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农民刘彦照,承包复兴乡轮窑厂得利后不忘企业发展。两年来,他从利润中拿出五万多元,更新、维修机械设备,兴建、  相似文献   

2.
大凡干记者的,都有个从“新记者”到“老记者”的过程,这是个时间上的概念,本文所要阐述的,尚不止于此。 记得初当记者的时候,“每天都有新感觉”,世上万物在眼中是那样新鲜、有生命力,真所谓“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也由此变得丰富多彩。然而,随着时光的推移,阅历的增多,司空见惯的东西多起来,就渐渐地习以为常,“见多不怪”了。  相似文献   

3.
最近浏览报纸,发现在消息中经常出现序数罗列现象。如报道某单位一项工作措施,在一是什么、二是什么下面,又套有一是啥、二是啥。某报一个要闻版上竟然出现4条这样的消息。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记者不懂消息写作的基本方法,混淆了消息和公文的区别呢,还是不愿动脑筋,照抄照搬讲话材料、文件等所致,拟或是编辑挑到篮里就是菜,缺乏为他人作嫁衣的敬业精神?这样写出来的消息,即使是很有新闻价值,也会被淹没在大一、二、三、四套小1、2、3、4序数罗列的形式中,不能吸引读者的注意,甚至会引起反感。这种现象频繁出现,反映出一个文风问题。早在1942年…  相似文献   

4.
大凡干记者的,都有个从“新记者”到“老记者”的过程,这是个时间上的概念,本文所要阐述的,尚不止于此。记得初当记者的时候,“每天都有新感觉”,世上万物在眼中是那样新鲜、有生命力,真所谓“太阳每天都  相似文献   

5.
6.
据《解放日报》报道,散文的繁荣几乎成为90年代以来中国文坛最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但专家认为,当前散文的表面红火现象掩盖了本质上的虚弱。传统散文强调贴近生活,贴近时代,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如建  相似文献   

7.
8.
什么是一个有知识的人?简言之:横求其博,纵求其渊。这两句话,对于一个新闻工作者来说尤为重要。一个孤陋寡闻,知识贫乏的人,是不可能当好记者、干好编辑的。今年6月,安徽省对部分新闻工作者进行了一次评定职称的考试,考试内容大多是基本常识,可是有不少同志不及格,尤其是文史方面不及格者更多。究其原因,有的同志平时读书甚少,长期以“干”代“学”,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考起来傻了眼。  相似文献   

9.
五四时期,学生狂飙突进,火烧赵家接,荻一片赞扬声,唯梁漱溟告诫:选可能侵犯公民权.上世纪50年代,梁漱溟又因不同意见当面顶撞领导人.他既得罪权力,也得罪群众,不分门派,不站队伍,不分贵贱,谁不对就质疑谁.五四运动宣扬的是民主、科学,激情的学生们依然对民主的最基本层次——公民权,认识模糊.或许,原因之一是当时尚赴启蒙阶段,人们对“公民”二字比较陌生.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出现转机的那一天,就是责任制有效发挥作用的那一天。放权导致的困境在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中,建立和完善责任制本应是关键环节,因为不管推出什么样的改革措施,如果不能有效促进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这样的改革不仅难以实现其目标,甚至会适得其反。遗憾的是这样一个如此重要、本该高度重视的环节,至今尚未引起过人们的足  相似文献   

11.
“吗”和“嘛”不能混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发现报纸和刊物上,不少把“吗”和“嘛”字用错,以致使语意颠倒。“吗”和“嘛”都是语助词,但用法不一样。“嘛”字的用法是:(一)表示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有意见就提嘛!”“这也不能怪他,头一回做嘛!”(二)加强肯定或否定的语气,如:“这样很好嘛!”“这样不好嘛!”(三)表示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对明星绯闻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9%的受访者对明星绯闻关注较多.64.0%的受访者指出很多媒体为博眼球和关注度,将明星绯闻推上头条.48.7%的受访者对于明星绯闻充斥舆论环境感觉厌烦,76.0%的受访者认为明星绯闻过热影响公众关注其他新闻.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生产流程和传播流程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标准和规则的变化。而由谁来制定这些标准和规则,才是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谨慎思考的。不久前,创刊刚刚两年多的壹读杂志决定放弃出版纸质刊物,产品全面向移动互联网转移,并乐观地说这不是一个悲伤的告别,而只是"换了一种打开方式"。不是所有的媒体都这样乐观。像壹读这样带着互联网基因诞生的一批杂志,它们的新媒体产品从一开始就是发展的重点,在舆论场中也占据一席之地。但对大多数突然投身互联网的传统媒体来说,融合发展的前景依然充满困  相似文献   

14.
红牛品牌商标纠纷案,再次提醒中国企业,防患于未然,依法保护,才能防止企业的品牌商标被人割了"韭菜"!经历多年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洗礼,中国企业的品牌商标意识越来越强,创牌与护牌已经成为企业管理重要内容。尽管如此,中国品牌商标被人割"韭菜"的事,还是时有发生。  相似文献   

15.
早上6点半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7点钟听上海台的新闻,是许许多多市民多年来形成的习惯,反映了人们对天下事、国家事的关心。最近发现,在本声的新闻节目与报刊文选节目之间,常夹有几分钟的广告。而这种现象在中央台早新闻之后却从来没有发现过。新闻就是新闻,总共只有半小时的早新闻时间里夹点广告,至少是一种“揩油”行为,浪费了众人珍贵的“黄金时间”。这种“揩油”,短的一分钟,长的二三分钟不等。如果平均每天以2分钟计算,一年就有730分钟,就是使听众少听了12小时的新闻。在战争年代,部队里把伙食的节余叫做“伙食尾子”,而新闻不可能有“新闻尾子”。世界、全国、本市,每天发生的大事很多很多 正  相似文献   

16.
周日,因事上街,经邮亭,见有周末羊城晚报出售。即掏4分硬币交给售报员:“请给一份羊城晚报。”出乎意料,售报员将钱一推,说:一份羊城晚报要搭一份别的地方报。我一听,不禁大吃一惊,这搭配之风何时也吹到新闻界来了?想买份这家报纸看看,却非要搭配一份那一家我不想看的报纸!岂有此理!干脆,羊城晚报也不看了。不是舍不得多花那4分钱。主要是心怀忿忿。  相似文献   

17.
媒体上常出现"法人"和"法定代表人""法人代表"混为一谈的现象,这应引起重视。例如:女法人惨死男友之手:靠"色相公关"能爬多高?2004年1月,某房地产公司法人曹某邀刘某到澳门进入葡京赌场,两天输掉二百多万元。  相似文献   

18.
常见报纸上的一些消息导语的最后一句话不是“受到了”,就是“被誉为",而且,这些"受到了"和"被誉为"后面又有着特定的套式 "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大家的称赞";"普遍欢迎";等等。 "被誉为":  相似文献   

19.
有些同志写新闻,不注意使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名词、动词,而喜欢使用形容词;在修辞上,不注意客观叙述,却热衷于不着边际地比喻,结果弄得稿件空洞无物,套话连篇。以导语的最后一句话为例:不是“受到了”,就是“被誉为”,而且,这“受到了”和“被誉为”后面又有着特定的套式——“受到了”:“上级的好评”;“大家的称赞”;“普遍欢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黄澄清说,网吧是推进信息化、消除数字鸿沟的重要方式,关键在于如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