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川老乡,我们来了”5月13日,我随驻滇某集团军首批赴四川北川抗震救灾的部队来到灾区时,救灾部队打出的这一标语,让我双眼一热。  相似文献   

2.
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两县发生强烈地震。当夜,我们河北日报记者部《特别报道》栏目的记者就赶赴灾区,一直到1月29日(农历大年初二)坚持在灾区采访20天。这是我们终生难忘的20天,是我们在江泽民同志题写的“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唐山抗震精神鼓舞和指引下英勇奋战、忘我奉献的20天。  相似文献   

3.
1997年8月27日下午18时,我看《广州日报》当天的报纸,二版有个引人注目大标题:《中国进入大地震期》,是“本报北京电”,出于记者叶小刚之手,写国家地震局局长陈章立“受国务院委托”在8届全国人大常委会27次会议上,“就提请大会审议《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法(草案)》作说明”,指出“目前我国正处于本世纪以来第5个地震活跃期的高潮阶段,有可能发生数次7级左右的强震,并有可能发生7.5级以上特大地震。”这条新闻第二段简要报道了陈章立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认为“防震减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切实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报、地震应急、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方面的工作,是防震救灾工作取得实  相似文献   

4.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2秒,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这是建国以后第一次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危害的大地震。新华社为此发表消息说:“这次地震的震级为74级,震中裂度为9度左右,在这个地区,有30个公社。350个生产大队,人、畜、房屋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发生地震的当天上午8肘许,北京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召开紧急会议,通报了灾情和驻邢台部队开赴灾区救灾的情况。解放军报驻北京军区记者组决定派王奎岩同志和我赶赴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报道工作。当时,我从野战部队调到报社,被分配到北京军区记者组还不到20天,年纪也轻(2…  相似文献   

5.
《新闻世界》2008,(7):116-116
“在越来越多的记者想方设法赶往灾区时,我却毅然决然地选择离开‘见面’仅3天的黑水。”在6月2日《南国早报》上,一位“特派记者”刊文指出,5月27日,他满怀着帮助灾区人民的愿望,来到地震灾区。可他很快就发现,他想为灾区帮忙,却需要更多的人为他而忙碌。“但我为灾区做了什么?给灾民带去了什么?我常常对此感到茫然。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下午2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地震灾区面积2000多平方公里,许多城市和乡村在瞬间化为废墟。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指挥若定,迅速作出抗震救灾的决策,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十几万名解放军官兵、武警迅速集结,来自全国各地的专业救援队伍、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以最快的速度奔赴灾区,大量救灾部队源源不断地从空中、从陆路运往灾区,中华儿女谱写了一曲与特大自然灾害抗争的气壮山河的时代赞歌。  相似文献   

7.
正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中国河北省唐山地区爆发了大地震。我作为当时救灾部队的一员,冒着极大风险,克服难以想象的艰难,在灾区救援,亲身经历了那场惊魂动魄风云变幻的救灾。如今年轮已经飞转了四十个春秋,自己也任职上海市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十多年,深知重大灾害重创一个城市的影响、再次建设发展的艰辛困苦。为了让今天的人们了解当年唐山地震,以及救灾前后的真实情况,在这里展示些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害。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四川的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其中灾区形象的重建异常迫切和重要。大量的地震报道使区域形象受损,尤其是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都长期积累形成的“天府之国”、“休闲之都”、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 由作家杨红樱捐赠的一万册“淘气包马小跳”图书目前已顺利送抵四川地震灾区,不日将分发到灾区孩子们的手中。5月12日四川发生特大地震时,杨红樱正在韩国参加首尔书展及“淘气包马小跳系列”韩文版签约仪式,得知地震消息,身为四川人的杨红樱异常牵挂灾区人民和灾区孩子,辗转通过电话和国内记者取得联系,在第一时间表达了她的爱之心。  相似文献   

10.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地震是新中国建立以来最为强烈的一次地震,其破坏之大、影响之广、救灾之难均为历史罕见.地震发生后,许多新闻记者选择了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向全国人民迅速、及时、准确地发布各类新闻.记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地震现场他们是最早目睹惨象的第一人,与此同时,他们自身也身处危险的环境中,许多现场记者都先后出现过恐惧、失眠、噩梦等不良心理反应,甚至在离开灾区后还依然惶恐不安,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危机,即所谓的"心理创伤(trauma)".  相似文献   

11.
韩勇  吴彬 《军事记者》2013,(5):14-15
这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与死神抗争的特别行动,这又是一场彰显人间大爱的动人篇章。4月20日上午8时02分,四川雅安芦山发生里氏7.0级强烈地震后,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全力投入抢险救灾。记者跟随救灾部队第一时间来到地震重灾区,在完成好采访报道任务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人民子弟兵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  相似文献   

12.
动态新闻怎样“出彩”“出花”,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今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河北电视台在联播《来自地震灾区的最新消息》栏目中播放了记者从灾区现场发回的报道:《181名灾区伤病群众在张  相似文献   

13.
王亮 《中国广播》2008,(7):56-5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特别直播《汶川紧急救援》从5月12日19:00起,开始24小时无间断直播,直击灾情,传递温暖,中国之声被灾区群众称为“生命的电波”。地震发生后,中央台军事记者王亮第一时间赶赴灾区,他是第一个冒着生命危险随部队乘冲锋舟并徒步进入震中汶川映秀镇,并最早从现场发回报道的媒体记者。进入灾区工作以来,他几乎走遍了震中最危险的地段:  相似文献   

14.
5月22日,四川地震灾区。在去绵阳的路上,央视记者李小萌遇上了一位挑着担子进山回村的农民,于是有了这样一段“采访”: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青年报》就大兴安岭火灾连续发表了两篇通讯:《红色的警告》(6月24日)与《黑色的咏叹》(6月27日)。《终于公开的“秘密”》是《黑色的咏叹》一文中的一段,本刊特转载于下: ——“你们到底掌握了什么秘密?”这是某县某部门对本报记者进行两天单独讯问时的问话。 5月30日,在灾区采访回来的记者,在招待所餐  相似文献   

16.
5月16日,在日内瓦联合国欧洲办事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一个西方记者将中国的抗震救灾与所谓的“新闻自由”强行联系在一起,称中国政府不许西方记者进入灾区报道,有悖“新闻自由”。此言一出,当即遭到高度评价中国救灾工作的联合国新闻发言人玛丽·厄泽女士的严词反驳——“我不许你这么说!”(据《光明日报》日内瓦5月16日电)  相似文献   

17.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地震,作为北京日报的一员,我在第一时间受命前往青海玉树地震灾区采访.两年前,四川汶川地震,我亦作为北京日报第一批赶赴前线的记者.火速赶往灾区参加报道.短短两年间,两次亲历重大灾难报道,也是我记者生涯中一段独特的经历.  相似文献   

18.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后,人民武警报迅速做出反应,在第一时间先后派出24名记者赶往地震灾区,随抢险部队向震中开进,及时采写和刊发了大量现场报道,且报道充分、形成规模,充分展示了武警部队英勇顽强、敢打硬拼的战斗精神和永远做党与人民忠诚卫士的风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9.
4月14日7时49分,无情的地震将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草原撕裂得支离破碎。一个个灿烂的生命瞬间消失,成千上万名群众倒在废墟和血泊之中。几分钟后。记者从网上得知这一消息。12个小时后,记者站在了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从14日13时30分接到命令.随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飞赴玉树灾区,到17日中午,记者已在灾区穿行72小时。  相似文献   

20.
一位在大震中痛失父母女儿等10名亲人,却一直坚守在救灾岗位上的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女民警,5月19日13时45分,被某门户网站“请”到嘉宾访谈间接受采访。她坦言已经不记得多少次因为难受而晕倒——就在接受采访的当天上午,她还晕倒了一次。而在前一天晚上,她作为全国唯一一名前往北京的灾区民警,参加了电视台组织的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