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狼与兔子     
父亲狄克携着儿子布莱克在山间漫游,见一只恶狼追着一只仓皇而逃的兔子。小布莱克问道:“爸爸,要不要救救那只兔子?我看它跑得好可怜。” 老狄克道:“不对,恶狼追不上免子。” “为什么?” “因为恶狼只是为一顿午餐。追不上兔子,它可以转而再捕食其他的东西。但是对兔子而言,是为保命,兔  相似文献   

2.
兔子通常比乌龟跑得快。但“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我们,胜利的并不总是兔子。在新闻界,有的记者采写作风像兔子,出稿很快;有的记者则似乌龟,慢思熟虑,不轻易下笔,甚至给人不出活儿的感觉。一般而言,新闻采写忌缓讳慢而尚快,尤其是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里,信息的传递速度越快越好,这样人们可以及时了解各种想知道的事情,由于“兔子”式的记者可以充分满足读者的这种需求,所以,“兔子”式的记者在各媒体是必不可少的“人物”。但快也往往有快的缺憾。因为快,因为匆忙,“兔子”  相似文献   

3.
《出版视野》2009,(6):45-46
据我国西汉东方朔所著的《神异经》记载,“诞”是一种小兽的名字。这种小兽也称“讹兽”.生活在西南的边远地区。它的身形就像兔子,却长着一张人的面孔,而且居然能像人一样说话。但它所说的话都是些不实之词,它说往东就是往西:它说是好的,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目前不少媒体中“跑”新闻的记者多,“想”新闻的记者少,要提高媒体的整体素质,就要下功夫改变这种状况。有人说:“年轻人是‘跑’新闻,成熟了就应该‘想’新闻。”“跑”新闻的记者只会“报告今天发生了什么”,而“想”新闻的记者“能够预见到明天会发生什么,不该发生什么,怎样让它不发生。”前者是事实的记录者,后者是观察家和预警者。记者由“跑”新闻型向“想”新闻型过渡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又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记者年轻时缺乏经验,大多数业务功底不厚,以“跑”新闻为主。要紧的是要早日养成在跑新闻中自觉地把“跑”与“想”有机…  相似文献   

5.
famas 《视听界》2009,(2):12-12
小时候读过一则童话,大概内容是森林里一只小猴子在湖边喝水,突然听到水面发出了“噗通”的响声。小猴子受了这一突然的惊吓,本能地跑离湖边,途中遇一兔子,兔子问小猴为何如此惊恐,答:“刚才在湖边喝水,突然‘噗通’一声响,很是恐怖。”兔子闻讯,撒腿就跑,途中遇一猪,猪问兔子为何如此惊恐,兔子惊呼:“快跑,‘噗通’来了。”猪闻讯,也赶忙开溜,途中遇一鹿,  相似文献   

6.
怡文 《青年记者》2004,(12):78-78
“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一共八个字却称赞了两件事物,足可见微言大义的春秋笔法。而且朗朗上口,妇孺皆宜。后来关羽虽然也得到了赤免,但也没听别人这么说过,估计作者肯定是吕温侯的FANS,否则也不会这么肉麻。  相似文献   

7.
人们习惯把写稿编稿草率、敷衍、粗枝大叶的人称为“马虎先生”,何以叫“马虎”呢:据说宋末有位画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就请他画马,于是他就在画好的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误认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虎,又误以为是马,便去骑它,结果被虎咬死。画家痛定思痛,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还写诗自戒:“马虎图,马虎图,似马又似虎,大儿依图射死马,小儿依图喂了虎。草堂焚烧马虎图,奉劝诸君莫学吾。”  相似文献   

8.
体育报道的特殊要求——“四快”在汉城采访第十届亚运会,记者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一天要跑几个赛场,写几篇稿子,所以要腿快、眼快、脑快、手快。腿快就是要跑得快,每天从旅馆到新闻中心,再跑赛场和亚运村,不下几十里。汉城赛场分布于市区东西南北,记者都得跑,有时一天要跑几个赛场,简直就象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亚运会开始阶段,我们每天早晨驱车往北,到离住地几十公里远的泰陵园射击场看神枪手比枪法;太  相似文献   

9.
虽然“网络红人”现象前两年就出现于人们的视线中,但是直到最近它才闹得沸沸扬扬,芙蓉姐姐的出现更是将这种现象推向赤热化。一时间,大大小小、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网络红人扰得网络不得安宁。  相似文献   

10.
据说宋末有位面家,一次刚画好一只虎头,有人就请他画马,于是他就在虎头后面画了个马身子。画家的大儿子问他“是马还是虎?”他说是虎。可小儿子问他,他又说是马。后来,大儿子去打猎,遇见一匹马,误认为是虎,将马射死,结果不得不给马主赔偿损失;小儿子在野外遇到虎,又误以为是马,便去骑它,结果被虎咬死。画家痛定思痛,愤然把《马虎图》付之一炬,还写诗  相似文献   

11.
说“跑”     
有位老记者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话说得俏皮,然而并非玩笑。他的解释是:“新闻是跑出来的。如果不想跑,不敢跑,不会跑,就不能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那样,还有什么新闻可言? “想跑”,是指为了多写新闻,写好新闻,乐于东奔西跑;“敢跑”,是指采访不畏艰难险阻,知难而进;“会跑”,是指善于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自己一套采访方法。过去的新闻界习惯把采访叫“跑新闻”,  相似文献   

12.
“新闻靠跑”、“脚板底下出新闻”,这是写好新闻不容置疑的经验之谈。但是,“跑”只是深入一线的一个过程,一种下湖撒网的劳动,或者说采访所需的时间。一般说来,劳动的时间与收获应成正比,然而“跑”新闻则不尽相同,这是因为采访的对象是“人”。百人百“心”(心窍、水平),百人百“姓”(性格),“跑”新闻者能够得到多少“活鱼”,重要的就靠其撒网、收网的方式、方法等灵活而过硬的技术了。因此,如何“跑”新闻值得探讨。 采访时难以获取所需要的材料——要学“绕” 记者渴望获取某种素材,但是被采访者或因诺言在先,或因其…  相似文献   

13.
体育报道的特殊要求——“四快”在汉城采访第十届亚运会,记者紧张得喘不过气来,一天要跑几个赛场,写几篇稿子,所以要腿快、眼快、脑快、手快。腿快就是要跑得快,每天从旅馆到新闻中心,再跑赛场和亚运村,不下几十里。汉城赛场分布于市区东西南北,记者都得跑,有时一天要跑几个赛场,简直就象织布的梭子穿来穿去。亚运会开始阶段,我们每天早晨驱车往北,到离住地几十公里远的泰陵园射击场看神枪手比枪法;太阳西下又马上折回赶到汉城东面的奥林匹克公园举重  相似文献   

14.
采访,是记者获取新闻事实的主要手段。有人说:“七分采访,三分写作”、“七分跑,二分想,一分写”。还有人说:“新闻是用脚写出来的。”新闻界就有“跑新闻”、“脚板新闻”的行话。“跑”,就是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如同蜜蜂飞向花丛,钻进蜜源深处一样(据生物学家考察,蜜蜂酿1公斤蜜,须在200多万朵花上采集)。深入生活,在新闻采访中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特别是刚从学校门  相似文献   

15.
闲暇之余跟同事们聊天,发现这样两个问题,一个是不少记者老是抱怨没有好线索,拿不出好稿子,另一个是有很多人都热衷于跑会议、跑单位、找材料,并且说这样既能很省事地就得到稿子甚至是重头稿件,又没有什么风险,但是往往到月底或者年底就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好作品。仔细想来,这就是没有潜下心来采访,换句话说没有放下自己的“架子”,没有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没有培养自己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早期歼7飞机的飞行员曾戏说:“歼7飞机是跑得快的近视眼。”形象十分贴切,也是歼7飞机长达几十年之痛。  相似文献   

17.
说“贿”     
有人说,市场经济就是“花钱办事”。贿是商场的通行证。行贿人说,付出的是鸡钱,牵回的是牛价,走行贿之路,可通向暴富的王国。 贿是官场的保护神。原广西合浦县委书记何建林就有这样的“卖官准则”:“不跑不送,降职使用;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 贿如臭豆腐,闻着臭,吃着香。故而,贿风得以绵延百世不绝,且呈  相似文献   

18.
某团装甲步兵连新战士蒋金成,入伍前因天灾人祸欠债2130元,当他成为训练标兵的喜报寄回家乡后,手头并不宽裕的乡亲们慷慨地说:“有这喜报,债免了!”8月10日这天,连队通信员跑来告诉蒋金成:“你老家给连队来信了!”蒋金成一听,心里不禁有些紧张。  相似文献   

19.
示弱     
“北大方正”的创始人王选曾对科技领域的人才分过类.他用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一种是能向猎人指明兔子在哪里的人才:第二种是打兔子的人:第三种则是捡兔子的人.指明兔子在哪里的人就是指明科研方向的人.打兔子的人是进行科技攻关的人.而捡兔子的人就是让科技在经济领域产生效益的人。王选说:“我属于第二种人.其他两个方面是我的弱点.”  相似文献   

20.
应当说,这既是一个老题目,又是一个新题目。过去把记者叫“跑新闻”的,前些年新闻界还研讨过一阵“脚板底下出新闻”的问题,都涉及这个主题。为什么又说它是新题目呢?目前,有的记者认为新闻不用“跑”也能“泡”出来。到哪里“泡”呢?这样的记者不是“泡”会议,就是“泡”剪彩;不是“泡”宾馆,就是“泡”机关……如此浮在上面,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