放”有“收”。  相似文献   

15.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电视新闻媒体对重大新闻采访 ,往往都有老百姓对事件的直接反应 ,并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的确是电视新闻媒体的优势 ,一般报刊没法比。可是 ,当电视记者的镜头对准普通百姓时 ,无论是男是女 ,是老是少 ,是工人是农民 ,是学生还是知识分子 ,几乎都是一副紧张而又呆滞的表情 ,操着背诵式的语言 ,内容大都是权威报纸的社论片段 ,或哪位首长报告的摘录。举个例子吧 ,悉尼奥运会期间 ,当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位五六岁的小女孩时 ,记者问道 :“你认为中国运动员表现如何?”小女孩操着标准新闻广播员的口吻 ,朗朗回答 :“我为…  相似文献   

17.
18.
这样的90后不是全部也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只有自己这一代才算上“正常人”,轻易地把环境的宽松和个性混为一谈,将手段的多元等同于自由;也因为年轻,他们不羞于炫耀自己的优越,除了自己,又看轻和蔑视一切  相似文献   

19.
看着稿件在编辑老师指导下刊发,感受到自己在报道路上成长的快乐,不由想起自己刚学报道时的一些往事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