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上午做完课间操,我正准备回教室,刚走到楼梯中间,只见从楼上匆匆地跑下来一个人,我还没有来得及躲开,就被撞倒了,一直滚到楼下。我很生气,刚要开口骂他,他急忙把我扶起来,嘴里说着:“对不起。”不知为什么,我听了这话,就没有那么生气了,也不由自主地说:“没关系。”一场一触即发的吵骂,就这样无声无息了。我一边拍着灰尘,一边想“对不起”这三个字的作用还真不小哩。我们有的同学经常失礼不道歉,还无理搅三分,认为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的好汉。其实,同学之间没有啥大不了的矛盾,互相谦让点,啥事都好办。为什么我们不能用“对不起”与“没关系”…  相似文献   

2.
针对媒体把依靠老年人养活的子女们称为“啃老族”并加以调侃甚至批判,我曾经写了一篇小文章加以驳斥:国家没有能力按照《宪法》充分保障公民劳动的权利,政府没有能力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广阔的学有所用的用武之地,社会没有能力为弱冠解丫者提供充分就业的一贯机会,反过来却责怪青年人不挣钱,这些媒体岂不是成了“扯淡族”!  相似文献   

3.
孙焕英 《今传媒》2010,(5):86-87
针对媒体把依靠老年人养活的子女们称为"啃老族"并加以调侃甚至批判,我曾经写了一篇小文章加以驳斥:国家没有能力按照《宪法》充分保障公民劳动的权利,政府没有能力为高校  相似文献   

4.
新闻贵在真实,这当然首先指它所报道的客观事实。至于描写景物、烘托现场气氛,即“虚写”时,当然也可适当用些文学语言。但是,在“写实”即叙述事情的实际情形时,却应严格注意逻辑和推理,用词用字要绝对准确,切不可夸张,更不可夸张到使人难以理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青年记者》2010,(3):69-70
英国第四频道电视台以“敢尝天下鲜”著称,此前曾经开创多个挑战观众心理极限的先河。如今,这家电视台计划再推一个惊世骇俗的节目——英国乃至全世界第一个“木乃伊真人秀”。计划邀请晚期绝症患者当志愿者,捐出其尸体,然后将其制成木乃伊公开展览两年,以助死者实现“灵魂不朽”。最后,再为其举行正常葬礼。虽然主办方坚称,将不会向死者及其家属支付任何酬劳,此节目计划一经曝光,立即在英国引发广泛道德争议,被认为“挑战公众尺度”。  相似文献   

6.
提起报纸、刊物上的差错,真令读者、编者、作者均感伤心痛肺。什么“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书”之类的话,流传广泛。这话又似乎成了某些报社编辑们特别是老总们的“挡箭牌”,人家一提“贵报的差错不少”时,总是拿这句话来“挡”一阵子:“老兄,错字误句,谁都不愿出现。但是,在所难免。防不胜防啊!”言下之意,报刊上出现差错,谁来也没办法治。真的是“防不胜防”,还是没有着力去防呢?一般来说,出了文字差错责任在校对。校对工作重要这不是套话而是实情。这是项细致而艰苦的工作,手眼耳并用,一个个字地校,…  相似文献   

7.
《扬子晚报》1992年3月25日五版,题为《访宋丹丹》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拾……”。《新闻战线》1992年第3期,题为《“爬格子”人的呼声》一文中写道:“……一发不可收抬《新闻爱好者》(河南)1991年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成功,在 全国引起一股“刘罗锅热”。尤其是李保田,把一个刚直不阿、嫉恶如仇的清官刘罗锅的形象,生动地鲜明地屹立在屏幕上,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由衷喜爱和欢迎。 观众喜爱刘罗锅,也喜爱塑造刘罗锅艺术形象的李保田。谈到李  相似文献   

9.
“你不想爱人吗?”林永仁电视播送新闻人物专访时,常常出现这样的画面:记者把话筒送到正在岗位上的先进人物嘴边,向他问道:“此刻,你不想爱人吗?”想不想爱人,这要看处在什么背景下,不可一概而论。假若是久别家乡,又时值“倍思亲”的佳节,先进人物的回答,自然...  相似文献   

10.
消息、评论、通讯等新闻作品,一再强调要短些,短些,再短些!唯有新闻论文老是短不了。发表在各新闻理论刊物上的或是评为优秀论文的,很少有两千字以下的,千字左右的“豆腐块”更不配称论文。论文果真姓“长”吗?否。 1953年,英国的《自然》杂志发表的题为《关于DNA分子双螺旋模型》的论文,被公认为生命科学史上的“时代之作”,作者华特森和克里克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生物学奖。1965年,美国物理学家彭齐阿斯和威尔逊,在《天体物理月刊》上发表的题为《在4080兆赫处天线附加温度》的论文,创造性地提出了宇宙背号辐射的科学论点,获197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两篇震动世界科技界的论文有多  相似文献   

11.
在报刊、广播中常有混淆武警与“军”之别的说法。如称武警部队的车为“军车”,称武警战士为“军人”或“解放军战士”,等等。这是一种误解。顾名思义,武警即我国武装警察  相似文献   

12.
“大特写”是特写吗?王湛国1993年是我国报纸的鼎新之年,各地报刊纷纷扩版增页,开设“周末版”、“星期刊”、“月末版”等。在这股强劲的革新潮流中,一种新颖的报道形式──“大特写”,颇引人注目。类似的还有诸如“大视角”、“大写意”、“大写真”、“大扫描...  相似文献   

13.
人民日报8月20日五版《党的生活》版《新风赞》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车归原主》的小故事,说的是河南省孟津县农牧局局长、副局长在整党中,把一辆错误调用的北京吉普车送还给县兽医站的事。并说这件事很快在站内外传为“佳话”,而且,兽医站的领导还“激动”地说,“这事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读了这样的“新风赞”,实在是有些想不通。文中明明交待了那辆吉普车本来就  相似文献   

14.
近日读报发现有一个词语经常见诸报端,那就是城乡结合部。举例如下:《人民日报》1至4月就出现了十多条这样的写法,如2月27日5版《感觉他跟亲人一样》:道里区城乡迎宾社  相似文献   

15.
16.
人民日报8月20日五版《党的生活》版《新风赞》专栏,发表了一篇题为《车归原主》的小故事,说的是河南省孟津县农牧局局长、副局长在整党中,把一辆错误调用的北京吉普车送还给县兽医站的事。并说这件事很快在站内外传为“佳话”,而且,兽医站的领导还“激动”地说,“这事我们过去想都不敢想……”读了这样的“新风赞”,实在是有些想不通。文中明明交待了那辆吉普车本来就  相似文献   

17.
老年人腿抽筋应排查动脉硬化王大爷今年63岁,近一段时间他夜间睡觉时小腿常常抽筋,非常难受,有人说他是缺钙,于是他就吃  相似文献   

18.
19.
官倒问题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原是街谈巷议中的热门话题,上了报后,大受读者的欢迎。不料,有家报纸却出来纠偏,发表了一篇《对“热门话题”要注意引导》的评论。这篇评论有两个要点。一是指出偏向,“现在的问题在于,不能对这些‘热门话题’渲染得过分,更不能随意夸张。似乎是无时不谈公平事,无处不唱‘官倒’歌。这种倾向容易引出否定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6日,解放日报“国际新闻”版刊有《印巴首脑会谈聚焦克什米尔问题》一文。与不少读者一样,初读该题前半句话,笔者还以为这次印巴首脑会谈业已开始了呢。然细读内文才知道,其实并非如此:“……应印度总理瓦杰帕伊的邀请,(巴基斯坦总统兼首席执行官)穆沙拉夫将于本月14日至17日访问印度,并举行两国两年多来的首次首脑会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