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播”(《辞海》),新闻的主要品格,主要特点之一是“新”。读者看报的共同心理也是“喜新厌旧”。在一般情况下,新闻的时间性越强,新闻的时效性就越好。所以,我们在采写消息、构思导语时应该注意到这一点。事件性新闻(多为时间性较强的动态消息)较好办,可以采取快采,快写、快投、快编排的办法,保证良好的时效性。非事件性新闻,如综合消息、经验消息、述评性消息、人物消息以及迟到的消息等,时间性不强,如何突出新鲜性,就需要在导语的写作和新旧事例的搭配上下一番功夫。下面通过一些例句来分别说明。  相似文献   

2.
我为报纸写稿是从到宣传部工作以后开始的.两年来,我出不了解给报刊写稿是怎么回事,到现在已有十几篇稿件被报纸和电台采用,并且逐渐爱上了新闻写作,把它作为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从实践中体会到:新闻写作并不难,也并非象有的人所说要依靠“后门”登稿.只要勤于动笔,从短从小从自己单位的具体情况写起,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相似文献   

3.
据我所知,有不少报道员写作水平并不高,但却好高骜远,一出手就是洋洋洒洒一大篇。问其原因,答曰:“写小东西没意思”。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泥牛入海无消息”。我过去也曾因为这样做,结果走了不少弯路,虽然写稿不算少,但见报了了。当我向报社一位编辑求教时,那位编辑  相似文献   

4.
近5年来,我坚持结合工作搞报道,每年在各级报刊刊稿都在百篇以上,4次荣立三等功。对此,我体会最深的是:机关干部在结合工作搞好报道时,要写自己最熟悉的东西。作为机关干部,你结合工作搞报道的题材从哪里来?机关干部结合工作搞报道,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因为机关干部与部队的中心工作有着更具体、更直接的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所干的就是中心工作,这是新闻工作者无法比的。新闻专职人员必须经过深入采访才能得到的东西,而机关干部大都不需再采访即可成稿。那么,如何才能把自己熟悉的东西写成稿件?实践使我体会到:首…  相似文献   

5.
这篇文章我一直有写的念头,但却又一直不知如何落笔,因为仔细思量,意思实也平平,无非想表示一下对“新闻”与“宣传”的一点看法,而这个见解其实早有人作过“狗咬人”、“人咬狗”的生动表述。不管这个表述有什么缺陷,但它却揭示了作为“新闻”的一个要素,即“异常性”。我想说的是,比较平常的事物或者当然之理上了报纸,这种报道  相似文献   

6.
对于编辑,我素来是抱有敬畏之心的。也曾多次参加过省地市级举办的文艺创作学习班,如今叫做笔会、培训班、座谈会之类的活动,听过不少编辑老师的讲课,也很知道些编辑老师名字的,但终未在学习、培训班,  相似文献   

7.
形势宣传的稿件缺乏新的开拓,既缺乏吸引力,也缺乏感染力,是一个颇为普遍的问题。如何使这类新闻增强可读性,使之更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广大读者所乐于接受,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怎样解决这个问题?我想调整我们的写作思路,转变我们的采访视角,  相似文献   

8.
熟悉的珍宝     
<正>《埃及四千年珍宝》这部著作,是对一些我们熟悉的和尚不为公众所熟悉的珍宝的弘扬,也可以说是对这段最特殊的文明、漫长而又迷人的历史的一个简要概述。在故事开始之前,我们必须对日期和名称做一个说明。许多我们最为熟知的、与古埃及相关的称谓,例如伊希斯女神、奥西里斯神、首府孟斐斯、底比斯的庙宇城,  相似文献   

9.
熟悉的灰尘     
躺在沙发上正看着书,突然被门外“叮叮当当”的自行车铃声所惊,也不知哪根神经被牵动了,一骨碌翻下身,毫无来由地就去打开那只老式床头柜的门。于是,又看见了那本绛红色封面的笔记本,静静地躺在角落里,像个害羞的男孩,缩头缩脑地躲在大人身后窥视着这个陌生的世界。这情景使我心里顿然一松,一把把它捏在手里,轻轻地在左手心里拍打了两下,不同自主地想要笑出声,但这念头还没有化为具体行动,随着掀开的封面,我的双眼一下子浸满了泪水。  相似文献   

10.
某部一位通讯员将单位领导的一篇理论文章传真发到我手中,一看开头.写了一段300多字的“编者按”,把这篇文章所阐述的观点提纲挈领地拎出来.强调其观点十分重要云云。这事让我甚是纳闷:写“编者按”完全是编辑的事。通讯员怎么越俎代庖干起编辑的活了?说实话,此举让我大为不悦,这不只是低估了我做编辑的职业道德.也低估了我的智商.  相似文献   

11.
没想到这个采访对象的名字差点被我弄错的原因,恰恰是因为我跟他太熟悉的缘故。报道的主角是我所在学院的一名学员。采访他之前,我就看过他在学院文艺汇演中的演出.他能随意从食堂里挑出几个瓷碗,敲出一曲曲拿手的歌曲,于是我记住他的名字叫“何立力”。后来,他常到我们科里来找文化干事,我们就认识并熟悉起来,文化干事的本子上记的名字也是“何立功”三个字。1987年,《空军报》在《长空》副刊开辟《文体生活特  相似文献   

12.
杂志产业是一个在市场化环境中形成的以杂志为核心要素的产业体系。在杂志背后,支撑杂志产业持续发展的是巨大的市场力量和传播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浅谈熟悉馆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阐述了档案工作人员熟悉馆藏的重要性及熟悉馆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1974年以来,我一直是个业余通讯员,坚持利用工作之余,采写了上千篇新闻稿件,其中大部分被县以上新闻单位采用,有些稿件还被中央级报刊、电台采用。我曾多次被上级主管部门和新闻单位评为优秀通讯员,去年8月初被宝鸡报招聘为合同记者。回顾我10多年的写稿实践,最深刻的体会是:要熟悉生活,热爱生活。一、要熟悉自己周围,特别是本村,本单位的人和事,这是对通讯员起码的要求。我的工作地点在岐星村,在这里工作9年时间,对村上的人和事,历史和现状,先进和后进的,都比较熟悉。干部群众中都有我的好朋友,是  相似文献   

15.
请熟悉税法     
今年一月上海文汇报的广告上,连续两次(1月3日四版、1月25日二版)出现“(中奖者)个人收入调节税自理”字样。在新的《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两周年之后,这家大报仍出现“个人收入调节税自理”的广告内容,实在令人遗憾。  相似文献   

16.
新闻报道中的描写,第一要准确,第二要新鮮。有的同志描繪景色,刻划人物,往往不假思索,摇笔即来;写天亮了,就是“东方現出魚肚白色”;比况战士的意志,就是“鋼铁般的坚强”;形容姑娘的笑声,就是“像銀鈴一样清脆”。不是说不能这样写,不是的!当你思索过,觉得唯有用它們来描写、比况、形容才准确的时候,那是适当的。但沿用久了,或者順手牵来,便失去了新鮮感,因此也就不鮮明感人。  相似文献   

17.
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河北涿州市毋江水从时间上来讲,我算是新闻战线上一个老兵,可以总结诸多感受体会。但我感到体会最深的还是“写自己熟悉的人和事”。所谓“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就是指新近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典型人和典型事。这些“人和事”具有新闻报道价值,值得总结...  相似文献   

18.
写有关职工题材的文章,用“情有独钟”四字来形容,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粗略估算,我发表的两千多篇文章中,有80%以上与职工的内容有关。尽管写的多是职工,但就写作体会也有其规律可循。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在取材上,大多是身边的小事。我所反映的小事的文章,如《学绝技,毋忘学好传统》、《于细微处见精神》、《公选食堂司务长好》等多篇言论文章,  相似文献   

19.
刚当报道员时,我自信在地方学校作文写得好,上了十余篇小稿,便总以为搞报道不就是一个劲儿地熬夜、不停地爬格子么?于是,在将近半年的时间,我曾努力地往这方面使劲,稿子洋洋洒洒地写了近百篇,人瘦了好几圈,谁料三四个月过去了竟“杳无消息”。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了政治机关当打字员。这期间,我接触的材料多了,接触的人员也多了,视野开阔了,获得的信息就更广了。一次,我到宣传科送交打印材料,在一名干事的办公桌上意外看到一叠地方寄至部队战士的优抚通知书,翻看日期都是上一年以前的,经询问这名干事,才知道:他刚从文件柜里清理出来,这些都是三四年来战士家乡送给战士本人安心服役的“定心丸”。当时也不知是谁负责的,没有及时分发下去,造成了“积压”。由此,我就把这一现象写成了  相似文献   

20.
高荣伟 《档案天地》2013,(10):36-38,19
司徒雷登(John Leighton Stuart),1876年6月生于杭州。司徒雷登的父母都是早期到中国的美国长老会传教士,从血统上说,他是一位纯粹的美国人,而用司徒雷登自己的话来说,他"是一个中国人更多于是一个美国人"。11岁时司徒雷登到美国弗吉尼亚州上学,在那里他被人讥笑为不会说英语的怪物。在大学期间受"学生志愿国外传教运动"的影响而转到神学院,立志于传教。1904年司徒雷登结婚后携妻子回到杭州开始在中国传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