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丹 《新闻记者》2003,(2):51-52
许多省市级的媒体都在外埠一些主要城市设立记者站.有人以为,驻记者站的记者干不出什么辉煌的业绩,新闻的地域性决定他们很难出位,各种新闻评奖也很难轮到他们.但我作为羊城晚报驻珠海的一名记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后认为,驻站记者一样可以出彩,关键是如何为自己定位,如何为新闻定位.  相似文献   

2.
王正庆 《新闻窗》2007,(3):60-60
我任《遵义日报》社驻遵义县记者站专职记者三年多来,有几次采访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采访实践证明,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而是缺少发现和思索,驻县记者的稿子是用脚跑出来的,在基层工作苦中有乐,驻县记者采访起来有一种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感受,我认为在基层作记者工作也能大有作为。千辛万苦跑基层  相似文献   

3.
张培铁 《新闻前哨》2004,(10):38-38
驻地记者站,是编辑部的前沿阵地;驻站记者,是战斗在前沿阵地的士兵。 驻记者站是每个记者的“必修课”。我经过半年的驻站实践,初步领悟了“必修课”的含义,收获了在“前  相似文献   

4.
《中国广播》2008,(11):78-78
《金树华新闻作品选集》最近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142万字,三卷本。金树华同志是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的高级记者,上世纪70年代初踏入新闻从业者队伍,连续从事广播新闻工作35年。在天津台当了10年记者,在中央台和国际台驻天津记者站工作17年,后任中央台地方记者管理中心主任。曾任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记者协会副主席、中央及外地驻津记者联谊会理事长等社会职务。  相似文献   

5.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6.
我是从莱芜市广播电视台退休的,已至耳顺之年,早过了爱星、追星的年龄,但心中依然珍藏着三颗曾经在齐鲁新闻界发光的星: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驻泰安和莱芜记者站原站长、高级记者柳明瑞,新华社山东分社原副社长、高级记者李锦和大众日报驻德州记者站高级记者朱殿封.他们有的比我年长,有的和我同龄,有的比我年小;有的我熟识,有的有过短暂相处,有的至今未谋面,但都是我钦佩不已的新闻干才,心摹手追的业务楷模.三星闪烁在我心中非今日始,而是伴着我从采编起步,与我的新闻龄等长.  相似文献   

7.
为期5天的重庆市2008年下半年新闻采编人员资格培训日前圆满结束。来自重庆主流新闻性报刊、外地驻渝记者站等130多名编辑记者参加此次培训和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8.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9.
始建于1965年的中央台驻全国40个记者站经过近40年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仅次于新华社的中央媒体驻国内记者站的第二大国家队,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伸向全国的新闻触角,在中央台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面对台内风起云涌的改革,它们又将实现怎样的转变和发展呢?本期特别策划让我们关注中央台驻站记者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0.
杨静 《新闻窗》2006,(4):25-26
记者站是报纸伸向地方的“触角”,驻站记者拥有直面基层,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但也有新闻如何对口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2.
欧世金 《军事记者》2003,(11):25-26
驻站记者身份特殊,岗位重要,是媒体采写新闻的中坚力量。军报驻济南记者站站长欧世金结合工作实践,对驻站记者的地位作用、发展思路、素质要求、采写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概括和总结,是一次崭新而有价值的尝试,本刊将分上、下篇刊登他的这篇论文。  相似文献   

13.
中央媒体记者站主要承担着全面采写和报道所驻地区各类新闻的任务。记者站的主要工作与媒体本部的工作大致相同,即都是及时采写和报道新闻;但由于记者站长期派驻在外,因此站长的工作又有着特殊性。 正确处理与地方的关系 记者站作为派出机构,长期驻在一个地方,因此站长需要正确地处理好与地方的各种关系。 记者站与所驻地方各种关系中,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与地方  相似文献   

14.
《今传媒》2010,(6):81-81
张建伟(1956年-),高级记者,著名编剧. 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1975年参加工作,历任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编辑、记者,<中国青年报>编辑、驻天津记者站负责人、机动记者部主任、编委、副总编,高级记者.著有新闻文集:<第五代>、<命运备忘录>、<深呼吸>.他开创了"张建伟模式",被称为"中国第一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5.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16.
始建于1965年的中央台驻全国40个记者站经过近40年的培育和发展,已成为仅次于新华社的中央媒体驻国内记者站的第二大国家队,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伸向全国的新闻触角,在中央台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面对台内风起云涌的改革,它们又将实现怎样的转变和发展呢?本期特别策划让我们关注中央台驻站记者新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17.
驻站记者怎样具备大局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局意识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党报记者站的记者怎样具备大局意识呢?笔者任新华日报驻南京记者站记者已有20个年头,对此有些心得。  相似文献   

18.
驻地方记者站是媒体信息网络中与基层联系的关键节点。驻站记者是编辑部派出的及时了解基层(微观)情况的信息尖兵。如何使驻站记者跳出地域局限,增强宏观意识,使其获得的微观信息更具指导性、实效性、针对性,从而摆脱"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困惑,是值得认真探讨的。湖北日报记者部组织驻站记者认真研究记者站工作规律,勇于探索,敢于创新,总结出许多新鲜经验。本刊特陆续发表,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9.
4月12日,周口地委书记朱法勤邀请河南日报、河南广播电视新闻中心、中国农金报等新闻单位驻地记者,就如何为驻地新闻记者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加强舆论监督等问题进行了座谈。朱法勤说,各新闻单位驻周口地区记者站,既是有关单位的派出机构,也是地委、行署的一个不能外待的部门。地委、行署要确定专人负责与各记者站联系,驻地记者在工作、生活上有什么困难,要随时帮助解决。今后,地委、行署召开的会议,事前地委、行署办公室要把会议内容通报记者站,由记者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是否参加,但不允许不通知。一些研究重大案件的会议也  相似文献   

20.
县市报停办以后,县市报的舆论宣传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地市党报驻县市记者站记者如何顺应新的形势发展,以变应变,在新的操作平台上扮演新角色,成为新时期记者站面临的一个新课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